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西林胶囊与阿莫西林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通过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102例相关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纳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纳阿莫西林西林胶囊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结束疗程后的医学疗效。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0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66.66%,很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医学疗效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西林胶囊比较阿莫西林胶囊治疗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其医学疗效更好,阿莫西林西林结合应用,可以有效扩大抗菌谱,提升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双氧西林中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HP-5毛细管柱(30m×0.32μm×0.5μm),我气为氮气,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0℃,保持5min,然后10℃/min的速率升温至135℃。测定了西林中的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残留量。结果:乙酸乙酯和丙酮能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8。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作为西林中的残留溶剂的检测。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法 双氯西林钠 残留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肺部感染就是肺部细菌性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肺部感染包括支气管肺炎、细菌性肺炎等等,无论是哪种肺炎,只要结合检查结果,适当的进行抗生素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近年来我院采用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适当比率联合应用。舒巴坦能不可逆地与 β-内酰胺酶结合,使其灭活,与氨苄西林配伍,能使氨苄西林免受病原菌所产生的 β-内酰胺酶的降解和破坏。由于舒巴坦与氨苄西林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能确保在感染部位抑制病原菌所分泌的 β-内酰胺酶,两药合用不但有协同作用,还扩大了抗菌谱。

  • 标签: [ ]  肺部感染 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8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疗程4~1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8.6%)优于对照组(55.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也优于对照组(72.1%),P<0.05。治疗组培养出致病菌34株,细菌阳性率为81.0%,治疗后细菌清除率88.2%;对照组培养出致病菌36例,细菌阳性率为83.7%,治疗后细菌清除率55.6%。细菌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也同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溶媒结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改进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制备阿莫西林三水酸溶液,并将其溶于乙醇 /三乙胺中,然后制备异辛酸钠溶液,将其与阿莫西林三水酸和乙醇 /三乙胺的溶解液混合,观察阿莫西林晶体的析出情况,并根据析出晶体澄清度,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水溶液加以改善。最后将所得阿莫西林晶体产品置于四十摄氏度恒温、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七十五的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为期两个月,考察阿莫西林晶体的稳定性,总结该制备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本次采用溶媒结晶法针对阿莫西林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后,产品质量合格,稳定性可靠,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结论:本次试验中制备阿莫西林的改进工艺简化了溶剂系统,产品稳定性和质量均比较可靠,可以投入大批量生产应用。

  • 标签: 溶媒结晶法 阿莫西林钠 制备工艺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过敏性休克是抗体引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已致敏的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强烈全身性变态反应综合征,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呼吸是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的改变,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2008年6月我院成功抢救了一例氨苄西林舒巴坦引起过敏性休克,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过敏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邦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邦达2.25g,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2g,二组均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二次,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细菌清除率为92.6%;对照组分别为82.4%和80.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菌药。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五水头孢唑林钠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下列细菌有抗菌作用。目的讨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用研究新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将适量本品用20ml稀释液(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蔺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立即加入250ml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次至少30min,疗程为7~10日。治疗医院内肺炎时,起始量为每次3.375g,每4h1次,同时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果未分离出绿脓假单胞菌可根据感染程度及病情考虑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药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配在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青霉素G治疗,分配在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注射用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治疗。评估疗效结果,具体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更高(P<0.05);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治疗新生儿感染疗效优于青霉素G,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更高。

  • 标签: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 新生儿感染 细菌清除率 有效率
  • 简介:中毒致胸腔积液的报道非常罕见。该患者有明确的五接触史及较为典型的接触性皮炎和胸腔积液的症状、体征(已排除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可能),经氢化考的松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考虑患者发生胸腔积液可能与五直接刺激胸膜而诱发变态反应有关,建议今后加强对相关病例的研究。予以印证。

  • 标签: 五氯酚钠 中毒 胸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间我院61份阿洛西林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在性别上,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分别为60.7%(37例)和39.3%(24例);在年龄分布上,报告总数的44.3%为20~40岁人群,且以60岁以上者为多见,占报告总数的23%(14例);累及的系统和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系统和全身性损害,分别占报告总数的69.11%、9.75%、9.75%。结论随着阿洛西林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它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致ADR的监测,以提供给患者更安全的用药。

  • 标签: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细菌性感染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治疗的效果和临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选取了48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1.6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是4.17%,对照组是6.25%,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治疗成本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细菌性感染可以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临床安全有效,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治疗成本较低。

  • 标签: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急性细菌性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冷喷配合阿洛西林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冷喷治疗下肢患部,一天两次,每次10分钟。结果10天治疗结束,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冷喷治疗可提高下肢丹毒治疗疗效。

  • 标签: 丹毒 冷喷 阿洛西林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