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 简介:动脉瘤又被称之为埋在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就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那么什么是颅动脉瘤?颅动脉瘤有什么危害?又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症状
  • 简介:摘要肺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因其导致出血而在肺形成结节伴“晕征”的征象,随着出血的发生及吸收易形成“此起彼伏”的改变,影像表现特殊。同时伴有内转移的更为罕见,的血管肉瘤同样易出血,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在肺部表现为多发结节伴晕征,随着多次随访出现“此起彼伏”改变,以及多发转移的血管肉瘤,介绍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分析并总结肺内出现结节伴晕征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宋志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0284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颅微创手术在血肿清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选择颅微创手术,对照组50人选择常规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好,组间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也短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血肿清除的患者使用颅微创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微创手术;脑内血肿清除;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轴全面全程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是AD患者β-淀粉样蛋白(Aβ)、tau病理和慢性炎症的重要源头。本文现从胃肠道层面、炎症层面和肠道菌群层面探讨其在AD防治中的可能靶点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肠-脑轴 肠道菌群 神经胶质细胞 慢性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别扩张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差异,分析EPV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48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43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44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者以及43例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ntrol,NC)的中老年人,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及3.0 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层面对EPVS计数并进行4级评分。用Kruskal-Wallis检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整体及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半卵圆中心评分(3.18±0.58)明显高于SCD组评分(2.60±0.64)(P<0.01)、aMCI组评分(2.77±0.81)(P<0.05)、NC组评分(2.56±0.77)(P<0.01)。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半卵圆中心EPVS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评分显著负相关(r=-0.30、-0.37,P=0.000),与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Huashan version,AVLT-H)延迟回忆及再认得分显著负相关(r=-0.241,P=0.002;r= -0.275,P=0.000),与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 test,BNT)评分显著负相关(r= -0.257,P=0.001)。基底节区EPVS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AD患者半卵圆中心EPVS增多,半卵圆中心EPVS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功能负相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全球老年人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首要病因。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按脑卒中发病机制分类,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以上,是导致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既往对于脑血管闭塞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介入医生经验和治疗技术的不断积累、介入器材和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再通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慢性脑血管闭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对动脉闭塞的成因、影像学诊断、治疗现状、介入治疗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综述。

  • 标签: 脑动脉闭塞 介入开通治疗 再狭窄
  • 作者: 朱锡德 衡雪源 张建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现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小儿创伤性进展性血肿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2例创伤性进展性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16岁,平均(8.45±5.27)岁。在局部麻醉下行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14例(穿刺引流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切口内镜下血肿清除术8例(镜手术组)。对患儿的血肿量进展、临床症状、意识状态、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早期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2例患儿伤后12 h通过复查,均显示在首次CT检查所示小的挫裂伤基础上有血肿形成,其中5例血肿形成后进一步增大。有3例患儿前2次CT检查未显示明显的血肿,后症状加重第3次CT检查才显示血肿形成。术前GCS较入院时降低者14例,其中2例出现疝。出现癫痫发作7例,其中血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1例,基底节区1例。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点为伤后(7.13±3.04)h,早于穿刺引流组(18.43±6.19)h;镜手术组术后复查CT次数为(1.75±0.46)次,少于穿刺引流组的(3.14±0.66)次,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22例患儿行微创手术后复查CT均证实血肿清除满意,占位效应解除。随访显示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是小儿颅脑创伤后脑血肿进展的常见表现,颞叶血肿进展时更易伴发癫痫发作。部分患儿进展性血肿出现在2次CT检查之后,故对儿童患者的观察需提高警惕。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快速简便,适用于血肿较为稳定者,但术后需多次复查CT证实引流效果;神经镜手术更适用于血肿短时间内进展者,术中清除血肿确切,可减少术后复查CT次数。合理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可使小儿进展性血肿取得更好恢复。

  • 标签: 脑损伤 脑内血肿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但是发生颅播散则相对较少见,若发生播散往往提示预后极差。目前,关于胶质瘤发生播散的机制仍然存有很多争议,但随着胶质瘤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胶质瘤播散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笔者主要就高级别胶质瘤播散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颅内播散 脑室开放 贝伐单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镜小切口锁孔入路治疗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9年间连续收治的共72例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镜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镜小切口锁孔入路方式,对照两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用KPS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术后随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6)h,平均出院时间为(6.3±1.7)d,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2);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1.3)h,平均出院时间为(9.6±1.5)d,并发症发生率为28%(9/32);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半年的KPS评分分别为91.1±3.6、78.8±6.2,对照组的分别为82.8±5.3、75.2±4.5,两组对比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不同(P<0.05)。结论神经镜小切口锁孔治疗转移瘤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有明显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转移,脑/外科学 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 显微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预测脑出血(ICH)血肿体积扩大的新方法。方法分析128例自发性血肿的CT扫描图像。使用ABC/2方法和3D Slicer软件测量血肿体积,计算差值并与血肿形状分类比较其预测血肿体积扩大的效能(血肿体积扩大≥6.0 cm3;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结果患者首次头颅CT扫描用ABC/2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21.4±16.4)ml]较3D Slicer法[(17.7±14.0)ml]测量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9,P<0.001);患者第2次头颅CT扫描采用ABC/2方法[(26.3±21.8)ml]测量ICH血肿体积较同一方法首次测量值大[(21.4±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9,P<0.001)。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差值与规则形(r=0.628,P<0.05)、不规则形(r=0.603,P<0.05)、多叶形血肿体积扩大(r=0.591,P<0.05)均具有相关性。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6.0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866 vs 0.755,Z=2.496,P=0.013);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911 vs 0.731,Z=2.674,P=0.008)。结论与血肿形状类别相比,ABC/2和3D Slicer测量的体积差异可以更好地预测血肿的扩大。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体积扩大 血肿形状分类 3D Slicer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转移速度(BMV)对立体定向放疗(SRT)转移瘤患者颅新发转移后生存的影响,筛选适合挽救性SRT患者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189例首次射波刀治疗后出现颅新发转移的患者,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颅内转移后生存时间为8个月,影响患者转移后生存的因素包括递归性分区分析、ECOG PS评分与BMV。在低危组(BMV<4),接受挽救性SRT和全放疗的患者中位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7个月(P=0.020)。低危、中危(BMV4-13)及高危组(BMV>13)患者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6%、15.1%和43.3%(P<0.001)。接受挽救性SRT治疗的患者发生第2次转移后,低危(BMV2<4)、中危(BMV2 4~13)及高危组(BMV2>1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5、16.0、3.0个月(P=0.032)。结论对于首次SRT治疗转移瘤后出现新发颅内转移的患者,BMV是一个有效的生存预测指标,挽救性SRT为BMV低危组人群优先选择。

