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氟西林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受试者24名,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单次口服氟西林胶囊0.25、0.5、1g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氟西林的浓度。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不同性别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不同剂量组氟西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29±0.51)、(15.93±4.21)、(30.62±9.63)μg/ml,tmax分别为(0.96±0.05)、(0.93±0.07)、(1.03±0.06)h,t1/2分别为(1.24±0.06)、(1.53±0.29)、(1.55±0.28)h,AUC0-10分别为(30.52±9.17)、(60.64±13.26)、(118.39±19.38)μg.h/ml,CL/F分别为(9.03±0.61)、(9.61±0.84)、(9.52±0.82)L/h。各剂量组的Cmax、AUC0-10、AUC0-∞随剂量的增加而呈比例的增大,各组的Ka、Ke、tmax、t1/2、CL/F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不同剂量的氟西林胶囊,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 标签: 氟氯西林钠 HPLC 药代动力学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头痛半年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脑积水。于入院后第3天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美国Medtronic生产的分流管,留置于侧脑室后角4cm,经皮下隧道到腹腔,腹腔段游离置入右侧腹腔约50cm。术后当天给予美洛西林3.0g,静滴,1/12h,无不良反应。术后第4天出现发热,最高达40℃,但精神状况良好,进食正常,未出现寒战等。头部伤口愈合良好,

  • 标签: 美洛西林钠 药物热 分流管 头孢菌素 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广谱抗生素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深入探究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的含量,以测定其中物质的实际含量,保证其药效以及药性。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 HPLC法、文献法等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具体而言,主要采用的 C18的色谱柱,用 0.03mol/L磷酸二氢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分析。流速为 1mL/min,而进样量则为 20μL,柱温控制在 30摄氏度。结果:经观察分析可知,阿莫西林以及舒巴坦的含量在 0.10—3.0mol/L之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都为 100%,而 RSD为 0.51%以及 0.57%。结论:经过分析可知, HPLC方法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含量的效果良好,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性以及准确性,而且居偶遇专属性强、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因此,值得人们进行广泛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阿莫西林 钠舒巴坦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1例66岁男性因咳嗽、间断发热入院诊断为肺脓肿伴有机化性肺炎,先后给予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炎抗感染,口服甲氧那明止咳。用药15天后,血小板降至36×10 /L。排除其他药物后考虑哌拉西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停用哌拉西林,给予口服升血小板胶囊4粒,每天三次,3天后复查血小板升至151×10 /L。患者未诉明显咳嗽咳痰,准予出院。出院带药为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 0.5g,每天一次口服。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引发的药品的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应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的其中300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这300例患者在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会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过敏、全身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血液系统反应,占44.75%,其次是全身性过敏反应和皮肤黏膜反应,分别占23.74%和18.49%;在本次的300例患者当中,所有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症状给予对症治疗,有7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好转痊愈,其余患者均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容易引发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采取停药和对症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使其痊愈。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和观察组(哌拉西林舒巴坦组)。统计两组患者氧合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反相HPLC法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的含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以pH=4.5的醋酸盐为本次研究的缓冲液以乙睛(8020)为本次研究的流动相,检测波长则为254nm,用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氨苄西林在20-1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结论采用此方法可以简单有效的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的含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反相色谱 测定 注射 氨苄西林钠 含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的依地酸二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InertSustain C18,4.6 mm×150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为填充剂,以含四丁基氯化铵的醋酸盐缓冲液(取四丁基氯化铵2.4g和醋酸钠4g,加水950ml溶解,加冰醋酸5.0ml,用1mol/L枸橼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再加水稀释至1000ml)为流动相A;以乙腈-流动相A(60:40)为流动相B;进样量为20µl;按梯度方法洗脱;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主成分峰与相邻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依地酸二溶液浓度在12.29~28.67µ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5.6109x-0.2521,相关系数为0.9997,各点浓度 Y轴截距偏差在0.16%~0.37%之间,均小于2.0%;中间精密度试验含量平均值为0.968%,RSD为1.4%(n=12);回收率平均值为99.2%,RSD为1.2%(n=9);三批样品检测结果均在0.90~1.10mg范围内。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作为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依地酸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依地酸二钠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肺炎合并COPD患者在采取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时的价值。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择我院90例老年肺炎合并COPD患者,以投掷筛子法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采取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对照组采取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疗效、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 COPD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治疗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新生儿感染患儿10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医治组患儿给予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青霉素治疗,比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儿治疗好转率(96.0%)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治疗新生儿感染患者中注射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药物,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使用。

  • 标签: 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 新生儿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4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配在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分配在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评估疗效结果,具体指标包括:有效率和康复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康复情况更优(P<0.05)。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新生儿感染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及新生儿康复情况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新生儿感染 有效率 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