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申昆玲 赵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患者约占1/4,存在诊断治疗上的不足。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初始治疗药物以及肾上腺素的使用与指南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多数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快速识别和处理,而且严重过敏反应有反复发作的风险,需要长程管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由医师为患儿制定的个体化急救方案,指导患儿及其家长/照护者早期识别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必要时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并紧急就医。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儿童 急救 行动计划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是急性全身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有必要继续传播该疾病的诊治和管理知识,以使每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具备相应急救知识技能。本版指导意见与当前最新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治信息保持一致,从定义、诊断标准、严重度分级、诱因和协同因素及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肾上腺素肌内注射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措施,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患者应转诊至专科医师来评估潜在诱因,并接受健康教育以预防复发和进行疾病自我管理。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指导意见 肾上腺素 诱因 食物 昆虫毒液 药物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的致敏性检测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础,也是管理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原规避、药物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关键。2020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发表了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诊断方法(包括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的立场文件。本文旨在解读该文件中的体内检测部分,详细介绍了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的适应证、技术操作要求、结果判定和解读,比较了两种皮肤试验的优缺点,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以便于理解。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过敏 体内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 皮内试验
  • 简介:摘要2020年世界过敏组织发布了关于免疫球蛋白E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诊断及检测方法的立场文件,对最常用的体内和体外检测进行了新的全面评估。本文就体外检测部分进行重点解读,主要介绍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3种试验方法,旨在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立场文件,进一步了解过敏反应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过敏 体外检测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因受凉后咽部疼痛给予蓝芩口服液10 ml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20 min,患者突然感觉全身不适、口舌发麻,继之出现呕吐、大汗、面色发白、呼吸困难(27次/min)、血压偏低(104/56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蓝芩口服液所致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补液扩充血容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24/76 mmHg。次日,患者未遵医嘱自行再次服用蓝芩口服液10 ml,数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腹痛。立即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约20 min后症状消失。

  • 标签: 过敏反应 中草药 蓝芩口服液
  • 作者: 张书辰 易玲玲 刘光辉 邵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学科,武汉 43003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 43007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 200127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之一,过敏反应学科人才培养将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全球过敏反应专科教育体制尚未完备,大多数的基础临床教育并没有涵盖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教育,这阻碍了过敏反应专科的发展。本文分析过敏反应专科概况,提出过敏反应专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培养方案,为发展中国过敏反应专科和人员培训提供参考。

  • 标签: 过敏反应专科医师 培训 分级医疗 中心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10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8 min,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头面部、四肢、躯干部出现弥漫性斑丘疹。考虑为叶酸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叶酸,给予氯苯那敏4 mg口服。但患者皮肤症状加重,继而出现气促、胸闷、恶心等症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和吸氧等对症治疗。40 min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5 h后,皮疹消退;7 h后,过敏症状消失。给予氯苯那敏治疗3 d后,行叶酸脱敏治疗,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贫血逐渐改善。继续口服氯雷他定和叶酸。随访1个月,患者无不适,血红蛋白113.5 g/L,停药,嘱患者于风湿科就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标签: 超敏反应 叶酸 贫血,巨幼细胞性 叶酸缺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过敏反应 药疹 恩格列净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在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食物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存在认识不足,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的问题,约1/3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可反复发作。个体化长期管理对预防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再次发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规避诱因、识别早期症状、长程管理危险因素及管理伴发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规范诊疗和长程管理、预防复发。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儿童 预防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的安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进行OFC出现过敏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过敏食物的种类、发生过敏反应类型、受累器官系统及血清特异性IgE与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出现过敏反应的120例患儿中男95例,女25例;年龄2个月~10岁。受累的过敏食物包括牛奶蛋白(47.5%,57/120例)、鸡蛋白(22.5%,27/120例)、小麦(19.2%,23/120例)、花生(6.7%,8/120例)、坚果(1.7%,2/120例)、其他(2.5%,3/120例)。发生过敏反应类型:速发型过敏反应107例(90.8%),其中24例为严重过敏反应(21.7%);迟发型过敏反应13例(9.2%)。受累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清特异性IgE与严重过敏反应之间相关系数为0.315。结论收入院进行OFC指征的患儿发生OFC过敏反应的风险高。其中近90%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应避免因OFC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发生。

