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雅即高雅,“雅”舞在这里是指高层次、高品位的舞蹈,近现代社会,可以认为由专业舞蹈家编导、创演的舞蹈作品为“雅”舞。民俗,是表现于广大民众的行为、语言、心理诸方面的文化事象,是经世代承传或正在形成,存在于现实并影响着现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文化事象。在欧美...

  • 标签: 民间舞蹈 “雅” 民俗现象 舞蹈艺术 舞蹈家 社会功能
  • 简介:《踏歌》——不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这之后,《踏歌》“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在我的印象中,90年代广为流传的女子抒情舞蹈,在初期是张继钢的《女儿河》,在后期则是孙颖先生的《踏歌》。“古典”的创新和流行,作为舞界跨越世纪门槛之际的文化景观,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古典舞蹈 舞蹈文化 思想方法论 踏歌 古代舞蹈
  • 简介:本文从民俗素材的舞蹈编创教学入手,通过对比此类创作与舞台化民间舞蹈的创作,明确其创作教学核心是重塑民俗舞蹈的生存语境,通过舞蹈摹态化的动作呈现,反映和凸显其民俗文化之功能与内涵,将民俗文化氛围在艺术表演中加以强化和渲染,从而实现符合民族(地域)风俗、民俗文化特征、民俗审美基调、生活心态等的舞蹈编创教学。以此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元素提取”和“民俗舞蹈创作元素之系统构建”,创造性地提出贯穿民俗舞蹈创作课堂教学的“四步走”格局,以及包括肢体形态元素构建、肢体动态元素构建、审美元素趋向、生命气质(精神内核)元素构建、关系元素构建五个部分在内的民俗舞蹈编创教学思路。

  • 标签: 民俗素材 编创教学 陕西关中地区
  • 简介:本文以杨柳青年画所呈现的津门人文景观为研究视角,从舞蹈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剖析了影响津门民俗舞蹈产生和发展的地理、历史、社会意识、社会思潮以及其他生态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津门民俗舞蹈的生态环境特征即:海洋文化特征、半殖民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津门民俗舞蹈生态环境的剖析与梳理,为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津门民俗舞蹈文化提供依据。

  • 标签: 津门民俗舞蹈 舞蹈生态环境学 杨柳青年画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特征
  • 简介:拉祜族芦笙舞历史悠久,不仅保留有传统的祭祀乐舞,也保留了大量的生活劳动歌舞。芦笙舞反映了拉祜族人民的宗教习俗、生产生活习俗和节日习俗的演变及发展。笔者认为,对拉祜族芦笙舞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分析,应从研究拉祜族芦笙舞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入手。

  • 标签: 拉祜族 芦笙舞 民俗文化
  •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的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的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的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的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的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的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即家族绵延。

  • 标签: 玩灯人 主体群落 红灯会 仪式信仰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框架研究马薇设立少数民族舞蹈史专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它可以深化我们的研究内容,从对各个少数民族舞蹈种类的横向研究转向对少数民族舞蹈发生、发展过程的纵向研究;从对单独民族或若干民族区域的分散性研究,转向对55个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

  • 标签: 舞蹈传统 框架研究 舞蹈文化 民族区域 横向研究 民族舞蹈
  • 简介:每当某一种传统文化即将消失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与意义,才会有抢救它的紧迫性。那么,为何不在它存在活跃时,就挖掘它的价值,珍惜它的存在呢?笔者以民俗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国际对话、传播等四个方面,阐述民俗舞蹈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醒人们应该自觉去珍视、敬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看似无形却有形的文化财富,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与方法传播、传承、弘扬。

  • 标签: 历史价值 民俗舞蹈 传播 现代社会 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
  • 简介:历史上承传下来的朝鲜民族传统舞蹈,大体可分为宫廷舞、宗教舞、教坊舞和民俗舞这四类,教坊舞作为其中的一支,又被称为妓房舞,它起源发展于宫廷,后随着从宫廷流出的官妓,再进入民间盛行在各地券番(妓生组合)。对教坊的表演类型与传承保存进行分析和探究,不仅有利于该舞蹈的教学传承,也有利于以该舞蹈为资源的编创应用。

  • 标签: 朝鲜民族 教坊舞 表演类型 传承保存
  • 简介: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分支,舞蹈民俗学有着自己的学术任务、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它是以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角度展开的对于舞蹈形式、舞蹈与民俗之间多重关联进行研究的交叉学科。笔者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提出身体是记忆历史与文化载体的观点。这一做法也构成了舞蹈民俗学的一个研究视角。

