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汽修专业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汽修专业建设

李鸿志

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48000

摘要:随着汽修市场的不断发展,汽修企业需要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都强的双技能人才。中职汽修专业作为输出汽修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汽修企业发展,而且还要为我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做好中职汽修专业的教育工作,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汽修专业建设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汽修专业;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汽修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汽修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中职院校如何培养汽修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根据传统的中职院校培养策略,校企合作是主要的锻炼途径,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汽修专业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的经验,寻找新时代的校企合作新方向。

一、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一般以产学合作,校企双边合作、双向参与为基本内涵;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基本办学原则;以工学并举,提供充足顶岗实习、车间实践等实践机会为主要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汽修企业数量在不断的增加,面对汽修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相关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汽修人才。而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仅仅为学校提供了人才实践的场地,也环节了企业人才短缺,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差的现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针对于企业,校企合作是一项共赢的合作策略,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岗位,而企业则可以获取较为低廉的劳动力。然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运营更加注重人员的精英化,而不再单一注重人力的数量,因此,企业并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是急需具有专业素养、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中职院校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在时代的发展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校企合作之中的获利越来越少,故企业难以激发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此外,企业的主要经营目的是盈利,因此无法摆脱资本市场的束缚,必须将工作置于第一位,将对学生的培养置于第二位,但是由于越来越严格的校企合作协议束缚,企业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由此便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效率,也会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学校的合作理念落后

学校的合作理念落后主要是指中职院校将校企合作作为功绩表彰的作业,仅仅停留在表面,单纯地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形式上响应上级的策略。功利性的校企合作违背了该项政策的设立初衷,也使得学校不会真正用心对待校企合作的内容。此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较为简单,由学校方面的专门教师与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将学生进行定向分配派遣,也即将学生从学校教师的手中交给了企业的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只是学生的学习单位、学习第一指导人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变化,简而言之,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触及到学习的本质问题。

(三)校企合作缺乏良好沟通

由于企业的主要工作重心是生产、发展,中职院校的主要工作重心是校内学生的教学,故双方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较为频繁和紧密的联系,仅仅在学生交接方面予以沟通,而对于学生入职企业后的各项工作内容、学习成果、学习方向均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制约,处于自由状态。这也就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企业的工作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关联不大、企业的工作方向与学生的意向目标具有偏差、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为学生的实践奠定基础等。鉴于校企之间的联系脱节,各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频率较高,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政府缺乏政策支持

虽然我国大力推向中职汽修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但是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实践,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人才的应用价值,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建立完成的合作体系,缺乏规范性管理及优惠政策的支持,从而导致大部分企业缺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关系不稳定,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显著。校企合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当在方法合作期间出现矛盾时,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合作体系以及专业的管理机构,双方在矛盾产生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矛盾的激化,影响了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三、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汽修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以职业行动能力为本,设定汽修专业培养目标

首先,在中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由专业技能老师与汽修行业老师傅等组成汽修指导工作委员会,在各方人士的参与下,一起制订汽修专业培养计划,教学方式的实施、汽修专业教学场地和实验室、汽修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材的编写。其次,学校应该提高对汽修行业发展的认识,积极参与到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中,组织本校教师到做得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考察,了解兄弟学校是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挖掘市场潜力、如何掌握企业对于最新人才的需求度的。最后,学会从用户角度出发,加大师资人才的培养力度,明确自身优势,以适应汽修维修工作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汽车维护方面的能力,实现专业与需求的对接。

(二)打造多元化的校企合作理念

首先,学校必须尊重企业,不能一味地以公益理由对企业进行道德绑架,也不得利用其他条款限制企业的合法利益,必须严格依据法律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由于很多企业的内部人员关系复杂,学生初入社会,交际关系较弱,极易产生生活纠纷、工作纠纷,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学校必须严格维护学生的尊严,既要保护学生的物质利益,也要保护好学生的精神尊严。最后,由于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不正当利益输送行为,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将校企合作的流程予以公开化,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也必须督促企业将学生的信息予以反馈,确保数据真实。

(三)以师资建设为契机,促使校企优势互补,双利双赢

首先,学校通过组织专业老师到汽修企业去实地考察与参观,学习其生产经验和维修技能,在短时间内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从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其次,学校在提高本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社会上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师傅来校座谈,手把手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通过行业标准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通过引进师傅来校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最后,企业的技术工人虽然理论知识不高,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职业学校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跟不上,对维修技能也不熟悉,所以企业与学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技工与老师相互学习,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和学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大趋势下,中职汽修专业的改革与建设,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作用,以创新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积极学习,提高专业技能,通过与企业相关项目相结合,使得学生从不愿意学习和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喜欢学习,让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襄.敏徐伟.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教育学,2018-07.

[2]史随林.汽修专业“微型”校企合作小议.教育学,2012-05.

[3]韩迪.浅谈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设计及理论,2019-11.

[4]徐巍.中职汽修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策略.教育学,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