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风湿科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对于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及学生人文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通过临床具体病例分析方式增加相关伦理内容,并采取问卷调查观察教学效果,以达到促进风湿科教学改革的目的。

  • 标签: 医学教育 风湿科 伦理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结合当前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实际情况,通过学习国内外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伦理审查的发展。同时,拓展伦理委员会在医患关系、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将伦理管理融入医疗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医学伦理的人文色彩,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推动大型公立医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标签: 伦理 管理创新与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生理学反应。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检查身体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下,患者自身心理生理状态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生理学反应 模拟应激
  • 简介:摘要药物用于治疗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不仅要注意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大小,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即择时给药法。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运用 给药方法
  • 简介: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内部和外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利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色彩调动学习兴趣;适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学 生物教学 动机 迁移 色彩 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肺癌患者给予“方消瘤Ⅲ号方”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确诊的226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方消瘤Ⅲ号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治疗组效果更优。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给予“方消瘤Ⅲ号方”质量能够显著提升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元方消瘤Ⅲ号方 晚期肺癌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时辰药理学对临床口服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保障用药安全的一个有效路径。本文中经由对相关理论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对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对人体功能节律性变化以及时辰药理学进行了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不同药物的应用特点以及药理学,分别分析了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合理化应用路径。经由全文分析,进一步明确时辰药理学对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价值,为推动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临床用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比较并探讨结肠癌相关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所产生的不同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本次50例患者进行肠镜活检之后发现30例患者患有腺癌,占60%,有15例患有未分化癌,占30%,5例患者患有类癌,占10%。由此可得,腺癌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与类癌诊断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进行肠镜活检所得的医疗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镜活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为后续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结肠癌 病理学诊断 术后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1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7至61岁,位于臀部及四肢皮下软组织3例,胃1例。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实性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无明显包膜,肿物内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影。肉眼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结节,界限清楚,质略韧。镜检肿瘤由大量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稀少,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钙化结节,伴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不表达CK,CD117,CD99,β-catenin,S-100,SMA等抗体。随访4例均无复发。结论C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还需与伴有钙化的其他间叶性病变鉴别。

  • 标签: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研究其急诊急救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的所有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各45例,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给予常规的急诊急救护理手段,在此基础上,外加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对病人的饮食指导与心理护理。探讨这两个护理小组所有病人的抑郁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前,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所有实验对象的抑郁现象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效果更加明显。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实验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满意度是78.00%。比较两组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采取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后,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病人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134例年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69.40%,且病理分级以Ⅱ级为主,占其56.72%,TNM分期以Ⅱ期为主,占其57.46%,且有62.69%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且患者5年PFS、OS均随着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以浸润性导管癌、病理Ⅱ级及TNMⅡ期为主,且其5年PFS、OS均随着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对该类患者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对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年女性 乳腺癌 病理学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老年护理学》课程改革中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的浅析,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为护理教育者提高《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老年护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7年05月至10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共3627例次危急值,2017年11月至2018年04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共3491例次危急值,比较本科室在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对危急值上报率,报告及时率,登记合格率及知晓率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与管理运用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检验科危急值,改善显著的效果,能够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 标签: 检验科 危急值管理 PDCA循环
  • 简介:摘要自2014年以来我们多次将三明治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专业、护理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和留学生病理学教学,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倾听及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三明治”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经验,“三明治”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标签: &ldquo 三明治&rdquo 教学模式 病理学 体会
  • 简介:摘要生理学实验是高校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较丰富,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生理教研室引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通过组织医学生对实验动物进行虚拟操作并观察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虚拟仿真 生理学 实验教学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虚型萎缩性阴道炎给予大补煎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肾虚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共200例。按照11比例,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大补煎加减,n=100)与对照组(常规西医,n=100)。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5/100)、85.0%(85/1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虚型萎缩性阴道炎采用大补煎加减治疗的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肾虚型 萎缩性阴道炎 大补元煎加减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见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4000例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药物类型。结果最常见的导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消化系统类药物,占比46.68%;最常见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类型为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泻,占比46.63%。结论造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为避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应合理用药。

  • 标签: 老年人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降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2例失眠,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χ2=6.405,P=0.011)。结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治疗浅表性胃炎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更值得推广。

  • 标签: 雷尼替丁 奥美拉唑 浅表性胃炎 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