  • 标签: 舞蹈民俗学 身体记忆 土家族 摆手舞
  • 简介:现代历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构建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现代性文化工程形成社会动员、集体共识和文化认同,由是决定了现代国家会将包括舞蹈在内的文艺作为现代性文化工程建设的关键领域。这一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性文化工程建设的历史语境,对现代以来中国舞蹈的存在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建构意义,也是中国舞蹈重要的历史特点。但是,近些年来的舞蹈研究之中,有意无意忽视、贬低甚至抹去民族国家在现代以来中国舞蹈历史中的存在及意义,这无疑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因此,将民族国家作为研究现代以来中国舞蹈的方法之一,不仅是对舞蹈历史的尊重,也是积极参与当下舞蹈文化和艺术发展路径对话的重要路径。

  • 标签: 民族国家 现当代舞蹈 现代性 方法
  • 简介:民俗舞蹈被保存在民间仪式中,为民间舞蹈的舞台创作提供着丰富的养料。笔者编创女子群舞《红灯笼》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山西民间民俗活动"闹花灯"(亦称"闹元宵")。"闹花灯"是山西民间社火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挂起红灯笼,寓意新年平安顺利。本文以山西民俗活动"闹花灯"仪式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舞台艺术创作实例《红灯笼》,通过对文化象征符号向舞蹈意象符号的转变,以及民俗仪式结构向舞蹈情感结构的转变,两个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在民间舞蹈创作和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上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 标签: “闹花灯” 民俗文化 象征符号 仪式结构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是其中的精华,传统的照片和录像不能完整、准确地保存由人体运动体现的舞蹈艺术。应用计算机运动捕捉技术可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舞姿进行全方位的三维数字化保护,建立少数民族舞蹈数据库,真实全面地保存每个舞蹈的艺术精华,为今后少数民族舞蹈的保护研究、创编和影视还原提供精准的数字平台。

  • 标签: 运动捕捉技术 少数民族舞蹈 数字化保护
  • 简介:早在七、八千年前,龙作为中国古代各民族图腾的复合体,被古人视为祭祀对象或祖先加以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们借龙舞为载体,寄托生活的希望。今日各地龙舞竞相争艳,斗奇入胜,龙舞作为中华民族龙族精神的化身,始终激励人们,永不停步,阔步向前。

  • 标签: 龙舞 民族感情 图腾文化 历史文化价值 艺术风格 民族精神
  • 简介:云南的民族舞蹈,在五十年代即产生过不少优秀作品,《藏民骑兵队》、《阿细跳月》、《孔雀舞》、《赶摆》、《小卜少》,《白鹇鸟》,在首都及国际舞台亮相后,让人们耳目一新,云南民族舞蹈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廿年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族舞蹈更以其全方位的突破与佳绩,在国内外引起更大的反响。

  • 标签: 云南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事业 艺术创作 民族舞蹈
  • 简介:"参与观察"是一种以实地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研究中,被定位为适用于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广泛学术问题。一般以个案为主,从局内人的角度理解文化的形式与意义,是一个灵活而开放的研究逻辑和过程。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常常是先天史料不足,加之时代的变迁与文化适应性特征,研究要求不能够停留在臆测、静止、固化的状态中进行,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而参与观察恰好是这种方法,能够应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一些阻碍研究进行的困难。

  • 标签: 参与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舞 研究
  • 简介:众所周知,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建构、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实践与理论的和谐发展,民族舞蹈实践的发展与繁荣同理。近年来,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实践和学术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论是在舞蹈实践领域,抑或在舞蹈研究层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文拟围绕“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野、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

  • 标签: 舞蹈学 民族 理论与实践 钩沉 概念 舞蹈实践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但实际上在很多局部地区,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还蕴藏着大量的、丰厚的舞蹈文化财富。以往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索研究,总是站在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高度在整体上进行把握,而忽略了地区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客观形成,即地区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区域性舞蹈文化。“对舞蹈文化研究者来说,只有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才可能有突破性的创见和收获。”湘鄂渝黔边区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独特的区域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等10多个数民族的3000多万儿女。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独特的边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文化 中国舞蹈 独特 色彩 苗族
  • 简介:在现代文明飞速地建立起自己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时,原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过极为重要作用的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蜕变过程,在中国极为广大的地域内,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随着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传统文化的方方

  • 标签: 民俗舞蹈 北京地区 高跷秧歌 传统文化 舞蹈学院 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