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正>1966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喊响,中国作家协会被砸烂、批斗。随后下放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中国作协与中国文联于1969年离开北京,开赴向阳湖畔。中国作家协会下放咸宁干校的人员,包括冰心、减克家、张天翼、张光年、严文井、李季、郭小川、侯金镜、冯牧、葛洛等知

  • 标签: 中国作家协会 郭小川 中国作协 张天翼 张光年 严文井
  • 简介:<正>1966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喊响,中国作家协会被砸烂、批斗。随后下放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中国作协与中国文联于1969年离开北京,开赴向阳湖畔。中国作家协会下放咸宁干校的人员,包括冰心、臧克家、张天翼、张光年、严文井、李季、郭小川、侯金镜、冯牧、葛洛等知名作家在内约131人。1974年12月咸宁干校撤消,次年秋天,四人帮被粉碎。而中国作家协会十年“文革”中长达六年之久的干校生活,遂构成“文革”时期的一个缩略人生。1999年10月16日,原文化部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五连(中国作家协会)的部分同志,在北京香山第二次聚会,推举周明(《文艺报》)、谢永旺、萧德生、阎纲负责编辑出版干校回忆录——《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以追思当年。做为多人集的《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多角度地记述了各自痛切的感受。患难中有同情,劳碌中有帮护,私语中有义愤,沉默中有腹诽,悲苦中有欢愉……对当年生活的细部和心灵的审处都有新的开掘。

  • 标签: 中国作家协会 郭小川 臧克家 《文艺报》 中国作协 张天翼
  • 简介:<正>一张照片和“育才图书室”一个朋友给张锲写了一首诗,说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老牛”。张锲很喜欢这个评价。2004年5月2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文采阁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为筹建西部等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育才图书室”工程正式启动。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在发布会现场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张锲的诗《题一张来自延安的照片》:

  • 标签: 张锲 中国作家协会 中华文学 文学道路 季羡林先生 邓友梅
  • 简介:春花三月。我因公出访赤道岛国花都——新加坡。三月的新加坡,相当于我国南方的初夏,正是海风送暖,花事正繁的季节,穿一件短袖单衣,行走在林荫与花丛相交辉映的街道上,十分写意。但我们没有时间去欣赏这星洲狮城的明媚风光.事先制定好的时间表,像一条柔软的丝绳,把我捆绑在别人划定的轨道上——采访、座谈、吃饭、睡觉.都得听从安排。在新加坡逗留期间,除了参观书城,洽谈图书业务,接触新闻出版界的友人之外,我还以一个壮族作家的身份.访问了新加坡作家协会,和会长黄孟文(孟毅)博士进行亲切友好地交谈,还拜会了新加坡著名作家、诗人尤今(谭幼今)、田流(钟文灵)、贺兰宁(陈鸿能)、雨青(苏

  • 标签: 新加坡作家协会 黄孟文 华文文学 贺兰宁 尤今 新加坡华人
  • 简介:一个伟大的诗人或作家,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为在他的心灵宇宙中涵纳着整个世界;同时,他也为世界所景仰、所包容.普希金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和作家.最近读到张铁夫先生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岳麓书社2000年9月出版),对这一点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 标签: 普希金 诗人 作家 心灵 包容 民族
  • 简介:在现代欧洲渐趋抽象化、技术化的思想史背景上,文学批评常常被视为仅仅关涉文本层面的技术操作方式.随着资本主义文明向后现代历史时段的演进,政治话语在文学批评领域愈益凸显.对此,不同于大多数西方理论家的掩饰和犹疑态度,特里·伊格尔顿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是时代政治和思想意识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观念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中,在当下氤氲弥漫的消费主义美学氛围中,更显其批判锋芒的锐利.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本层面 政治话语 伊格尔顿 英国 美学理论家
  • 简介:<正>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写成或纂成以来,至今至少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之巨大、之深入,是众所周知的。至于对中国的影响,过去学者们多半强调《罗摩衍那》没有译成汉文,言外之意就是说,它对中国影响不大,至少对汉族影响不大。实际上

  • 标签: 罗摩衍那中国
  • 简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教学体系中,有一个无人不晓的著名观点,即"素描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此观点,对中国各个艺术院校的教学及美术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中国各类艺术院校的教学以及培养美术人材的各种形式,都还在进行长时间的素描训练.

  • 标签: 素描训练 中国画 艺术院校 美术创作 造型美 美术教学
  • 简介:  不需我再多讲,读者已经从以上文字中,了解到霍英东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人.说他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一代超人,相信读者也深有同感.……

  • 标签: 中国良心 创作感言 良心创作
  • 简介:<正>一、成绩与特点比较文学是一个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把比较的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而且是运用于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这在中国早有出现。因此我国许多文章中列举了不止一件的春秋、汉魏、明清的例子,用以说明这种学问原本也是一门中国的学问。其实我觉得,何必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民族性 中国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世界文学
  • 简介:按一般的看法,中国美学有“儒道骚禅”四大主干。笔者以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传统,以其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精神,在主旨上是接近儒家美学的;而强调瞬间永恒、强调顿悟的禅宗美学,更接近于道家美学。因此,中国美学实际上仍是以儒道两家为主干的。事实上儒道两家美学的影响也最大,其他学派

  • 标签: 儒道 楚骚 道家美学 屈原 中国传统美学 入世精神
  • 简介:我多次出访澳门,都拜会伟旗先生,他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财务经理。他刚年过四十,个子健壮,潇洒英俊,很有活力,是一位爱国、爱乡,在澳门社会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一代。他祖居地是三水市乐平镇,但出生于广州。...

  • 标签: 文化艺术 勤奋进取 报效祖国 澳门同胞 副会长 回归祖国
  • 简介:3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6届年会于200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南非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市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比较文学学者出席了这一学术盛会。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乐黛云、王宁、谢天振、蒋述卓、徐志啸、罗选民、严启刚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孟华出席了会前举行的国际比协理事会。相对于前两届年会,出席本届年会的中国代表有所减少,但是其职称和学位却较高,而且所有代表都用英文撰写了论文。大会期间选举了新一届协会领导人及理事会,

  • 标签: 全球化 文化研究 东方 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 简介:<正>《河殇》问世,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应.马来西亚大学一位副教授说:“《河殇》是一首朦胧的史诗.”我认为:“朦胧”倒是事实,“史诗”却远够不上.《河殇》撰稿人之一王鲁湘说:“中国的现实,还有许多不允许我们对现实的毛病做直接抨击,现在还不行.”不能“直接抨击”所以才间接抨击.因此,《河殇》需要“朦胧”.有些章节,文字极其曲折晦涩的原因就在这里.

  • 标签: 蔚蓝色 长城 黄河 中国人 法兰西人 象征
  • 简介:研治文学史的前提是要有崭新的史观、渊博的文学涵养、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并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所谓“崭新的史观”,亦即要求治史者超越过去这种急功近利的盲目倾向,打破畏惧权威、一味推崇权威的思想枷锁,真正以文字的特质来规定评价标准、史论角度。这是治史者的史识、才识、胆识的集中体现,亦是对治史者一个近于苛刻的要求,所以是极难达到的境

  • 标签: 中国当代散文史 散文艺术 治史者 当代散文 当代文学史 史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