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26岁男性患者,4年前行肾移植术,近5个月接受血液透析,因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d静脉滴注。第2次用药后5h,患者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双腿抽动。先后给予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及7mg静脉注射,上述症状消失。

  • 标签: 哌拉西林 抽搐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溶媒结晶法制得氨苄西林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结晶的变化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实验对比法,开发了 ATN溶媒结晶新工艺,对 ATN溶媒结晶工艺各操作的变化条件及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氨苄西林中残留的异辛酸是导致原粉与胶囊接触后,导致澄清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结论: ATN溶媒结晶新工艺后,该溶媒结晶工艺能够提高氨苄西林的制取质量及效率,同时 ATN溶媒结晶工艺中的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后,其制备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氨苄西林钠 制备工艺 结晶工艺
  • 简介:注射用美洛西林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疏松块状物,临床上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盐酸甲氧普胺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急性胃肠炎、

  • 标签: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配伍禁忌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H)(以下简称“ChP2005”)^[1,2]所载“无菌检查方法”项下进行试验。通过对阳性对照菌,冲洗量及青霉素酶的加入顺序等条件的选择,建立了无菌检查方法。结果:样品管无菌生长,六珠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结论:采用方法验证试验进行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无菌检查,保证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 方法验证
  • 简介:病例:患者,男,61岁。因“发热、咳嗽3天”入住急诊留观病房。既往体健,否认神经精神病史。急诊科查血常规:WBC9.3×10^9·L^-1,NEUT%60.45%,CRP19mg·L^-1;胸片:右肺下叶炎症;肝肾功能、凝血、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给以头孢米诺2.0g+生理盐水100mLq12h静脉滴注,两天后热退,咳嗽减轻,自觉症状好转。

  • 标签: 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右肺下叶 急诊科 肾功能
  • 简介:目的:对《中国药典》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有关物质氨苄西林二聚体定位方法进行完善。方法:选择3根不同色谱柱,分别采用药典方法和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标准图谱方法定位氨苄西林二聚体峰,考察两者结果是否一致。结果:采用药典方法与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法定位结果不一致。结论:现行标准欠妥,建议对二聚体的定位方法修改为:取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初始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mg的溶液,取10肛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 标签: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氨苄西林二聚体
  • 简介:摘要:探究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60例使用过苏州二叶生产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的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发热温度、发热持续时间和主要症状,分析患者使用药物的天数和用量。结果:患者用药后,多数患者出现38.5℃以上的温度,使用药物的天数在7~14天的患者占比70%,单位累计用量1.4~2.8g/kg的较多,可以看出出现发热情况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部分患者使用退烧药物后,仍然出现频繁发热的情况,少数患者没有使用退烧药物。所有患者中,停止用药后,未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30例,使用其他同类药物的患者22例,转用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患者8例。停用药物两天,体温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致药物热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医生对药物热的了解和重视。

  • 标签: 注射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发热  不良反应
  • 简介:病例:患者,男,26岁。因"高处跌落致颅脑损伤"入院。因颅脑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2014年3月11日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华北制药,批号:F4013401)4.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抗感染。3月12日血常规:白细胞6.02×10~9·L^-1,血小板275×10~9·L^-1。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呼吸道症状体征逐渐改善。

  • 标签: 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 华北制药 氯化钠注射液 肺部感染 症状体征
  • 简介:目的探讨阿洛西林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14年之前国内公开发表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264例病例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43%)、全身性损害(20.24%)、胃肠系统损害(13.01%),严重全身性系统损害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为主。结论阿洛西林安全使用亟待加强,临床应重视阿洛西林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使用。

  • 标签: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中细菌内毒素.方法:按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要求进行干扰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当哌拉西林浓度范围为0.06mg/ml至5mg/ml时,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不干扰检测,确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05EU/mg.结论:可以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中细菌内毒素.

  • 标签: 哌拉西林钠 细菌同毒素检查 凝胶法 热原检查
  • 简介:患者,男,79岁,汉族,因食管恶性肿瘤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治疗,既往无家族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示脉搏74次/min,血压120/70mmHg,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拟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前为预防感染,将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他唑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0508305)2.25g加入10mL/支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后2min,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血压持续降低(最低至50/30mmHg)。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过敏性休克 食管恶性肿瘤 皮肤过敏试验 食管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阶段共挑选5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开展调查,随机原则分组,共2组,分别以“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观察组,n=25。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4、IL-6、IL-8、INF-y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这一联合用药方案在缓解老年性肺炎的呼吸症状、肺部体征、炎症等方面疗效可靠。

  • 标签: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左氧氟沙星 老年性肺炎 炎症指标
  • 简介:哌拉西林为半合成的氨脲苄类抗假单胞菌青霉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细菌有抗菌作用。哌拉西林临床应用有致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双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文报道的病例在静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评价美洛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治疗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0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洛西林一舒巴坦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5d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23%高于对照组为58.82%(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美洛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治疗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关洛西林的疗效。

  • 标签: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复方制剂 肺炎
  • 简介:【摘 要】目的:确定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案,同时明确阿莫西林中残留溶剂(二异丙胺与三乙胺药品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配置(正辛烷氯仿、二异丙胺与三乙胺、氢氧化钠)三种溶液,溶液混合制成对照品,(正辛烷氯仿与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和药品混合制成供试品,而后通过内标法进行充分震荡萃取 1min,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静置分层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残留药剂含量;结果:供试品三乙胺含量为 95.9~97.7%,二异丙胺含量为 97.1~100.9%。供试品变异系数测定可知,三乙胺为 1.2%,二异丙胺为 1.9%;结论:气相色谱法在测定阿莫西林中残留溶剂方面,具有定量准确且便于操作的特点,且方法的重现性优异,能够为相关药品测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 标签: 阿莫西林钠 残留溶剂 气相色谱法 三乙胺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使用ZORBAXSB-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以磷酸盐缓冲液(5.4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8,即得)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1℃,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样品中有关物质完全洗出,美洛西林和舒巴坦主峰与有关物质峰均达到基线分离,舒巴坦杂质A、B分离度符合要求;舒巴坦杂质A、舒巴坦杂质B、舒巴坦和美洛西林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72;舒巴坦杂质A相对舒巴坦校正因子为0.6,舒巴坦杂质B相对舒巴坦校正因子为0.5;舒巴坦杂质A、B检测限分别为3.11ng和5.98ng,定量限分别为10.36ng和17.93ng,舒巴坦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8.46ng和31.01ng;美洛西林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2.20和40.25ng;舒巴坦杂质A、B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9%和102.0%。结论该方法对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有关物质的测定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梯度洗脱 美洛西林钠 舒巴坦钠 有关物质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感染、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既往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过敏史。因近日饮食差,医嘱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安迪泰,山西太原华北制药厂,批号20080103)3.375g/次,bid的基础上,加用30%脂肪乳剂(西安立邦制药厂,批号0801105)250mL。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脂肪乳剂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