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彭赛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第五完全小学 417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语文教学的立体感,并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渗透中华传统美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最后对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研究。希望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传统美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美德教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承作用,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解语言文字知识,开展历史、文化教学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美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的传统美德,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深刻领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塑造。

一、小学语文传统美德渗透的问题

(一)内容枯燥

很多教师在渗透传统美德,开展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存在以说教为主的情况,没能真正引导学生的思维,缺少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同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在缺少兴趣的情况下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部分学生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抗拒,不能理解和不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影响传统美德教育所具有的作用。

(二)课后作业过多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会在课后布置很多作业,但是这些作业多以重复性练习为主,缺少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解、领悟的引导,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文背后的文化知识缺少正确认识。部分学生也会由于语文课后作业繁重产生对语文的厌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传统美德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开展,要避免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说教,确保教育方法、教学内容都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教师需要意识到,由于小学生缺少足够的社会阅历,所以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比较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也比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一些错误的思想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为了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教育,教师需要有效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课文中的美德产生亲切感,以及和课文中的知识、故事产生共鸣,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

(二)满足教学标准要求

针对学生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育工作,在进行文化宣传、思想教育的同时,确保所讲述的内容贴合当下的语文教学标准,让语文教学工作不偏离主题。为此,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美德教学需要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围绕语文课文的内容开展,实现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相互衬托,让学生能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立体化感知,在高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价值观念的熏陶。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开展教育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学生产生一定的实感,才能让学生形成情感方面的触动,从而保证传统美德教育的作用。部分教师在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时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一定程度在于教师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脱离,让学生感到陌生,导致学生缺少感知所学内容的生活基础、情感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会打击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美德的积极性,对他们思想认识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为此,教师在开展传统美德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开展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改变思想和意识,解决传统思想教育中误区,开展更加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比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教师一方面需要赞扬蔺相如的胸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存在的矛盾,让学生从客观角度分析和思考,理解原谅、理解他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解自己以前的生活,和别人产生矛盾后的影响,以及如何和他人和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产生实感,拉近了学生和传统美德、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开展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提升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情景设计,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感知,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多样化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避免口头阐述导致的枯燥性,也能利用全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文化归属感。比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视频给学生播放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中创设制作腊八粥的情景,让课文的内容更加生动,也能让学生理解腊八粥这一传统食物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中的内容推进,给学生展示制作步骤,以及腊八粥习俗的产生背景,让学生对腊八粥有一定认识。

(三)增加互动性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工作的互动性,利用有关互动环节开展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有关活动给学生展示他们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让学生和其他同学交流,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朗读古诗,之后和其他同学交流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在朗读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比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就可以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机会,然后和学生交流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处理。很多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杜甫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所以在朗读时会使用比较积极的情感,之后教师需要和学生讨论,杜甫的喜悦来源于什么,最后引出诗中所包含的爱国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通过交互活动充分对所学内容深入思考,即便战乱年代和当下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依然可以通过古诗中的情感形成对爱国之情的感受,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应该确保教育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保证教育所具有的实感,同时也要做好对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增加学生的交流,让他们加深对传统美德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课本内容开展教育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冉亭,刘怡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J]. 新课程研究, 2023, (06): 11-13.

[2]刘娟.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J]. 家长, 2022, (04):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