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创新

杨桂霞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1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这些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观念,都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实现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我们应该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高度契合性   创造性转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体现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更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源泉。具有独特性、包容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仁爱、诚信、礼仪、和谐等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为我们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概述

1.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统一基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目标是通过与外在客观现实的互动,实现人自身类本质所要求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与恩格斯推断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我们对此做一简要梳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由即人对自然界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支配,所以发展自由就需要发展人的认识和支配能力,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需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异、个人天赋和家庭负担等差异,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这些差异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只能是相对平等,因为即使消除了阶级差异、个人天赋和家庭负担等差异,也仍然存在着其他的经验、爱好、专业等无穷差异。民主即人人平等基础上以代议制选举形式施行人民意愿,接受人民监督,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这种全体人民的真正民主。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民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终极追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表述和体现。

2.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等。这些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价值理念表达,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传承和发扬这一马克思主义之魂,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及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带上中国特色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管用。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某些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两种思想理论的契合性一方面指理论的相通性、一致性,另一方面指可融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是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在这里,我将着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内在联系入手,详细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基本精神具有时代价值,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以人为本等观念具有契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人的解放和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被视为万物之灵,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人也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具有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这种强调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和价值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平等和公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平等和公正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平等和公正,消除阶级和阶级之间的不平等。这种强调平等和公正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和谐和稳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和谐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消除各种矛盾和冲突。这种强调和谐和稳定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和谐和稳定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道德和责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人伦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关爱。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道德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道德和责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强调道德和责任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道德和责任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自由和幸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由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权利,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自由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自由和幸福,强调人的自由和幸福。这种强调自由和幸福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自由和幸福的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创新和进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强调人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创新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强调人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这种强调创新和进步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创新和进步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正义和公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正义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正义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强调人的平等和公正。这种强调正义和公平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和谐与平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和谐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强调和谐与平衡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合作与共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作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伦理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合作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合作与共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强调合作与共赢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合作与共赢的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都强调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享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伦理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关爱。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共享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强调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互促进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强调公平、正义、共享,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诚信等价值观不谋而合。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体现了公平、共享的价值观。此外,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也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的自然、和谐的理念。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也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人民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强调科学、民主、法治,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民主法治的精神相呼应。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之间存在着高度契合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完全可以做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融合创新。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创新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创新呢?

首先,要牢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基本原则。

这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任何一条都不能丢,丢了就会改弦更张,社会主义就会失败。要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基本原则去甄选符合时代需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其次,坚持古为今用和批判性的继承,在创新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创新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将其转化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文化。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礼仪、诚信等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2.我们要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就能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研究和传播,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我们要在创新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之间的契合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刘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5(1).

[2]王秋雷.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3).

[3]杨增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析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4]王芳.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23(4).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5).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项目——2023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   课题编号:2023LX218

作者简介:杨桂霞,女,(1973-  )河北昌黎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思政教师,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