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焦虑、模糊容忍度、策略之间以及它们与德语专业四级写作成绩之间关系影响效应,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测试相关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等方法,验证否定了部分前期研究,揭示了各因素之间直接间接、相互关系,为后期研究提供了统计分析上依据。

  • 标签: 情感因素 策略 写作 结构方程模型 因子分析
  • 简介:德国近20年来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稳定下降脱钩趋势,其中东德地区经济衰退因素德国整体减排有重要贡献,但德国低碳转型确实取得了积极进展。尽管东、西德地区脱钩表现原因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符合环境库兹尼茨曲线规律。德国实现这一脱钩主要经验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促进了经济转型效率提高,长期渐进地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了单位能耗碳排放,尝试采用多种手段传递价格信号引导低碳转型,普及绿色环保理念,使低碳政策获得广泛民意和政党支持。这启示我国低碳转型应当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建立经济、安全、环保能源体系,普及低碳意识,同时注重发挥税收手段在引导低碳转型中作用。

  • 标签: 德国 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 发展模式转型
  • 简介:本文剖析奥地利现代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创作于20世纪两部舞剧,从性别关系、身体与语言作为表达媒介差异、个人与命运张力等角度探讨霍氏舞剧创作特点要旨,挖掘他借助重塑古希腊神话传说所因袭固化女性恒定特征,即好奇心。

  • 标签: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 舞蹈 好奇心 暴力 痛苦
  • 简介:元功能思想系统思想构建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核心,其语态观点是从语言概念功能出发,在功能与意义视角语态进行分析定义,说明了在意义潜势框架内言语行为语态选择。从语法理论普遍性角度看,功能语态观点整体上适用于描写分析德语语态范畴,但从句法结构微观层面上看,少数德语语态现象懈释仍然显得不够充分,本文尝试借助结构主义普遍语法X杠理论功能语态观予以补充。

  • 标签: 语言功能 语态 动作者 目标 X杠理论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知识建构中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发展历程,其学科定位方法论整合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欧盟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合力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欧盟外交一致性缺乏已广为研究学者和政治家诟病。为增强外交政策一致性,欧盟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创设了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并随后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辅助高级代表工作。新职位新机构建立能否如期增强外交一致性?本文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结合巴尔默分析框架中治理机制概念,条约改革影响进行学理分析,进而从比较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欧盟外交可能继续面临三个方面的冲突。最后,文章认为,改革后欧盟外交政策制度框架将会变得更为复杂,政策一致性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提升,但新制度对成员国利益价值塑造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里斯本条约》 欧盟外交 历史制度主义 治理机制
  • 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赫尔曼·保罗所著《语言史原理》,一直被视作青年语法学派理论最重要著作,甚至被后人称为该学派“圣经”。保罗本人也因此而享有该学派理论家和系统建立者盛誉。尽管他一直自诩为坚守传统领域“语文学家”,并且坚信语言学只能归属到历史科学门下进行研究。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研究方法上,他这部著作都为二十世纪语言学发展指引了道路,在西方语言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

  • 标签: 西方语言学史 青年语法学派 保罗 原理(科学)
  • 简介: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是其双元制职业培训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它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内职业培训成本收益关系;基于社会机制视角,探讨参与培训合作伙伴之间关系互动机制;基于质量控制与管理视角,考察培训质量控制机制方法。本文认为,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运作,既有经济合理性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合作伙伴支持与协作,也有较为有效质量保障体系作用;它依靠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体系力量。

  • 标签: 德国 职业培训 成本与收益 社会合作 质量保障
  • 简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非全日制用工,迷你工作是德国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就业重要举措,在税收社会保险制度上适用特殊规则。它是德国实现就业奇迹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被质疑是一种危险性就业。与迷你工作相比,我国非全日制工作权利保障程度更低,为了防止非全日制用工沦为危险就业陷阱,我国应当重新定义非全日制用工,降低制度灵活性门槛标准,协调超时工作与门槛标准关系,并将门槛标准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合。

  • 标签: 德国 迷你工作 门槛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
  • 简介:本文试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卡夫卡小说《诉讼》中特殊”与“法院”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主人公约瑟夫·K身上体现出罪感、耻感来源、生成、衍生、影响,借以观照小说中“罪”与“耻”之间交互关系。

  • 标签: 客体化 劣等感 自我审视
  • 简介:1945年8月8日,苏、美、英、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缔结了关于控诉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协定,订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审判开始于1945年11月20日,终于1946年10月1日。出于所有被告进行公正审判,并达到有利沟通之目的,庭审英、俄、、德四种语言同时进行,开启了大规模使用同声传译先河。这不仅在翻译学,更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以及同声传译诞生背景,详细介绍这种在当时颇受争议传译方法被纽伦堡法庭采用经过,再现同声传译译员在纽伦堡审判过程中工作方式,并以此说明,纽伦堡审判最终取得成功,得益于同声传译使用,更在于同传译员们史无前例、创造性参与。这对当代翻译学、翻译史研究,都有相当参考意义。

