初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初探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与 现状

赵彩芹

四川省巴中市 通江县火炬镇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主要有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专职老师少、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学生对信息技术缺乏正确引导等。这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中心校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教学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落后,从领导到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够重视。一是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和课程实施者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偏差,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认为信息课可有可无;二是部分教师对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三是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孩子过早地接触电脑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沉迷于电脑游戏;四是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给了他们上网聊天游戏的机会,很少有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资源缺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的电教设施设备,但仍相当缺乏。

3.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教学经验相对缺乏。一是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是对计算机感兴趣或是通过一定培训后的其它课程教师兼任,专业水平低。二是年轻教师、计算机水平强一点的教师都纷纷涌入城区,剩下的都是年龄较大的,而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只停留在上网看看新闻、文字输入和一些简单的文本排版,即使有年轻的,也只是上上网、打打游戏罢了,根本不能胜任计算机教学任务。

4.课时设置不合理,考核评价机制缺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无从谈起。由于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重视,对信息技术课程不作考试要求,已然成为一门“豆芽课”,自然一周一节的信息课也经常会被“主课”占用;再赶上个考试时间、节假日和个别的停电时间什么的,同学们接触电脑的时间就更少了,课时就更得不到保证。

二、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

1.对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多数老师认为,在课堂上用多媒体,不就是做个课件,上课的时候顺序播放就是了吗?其实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观念,多媒体不仅限于课件。现如今,各校都配有交互式白板、展台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甚至有的学校各班都有配备,如何在课堂上把这些设备组合使用,有效甚至高效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让教师教得轻松,才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体现。

2.多媒体课件成了定心丸,为公开课而劳心费神。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于是是否使用电教手段成了整合的标准,是否使用课件是评价一节公开课的重要因素,甚至形成了“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成为公开课”的局面。所以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制作课件,不会做的请别人帮忙做,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它敬而远之,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3.运用技术欠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决于课程实施者对设施设备的熟练掌握程度。部分教师不了解多媒体技术特点或是操作不熟练,但为了公开课,请高手把课件做成顺序播放式结构,在课堂上给学生“放电影”。即便这样,在“放影”过程也可能会因为按错某个键而上演“蒙太奇”,使得教师顿时束手无策,也失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会使用电脑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既不能把学生的信息课视为不要紧的“豆芽课”,降低信息课的重要性,更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使用夸大为教师课堂评价标准,甚至形成“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成为公开课”的观念。

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首先要正确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不要只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还要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以及德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再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得到新知识,让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只有观念转变了,纠正了课程整合中的错误观点,才能杜绝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优质课而被“逼上梁山”的现象。

(二)研究教法学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为教师来说,必须提高专业技能、紧跟时代发展,加强科研能力,完善教学评估。要重视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农村中小学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是老教材,内容偏繁、偏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某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范例和操作偏难,吸引力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对教材重新整合,适当进行增删,重新设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课程内容适应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分析法,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使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个功能达到最优化。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运用水平

现阶段老师不愿用多媒体,可能觉得上一课还要做课件,麻烦,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大多数教师技术上不过关,可能是想用却不会用。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的课程,其发展的速度几乎与时代同步。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之一,教师一定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对课程整合的认识,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让整合落到实处,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最终形成课堂上的自然运用。

四、结语

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信息时代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发奋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的孩子,仿佛他们就是情境中的人物,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舒适的情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湘平.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西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研究[J]. 成才之路, 2015(8):2.

[2]陈亚东.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