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与一个典故只有一个典源的单典相比,合典是复杂的用典现象;合典中之易见者为一般合典;此外有鲜为人关注的特殊合典:多级用典造成的合典;串用造成的合典。与一般合典相比,这特殊合典情形更为复杂,具有独特的表意特点、修辞意义及审美效果。对这样的特殊的用典现象,我们应有一个适当的态度。

  • 标签: 典故 修辞方式 合典 审美意识
  • 简介:情境:学生为了排练下午的入场式比赛,这节数学课耽误了5分钟。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松松垮垮的模样,位老师作出了不同的导入。

  • 标签: 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
  • 简介:<正>“的”字的用法极其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这篇短文分析跟“的”字有关的语言现象。在这语言现象中,“的”子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跟“的”字一般常见的用法有所不同。“的”字,性质也很不相同。一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在分析偏正词组和结构助词“的”时,将“的”的作用归结为区别结构和区别意义个方面。其中“名+名”格式,“的”用与不用,有明显意义差别的,举了对例子:

  • 标签: “的”字 朋友 两种语言 “山东” 名词 《现代汉语》
  • 简介:在东方文化当中,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范畴里,含蓄性的表现(或表达)方式可以说无处不在,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当中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这个大范畴中的一个较小的子系统,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中国文化这种特性的影响,因而在含蓄性方面,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 标签: 含蓄性 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 范畴 过程 表现方式
  • 简介:列宁说:“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象‘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4页)列宁的这段话辩证地指出了“深流”与“泡沫”的关

  • 标签: 诗歌 意象 构思方法 减法 加法
  • 简介: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得句,二语者优先习得,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得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当然这几个因素的作用表现得也不完全一样。

  • 标签: 重动V得句 前受事V得句 迁移 典型顺序
  • 简介:汉语语源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但尚未完全从语言文字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学科.汉语语源的研究由来已久.应该说.它导源于先秦名实关系的讨论。嗣后.汉代扬雄、郑玄、刘熙,晋代的郭璞,南唐的徐锴,宋代的王圣美.元初的戴侗。明代的方以智、黄生,清代的段玉裁、王念孙等学者的语源研究实践.属于传统的语源学研究时期.出现了汉宋清三次语源学研究高潮。近代以来.语源学的研究有了划时代的进展。章太炎、黄侃、沈兼士、杨树达、王力等学者无论是微观语词的考释.还是宏观理论的建树.都自觉吸收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方法日趋科学.创获颇多。

  • 标签: 语源学 《汉语语源义初探》 《语源学概论》 学科建设
  • 简介: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复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入手,指出这材料都不足以证明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CI-(一般辅音如[K]加边音[I])型复辅声的问题。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说文解字 同声必同部 方言区 古汉语 谐声系统
  • 简介:现代汉语中主要的比较句的分析又宁0.引言当代语法学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现象的解释上,无论是形式主义学派还是功能主义学派,在这一大方向上是统一的。问题无非是解释的世界观和方法有所不同。形式主义学派的解释主要是在语言系统内部作出的,这一点他们...

  • 标签: 比较句 现代汉语 功能主义 句型 “比”字句 “没有”
  • 简介:汉语名、动、形三大词类的兼类问题是语法学界和计算语言学中历来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根据词类划分的目的和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特点和需要,本文提出了鉴别兼类词的方法:并列类推法和同境类推法,并对这方法的操作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展示

  • 标签: 兼类词 形动兼类 词类划分 并列关系 自然语言处理 语法研究
  • 简介:“看+N”和“看+C”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1”和情态型“看X2”用法。“看X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个阶段。在叙实程度与传信功能上,其主要表达感知、推估和总结等功能,在转折语义及预期偏离、回溯推理、适量原则等语用因素的作用下,“看X2”有发展出隐性否定的语用趋势,是语用化的过程,对语境的依赖较强,隐性否定的话语意义还没有完成语义化、规约化过程。“看X2”的情态化历程经历了主语提升、语义虚化和以命题为操作域三个过程。

  • 标签: “看X1” “看X2” 情态化 隐性否定 语用趋势
  • 简介: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目前汉语水平考试中采用的看图写作测试方式的有效性.研究显示类似连环画的多幅图比单幅图更能有效地反映汉语学习中级阶段应试者的写作水平,前者基本不需要立意构思,而且较少受到题目取样误差和评分人误差的影响,适合在大规模的汉语中级写作水平测试中使用。

  • 标签: 二语写作测试方式 看图写作
  • 简介:止摄开口三等知庄章组字在近代汉语时期的演变有其独特性,无论在近代汉语文献还是现代汉语方言都表现出读音对立形式:一类是止开三庄章一组、知一组;一类是止开三知章一组、庄一组。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这类型大致以长江为界,止开三庄章一组的情况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而知章一组的情况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 标签: 止开三 知庄章 近代汉语 汉语方言 演变类型
  • 简介: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冲的基本旬式来加以说明。此种观点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句管控”“小句中枢”的语法观不谋而合,它从发生学上阐释了“句管控”“小句中枢”何以存在的缘由。对与此有关问题上所存有的模糊认识,本文也试图加以阐明。

  • 标签: 句式发展 层面渗透 醒世姻缘传
  • 简介:昭君和亲后,前470多年里关于昭君的作品共10件。其中前120多年里产生的3件作品构成了符合史实的“福德昭君”~([1]);后300多年的7件作品有5件构成了背离史实的“悲怨昭君”形象~([2]),另外部史籍继续证实“福德昭君”。隋唐统一后,昭君文学作品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福德昭君”作品就多;反之,“悲怨昭君”作品就多。今天国家强大民族团结,“福德昭君”文学作品成为主流。

  • 标签: 福德昭君 悲怨昭君 昭君和亲
  • 简介:习题一已知:我已答应参加1500米的赛跑,而赛跑的枪声即将响起。求:我能跑完全程吗?解:∵对手如此strong。∵路程又如此漫长。∴我放弃了吧。老师批语:"comeon,加油。"重在参与,贵在拼搏,胜利有时属于失败者。订正:∵为了信守我的诺言,为了表现韧的精神,我没有理由放弃。∴我会努力拼搏,冲向终点。老师赞道:good!

  • 标签: 重在参与 努力拼搏 批语 路程 对手 微型小说
  • 简介:“二”(或“2”)和“”,本是极为简单的数目字,但在实际上应用中往往会搞错。以下例出自近期《羊城晚报》:

  • 标签: “两” “二” 《羊城晚报》 数目字
  • 简介:一天,孔子向东出游。途中看见个小孩在激烈地辩论,便停下来看个究竟。

  • 标签:
  • 简介:单字及其字组常常会有转义用法.文章通过对大语料库中穷尽收集的字组实例的考察发现,在字组中,动物义场单字及字组的引申主要取"像X一样"方式,而身体义场的则主要取"与X关系相同"方式.这一差异与身体义场单字独具[隶属]特征有关,此外也涉及[感知力]、[外部]等语义特征.认知上的隐喻规律可以解释和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义场单字及其字组的转义.

  • 标签: 词法 两字结构 义场 语义特征 隐喻 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