  • 标签: 纽伦堡审判 伦敦宪章 同声传译 译员招募 翻译策略
  • 简介:现代技术发展引发了各种各样风险,其中,关乎所有人利益安全风险尤为受到瞩目。本文食品安全为例,梳理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疯牛病危机前后改革历程,发现以“风险预防”为主、保障监管机构独立性、多层治理体系以及保护消费者为中心是其主要监管特色,并认为,基于风险监管理念,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分析来强调监管机构独立性,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是德国风险监管体制建设重要启示。

  • 标签: 德国 监管国家 食品安全 风险监管体制 风险管理
  • 简介:冷战后德国北约战略呈现一种基调未变、自主性增强发展态势:一方面,德国继续将北约视作本国安全基本工具,在美国欧洲大陆盟国间维持一种稍微“亲美”大体均衡;另一方面,随着安全情势整体好转,德国基于本国立场,逐步构筑一种相对独立、扩大发言权同盟战略姿态。在同盟内部,历任德国总理都重视同美国维系总体上合作关系,但在诸如伊拉克战争等域外行动问题上,德美关系也曾纷争不断,甚至严重恶化,其负面效应尽显。德国北约战略处于一种本国诉求提升、能力略显不足而又依赖于美国有限运作空间,德美安全关系继续保持一种美国占据主动权不均衡态势。

  • 标签: 德国 北约 北约战略 德美关系
  • 简介:作为中世纪文学中一个重要意象,“园子”自己独特而诗意方式,表达出中世纪文化与精神内涵。在对于“园子”勾勒中,诗人们往往采用一个古老文学图景“风景宜人之地”(10CUSamoenus)。此外,中世纪文学中“园子”还尤其从《旧约·创世纪》与《旧约·雅歌》中汲取了深厚宗教内涵。中世纪诗歌与艺术作品中“灵之园”与“爱欲之园”描摹也揭示出中世纪欧洲,尤其是12世纪以来,虔诚宗教信仰与世俗爱欲两种看似相悖价值景观共存有趣现象。以上这些思考会集中体现在我12世纪诗人哈特曼·冯·奥埃亚瑟王叙事诗《埃里克》分析中。亚瑟王骑士埃里克最后一次冒险“宫廷之乐”(Joiedelacurt)在全书中具有关键作用。在这一次冒险中出现“林园”(Baumgarten)是中世纪诗歌“园子勾勒”一个典例,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风景宜人之地”作为传统文学图景“新生”,甚至包括《荷马史诗》中园子与爱欲关系以及奥维德笔下“优美之地”为背景而创作“恐怖之事”。同样重要是,《埃里克》作为中世纪叙事诗,深受《雅歌》与《创世纪》中“园子”形象影响,尤其是《雅歌》中“封闭园子”关涉圣母玛利亚神学阐释也融汇到了哈特曼对于“园子”想象描摹中。哈特曼笔下“园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以“伊甸园”“玛利亚之园”为模板“灵之园”,另一方面是承载着中世纪宫廷爱情(minne)深受世俗文化影响“爱欲之园”。同时,在这篇论文中,我也“园子”为中心,探讨了中世纪文学中与此紧密相关概念主题:如“冒险”(aventiure)与“骑士爱情”(minne)。

  • 标签: 灵之园 爱欲之园 优美之地(10cus amoenus) 封闭的园子(hortus conclusus)
  • 简介: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祝酒歌》中,“契丹大汗”则与传说中东方基督教国王“约翰长老”一起巨富形象出现。通过“赛里斯”、“契丹”“约翰长老”源流进行梳理,本文再现了中国形象在中世纪德国演变过程,并揭示出德国历史、宗教、政治因素建构中国形象所产生影响。

  • 标签: 中国形象 德语文学 赛里斯 契丹 约翰长老
  • 简介:本刊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于5月31日下午在四校区中德大楼举行《德国发展报告(2014)》新书发布会。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出席发布会,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对德研究领域最新发展。吴志强表示,同济大学未来30年在对德合作方面将致力于两个新发展目标:一是由“窗口”向“门户”转变;二是从单一工程科学合作提升到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等学科全面合作。

  • 标签: 新书发布会 同济大学 德国研究 发展报告 大选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生活质量、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重要原因。从1989年《柏林纲领》到1998年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社民党陷入了转型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