  • 标签: 脑转移速度 肿瘤,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下肢深部软组织,生长缓慢,无疼痛,不引起明显功能障碍,易发生肺、骨、转移,及肺原发性ASPS极为少见,远期预后差。该文报道2例发生于抑或肺原发的ASPS病例。

  • 标签:
  • 作者: 徐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儿童疫苗接种中予以健康信念模式对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8~2022.7在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疫苗接种儿童80例,随机分组分析,40例予以常规干预者纳入对照组,40例予以健康信念模式者纳入试验组,对比和分析接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照,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较低,接种率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对照,试验组儿童家长知信行评分干预后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儿童疫苗接种中予以健康信念模式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 标签: 儿童疫苗接种;健康信念模式;接种率;接种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初期接种场所运转情况,估算大人群接种需求。方法通过"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和日报表,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月11日接种量、接种场所数。问卷调查1月1日至21日接种场所的运行情况,访谈调查10名区级/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负责人。描述性分析接种场所运行指标,估算180 d完成全市70%~90%的≥18岁人群全程接种的场所需求。结果全市接种场所数波动在418~582家,临时接种场所(固定临时接种点和上门接种)数:预防接种门诊数由0.5:1升至1.4:1。固定临时接种点累计接种量占57.1%,接种点工作人数(17人)、运转天数(14 d)、接种量(5 955剂)高于预防接种门诊(12人、8 d和907.5剂)和上门接种点(12人、2 d和910剂)。完成≥18岁人群接种需新增122~215个固定临时接种点。结论固定临时接种点在本次接种中起主要作用,大人群接种建议增加固定临时接种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群体性预防接种 接种场所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率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率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率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率。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率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率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率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率。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率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MR多模态成像对肿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间可疑诊断TDL患者病例共39例,包括患者临床信息和多模态PET/MR图像。在影像工作站上通过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测量所有39例病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病灶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血流量、血容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每种影像指标的诊断效能,其次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指标,将这些指标联合起来计算其综合诊断效能。结果TDL组SUVmax和SUVmean均显著高于非TDL组(13.65±2.31 vs. 10.03±1.96,P=0.028;8.30±0.58 vs. 6.25±1.53,P=0.023)。TDL组的ADCmean高于非TDL组(1.10±0.13 vs. 0.86±0.51),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ROC分析显示SUVmax、SUVmean和ADC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8~1.102;0.940,95% CI:0.791~1.089;0.960,95% CI:0.843~1.077,P值均<0.001]。联合指标(SUVmax+SUVmean+ADCmean)的AUC为0.973,95% CI:0.886~1.023 (P<0.001)。结论18F-FDG PET/MR多模态成像对临床TDL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肿瘤样脱髓鞘病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动态无创地监测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颅压(ICP)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一种准确、方便的无创ICP监测方法,由于TCD具有床旁无创、低廉快捷的优势,并且通过TCD检测血流频谱还可间接评估ICP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ICP监测技术和TCD技术,并整合既往文献中基于搏动指数建立ICP评估模型的公式方法,就TCD血流频谱评估IC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脑损伤 颅内压
  • 简介:摘要探条式扩张治疗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可能引发静脉气体栓塞。本文报道经镜探条式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并发静脉气体栓塞一例,总结经验如下:操作时尽可能避免较深食管撕裂,控制好食管内气体注入量,术中发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退出扩张探条,并抽出食管腔中气体,以阻止进一步不良后果发生。

  • 标签: 内窥镜 食管狭窄 探条式扩张 脑静脉气体栓塞
  • 简介:摘要猪囊尾蚴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通过血流进入实质,寄生在大脑皮质邻近运动中枢而引起的中枢系统疾病。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及数量不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因囊尾蚴大多寄生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故大部分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现报道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同时合并肝功能损伤,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多发感染病灶。

  • 标签: 神经系统囊虫病 癫痫 肝损伤 肝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