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内镜下切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早期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为验证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对患者在内镜下选择瘢痕狭窄处最厚的部位行放射状切开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果提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提示未再发生食管狭窄,无出血、穿孔、肿瘤复发及曲安奈德过敏等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早期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内镜下治疗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下咽部ESD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的4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手术完成率、手术用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用时49.1 min(10~110 min)。54处病变实施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为98.2%(54/55),其中41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阴性,R0切除率为74.5%(41/55)。55处病变切除过程中均存在创面少量渗血,予热活检钳电凝成功止血。无一例发生穿孔,有2例(4.3%)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于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复查内镜,1例(2.2%)出现食管入口狭窄,经多次水囊扩张后解除梗阻。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1例发现下咽部同部位黏膜病变再次行ESD治疗。随访至2020年10月,未再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咽肿瘤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内镜下切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气法单孔腔镜保留乳房(简称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行保乳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单孔法腔镜保乳手术者48例(腔镜组),行开放保乳手术者54例(开放组),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美容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估。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美容效果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10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相应单孔法腔镜保乳或开放保乳手术,其中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84.2±76.2) min,开放组手术时间为(127.8±68.4) 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 P<0.001)。术后2个月进行美容效果评估:腔镜组美容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11.2±0.8)分比(9.1±0.9)分,t=6.407, P<0.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皮肤坏死、活动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11.2个月,2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充气法单孔腔镜保乳手术在保证早期乳腺癌肿瘤根治性的同时,可以较开放保乳手术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乳房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