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大为小”在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以指导获奖征文《卢沟石狮的诉说》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化大为小”在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以指导获奖征文《卢沟石狮的诉说》为例

沈进龙

福建省宁化滨江实验中学  

摘要:面对主题宏大的写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初中生若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化大为小”的写作技法,真正领悟角度取小、构思从新、选材求精的写作要领,那么,在提升写作素养的基础上,他们定能写出新颖、生动、令人赞叹的佳作。

关键词:写作技巧角度取小构思从新选材求精写出佳作

近几年来,宏大主题的作文,在初中生写作中呈上升的趋势。中考作文命题,也出现新的变化。疫情、环保、青年担当等时事话题,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

然而,面对主题宏大的写作,初中生,尤其是小城镇和乡村的初中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笔。他们根据所学的政治、历史等知识,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由于写作切入点太大,写出的文章大多喊口号,文章假、大、空现象非常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初中生见识较窄、积累不足、生活体验不够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写作实践中,缺乏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尤其不懂得运用化大为小的写作方法。

下面,我就以一篇指导的获奖征文《卢沟石狮的诉说》为例,结合写作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化大为小的写作技巧。

卢沟石狮的诉说》一文,由郑凯同学创作,经我三轮指导,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比赛中,荣获中学组全国一等奖。

这次征文活动,主办方是《中国教育报》,可谓规格高,影响大,参赛面广。短短两个月,组委会就收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近三万篇应征稿件。那么,在这样一场高手云集、竞争激烈的全国性征文比赛中,一名乡村初中生写就的文章——卢沟石狮的诉说》,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赢得评委们的一致青睐呢?

这次征文,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写,那么,我们的学生,往往只会从历史课本取材,抑或上网百度搜索,或照搬,或引用,或改造。写出的文章,大多泛泛而谈,只是笼统地介绍中国抗战中烽火燃烧的岁月。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够轻易打动读者和评委呢?更何况,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中国抗战史,又岂是一两千字可以轻易叙述到位的呢?

所以,针对此次征文活动,我主要抓住化大为小这一写作法宝,对学生进行了三轮的写作指导。

第一轮:角度取小。

本次征文,主题是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如此重大深刻的主题,对我们多数的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下笔,难以把握好写作方向。

于是,第一轮写作指导,我开门见山,明确告诉学生,此类文章比较适合运用“化大小”的写法。

化大为小,首先要角度取小。角度取小,即写文章时,要从小角度出发,要善于选择一个小点切入,做到大材小写。接着,抓住这个小的切入点,朝纵深落笔,把事叙述得更曲折,把人刻画得更生动,把理阐释得更深刻。这样一来,从小处下笔,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话可说,也就更容易写出内容详实、情感真挚的佳作来。

指导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和我展开热烈地探讨。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征文,可从下面几个小角度来尝试创作:

一是可以翻阅抗战历史,深入了解一位抗战英雄,撰写他的感人事迹,彰显他的精神境界。

二是可以调查、研究一场详细的战斗,通过描写战斗的残酷场面,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

三是可以参与一场与抗战有关的纪念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互动,记录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是可以采访一位抗战英雄或者他的后代,进一步了解抗战的恢弘历史,触摸抗战英雄的伟大灵魂。

五是可以寻找一位与抗日或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相关的人,给他写一封信,聊聊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

六是可以写家乡一处和抗战关联密切的风物,借此来抒发对抗战英雄的深切怀念,体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一轮写作指导完毕,学生经过几天的写稿,陆续上交了作品。其中,10位学生的文章写得不错。尤其郑凯同学,他创作的《难忘七七事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轮:构思从新。

《难忘七七事变》一文,具体生动地叙写了七七事变这场震惊中外的战斗,较为真挚地体现了铭记历史,呼唤和平的写作主旨。可以说,全文只围绕一场战斗来写,角度小,内容实,行文流畅,但是,在构思上,却无法做到慧眼独具,与众不同。从整体来看,文章还缺乏新意,还缺乏那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这,怎么办?

