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质患者采用体后凸形成术与采用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采用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2)与采用体后凸形成术治疗实验组(n=3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体前柱高度恢复率、体中柱高度恢复率以及后凸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利于脊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微创置钉结合内植骨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短节段微创内固定结合内植骨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患不予置钉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患置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患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终板角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体高度显著降低(P<0.05),终板角显著增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短节段微创患置钉结合内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远期体高度丢失、患畸形的风险。

  • 标签: 中青年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微创置钉 伤椎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过程中应用体成形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体高度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体高度、VAS评分以及体后凸畸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高度高于对照组,在VAS评分与改善体后凸畸形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其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在临床过程中,通过体成形术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体高度,同时有效实现疼痛的缓解,对于患者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剖产术后疑似瘢痕妊娠患者90例作为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经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方法的诊断结果、超声特点。结果阴道超声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对瘢痕妊娠分型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病灶长度和宽度之间,均与病理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与病理学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相比,的临床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且能够准确判断瘢痕妊娠的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剖宫产 瘢痕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以宫腔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者诊断结果。结果阴道组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准确率方面,均显著优于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检查相比,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可清晰显示患者子宫内膜结构,同时并不受肠道气体等干扰,从而提高检出率,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病变 经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采取经腹部超声诊断方式,联合组采取经腹部与阴道联合超声诊断方式,观察并对比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联合组在诊断急性子宫穿孔、胎盘早剥、卵巢囊肿蒂扭转以及黄体破裂方面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检查比较,联合应用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广泛的普及应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妇科急腹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和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阴道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4例,阴道组采用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1个月治愈率、术后3个月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阴道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均能够取得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的掌握手术指征,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经阴道 腹腔镜 良性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剥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剥离旁肌入路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两组在椎弓根钉植入准确率和Cobb角矫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与传统剥离旁肌入路术相当,但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疗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操作便捷,并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手法复位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和腹膜后腔两种途径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的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法,随机均分为腹膜后腔组和腹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腹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腹膜后腔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和腹膜后腔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P=0.01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后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可靠的优点,腹腔相对腹膜后腔而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经腹腔 经腹膜后腔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以及单纯内固定治疗,将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后缘高度比(92.35±9.52)%、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患者78.4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单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治疗方法的不一样,将5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n=25)和观察组(n=35)。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组采取支具外固定施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Cobb角、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Cobb角、高度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其具有的安全性比高,较传统的体成形术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其能将被骨折而导致的塌陷的松质骨积压于体之上,恢复的高度和形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 脊柱压缩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转诊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建立多发伤患者院前救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伤院前 早期预警评分 CRAM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前高压缩比及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及前高压缩比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及前高压缩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其优良率为93.3%,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的60.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使患者脊柱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道电切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应用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使用其他术式进行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尿道电切术,对照组患者用其他术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排尿情况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刺激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IPSS总评分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同组入院时,而Qmax高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刺激症状评分(4.61±0.77)分、梗阻症状评分(2.71±0.33)分、IPSS总评分(7.06±0.62)分及残余尿量(19.66±4.17)ml均低于对照组(6.92±1.18)分、(4.72±0.62)分、(10.33±0.98)分、(42.82±5.85)ml,而Qmax(13.02±2.33)ml/s高于对照组(11.01±2.15)ml/s(P<0.05)。结论尿道电切术对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排尿功能影响小,预后更佳。

  • 标签: 泌尿外科 经尿道电切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