  • 标签: 儿童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过敏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 作者: 向莉 万伟琳 曲政海 赵京 周薇 徐保平 文利平 李丽莎 殷菊 姜楠楠 全美盈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18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防治中心与肺功能室,北京 10002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10019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和诊疗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现基于国内外诊治实践参数及循证指南,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建议,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定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 儿童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2例患者分别因行腰椎和中腹部核磁共振检查(例1男,77岁;例2女,27岁)给予钆贝葡胺静脉注射,给药1 min后均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1表现为口唇发麻、恶心、胸闷,此后相继出现口唇肿胀发绀、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悬雍垂水肿,舌体肿胀等。例2表现为口唇发麻、刺激性呛咳、血压升高,此后相继出现口唇发绀、流涎、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全身散在皮疹,扁桃体Ⅲ度肿大,悬雍垂水肿等。均被诊断为钆贝葡胺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先后给予高流量吸氧、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异丙嗪肌内注射、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等抗过敏治疗。例1症状无改善,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舌体、悬雍垂肿胀逐渐缓解。例2抗过敏治疗1 h后呼吸困难缓解;1.5 h后皮疹消退,扁桃体和悬雍垂水肿减轻。

  • 标签: 造影剂 喉头水肿 过敏反应 钆贝葡胺
  • 简介:摘要1例39岁女性因胃脘部疼痛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 mg。服药约2.5 h后出现全身瘙痒,继之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呼吸困难、心悸。考虑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抗过敏药物治疗,2 h后呼吸困难、心悸、瘙痒症状缓解,3.5 h后皮疹完全消退。

  • 标签: 奥美拉唑 给药,口服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1例16岁女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准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化疗,为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给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福沙匹坦双葡甲胺三联药物。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和地塞米松5 mg后,将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以300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5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咽部异物感,呼吸困难,脐周疼痛和呕吐。考虑可能为福沙匹坦双葡甲胺所致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和吸氧。20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好转,腹痛减轻;50 min后过敏症状消失。

  • 标签: 过敏反应 止吐药 福沙匹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根据报表提供的患儿基本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儿的电子病历,记录抗菌药物应用和过敏反应发生、治疗、转归情况,由3位药师根据相关标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统一判定。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同期新生儿科就诊和住院患儿总例数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计算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设定时段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共73份,涉及73例患儿;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为21 146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5%。73例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就诊或入院时的日龄为(14±7)d;使用注射制剂抗菌药物者69例(94.52%),口服制剂者4例(5.48%)。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0个品种,占比居前3位者为头孢菌素类(32例,43.84%)、青霉素类(21例,28.77%)和头霉素类(6例,8.22%);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者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1.29%(4/311)]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07%(4/374)]。73例患儿中过敏反应呈速发型者4例(5.48%),其中3例为严重病例(过敏休克、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各1例);非速发型69例(94.52%),主要表现为皮疹、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其中6例为严重病例(肝胆系统损伤3例、粒细胞减少症2例、重症药疹1例)。经停药和/或抗过敏、对症治疗后,73例患儿中71例(97.26%)痊愈,2例(2.74%)好转。结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率为0.35%。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分型以非速发型为主,多为一般过敏反应,但速发型多为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新生儿 抗菌药 药物过敏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1例4岁7个月男孩因支气管肺炎合并支原体、病毒和细菌多重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16 g静脉滴注、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2 mg静脉滴注、1次/d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28.5 mg口服、2次/d。6 d后,患儿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7天,患儿出现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当日可消退。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但患儿仍在每天静脉滴注药物后发疹并当日消退;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儿皮疹未再发作。

  • 标签: 甲泼尼龙 药疹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发生密切相关。OME患者的中耳黏膜和中耳积液中存在过敏反应相关的细胞及炎性介质,抗过敏治疗也已被证实可使部分OME患者获益。但OME本身是否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目前仍有较大争议。本文详细阐述了过敏反应在OM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概述了抗过敏及免疫治疗在OME治疗中的现状和前景,以期能够为OME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新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 标签: 过敏反应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