很快,我采取面对面的辅导方式,对他进行了第二轮写作指导,告诉他,化大为小,还要从构思上多下功夫,做到构思从新。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写出来,能否迅速读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关键还得看作者的写作视角是否独特,文章构思是否新颖。

1.构思从新,可以大胆地转换叙述视角。新颖的叙事角度,常常能使文章的表达凸显新意,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阿莱的叙述角度就和别的游记不同,他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独特视角,生动记述了丽江的山水、风物、人情,让人难以忘怀。

2.构思从新,可以采用抑扬的手法行文跌宕起伏。比如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极力铺陈,开头写了长妈妈许多缺点,诸如饶舌、粗俗、爱管闲事,目的都是为下文写长妈妈买《山海经》做铺垫,通过对比,彰显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的品德。

3.构思从新,可以采用“一线穿珠”的写作方法。比如课文《背影》,朱自清的表达就很巧妙,全文以背影线索,写了父亲四次背影,详写了父亲攀爬站台、给儿买橘的背影。这个背影,触动许多读者内心柔软的地方,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心里。

经过我的再三点拨,郑凯同学对原文重新进行了审视,通过认真思考,找到了新的写作角度,即以卢沟石狮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和见证78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七七事变

第三轮:选材求精。

当修改稿《卢沟石狮的诉说》一文,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时,我为小作者的新颖构思拍案叫绝。文章的确出彩了:全文运用拟人手法,角度更显精巧,文章更真挚感人。

但是,读完几遍后,我总觉得还存在些许遗憾。原来,文章的选材过于宽泛,描写的抗战英雄过多,以致于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典型,不够丰满,不够鲜活。

    最后,我对郑凯同学进行了第三轮写作指导,提醒他,“化大为小”,还应做到选材求精。

    选材求精,即体现在选材上,要尽力选取最为典型、最能打动读者的素材。比如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发表至今,为何一直感人至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材时,魏巍大胆取舍,将采访中得来的20多个例子,只留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防空洞中谈话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例。

定稿时,除佟麟阁将军外,郑凯同学删去了其他英雄的描写文字。并且,他再次查找资料,集中笔墨,着力塑造佟麟阁将军的光辉形象。

他写到,七七事变爆发后,佟将军抱着必定战死的决心,迅速率领部队和日寇展开激烈地战斗。因为前线十分危险,大家劝他撤离,可是,佟将军誓死不后退,坚决守卫南皖县城。

他写到,大红门发现日寇,佟将军马上带领士兵,前去阻击。由于日寇太多,部队很快陷入包围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佟将军果断利用地形的优势,指挥部队日夜鏖战,英勇杀寇。

他写到,佟将军率领部队,准备突出敌人重围的时候,被日寇用机枪击中了腿部。最终,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四十五岁的佟将军不幸头部受到敌人的重创,壮烈殉国,一颗年轻的将星从此陨落。

  通过精当选材,全力刻画,这样,一位用生命守护中国神圣领土的佟将军,一位用生命捍卫中国人尊严的佟将军,一位用生命书写顶天立地人字的抗战英雄——佟将军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纸上,震撼人心。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化大为小”,只是众多写作技法之一。只不过,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它罢了。

我相信,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化大为小”技法的三个要领——角度取小、构思从新、选材求精,指导到位,真正教给学生们,那么,在今后的创作中,尤其在面对宏大主题的作文考试中,他们一定能够表现得从容自若,写出更新颖、更生动、更令人赞叹的佳作来。

参考文献:

[1]陈怡婧.浅论取材生活的个性化作文创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47-48.

[2]黄助昌.材料作文构思演练[J].作文成功之路,2022(09):16-19.

[3]黎胜.打通考场作文选材关[J].新读写,2022(Z1):88-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