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给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艾滋病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同时还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功能。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由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疾病,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因此大为延长。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艾滋病患者本身,还在于其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播快,流行广,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其治疗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较慢。病毒对抗病毒药的产生耐药性的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综述了主要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谱、抗病毒机制和适应征。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耐药性 病毒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日常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吃饱穿暖”的基础问题,身心的健康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热门性话题。丙型肝炎具有慢性化率高、强传染性、护理周期长等的特点,因此对人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整体健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血中检测到HCVRNA就应该治疗;丙肝是可防可治,大部分可以治愈,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本文主要讲述丙型肝炎护理工作内容及新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炎 抗病毒治疗 护理 新进展 饮食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与干扰素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对其信号转导、抗病毒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干扰素 信号转导 抗病毒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法对灵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艾滋病关爱门诊1083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加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建立随访制度等。结果患者能够重视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和随诊,能按时复诊,遵医嘱用药,1083例患者病毒复制被控制,成功实现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护理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不同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收治的79个家族129例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所选抗病毒药物进行分组,分为干扰素a-2b组26人;阿德福韦酯组65人;恩替卡韦组38人;拉米夫定组10人,疗程均为6个月,对其抗病毒疗效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病毒药物以阿德福韦酯所占比例最高为50.39%,恩替卡韦29.46%,干扰素(IFNa-2b)20.16%、拉米夫定7.75%;服用ADV、ETV及IFNa-2b抗病毒治疗,疗程结束后普通人群组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9.0%和83.3%3,88.9%和91.0%5,26.9%和35.0%6,两组人群比较ADVx2=6.67,P<0.05,ETVx2=0.038,P>0.05,IFNa-2bx2=0.591,P<0.05。三种抗病毒药物在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疗效为ADV组与IFNa-2b组(x2=13.28,P<0.05),ADV组与ETV组(x2=4.05,P<0.05),ETV与IFNa-2b组(x2=16.37,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家族性乙肝人群抗病毒效果差;ETV抗病毒疗效在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最好,ADV抗病毒疗效较差,IFNa-2b最差。

  • 标签: 家族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干扰素
  • 简介:摘要分析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利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物,对我市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人提供规范抗病毒治疗,抽取其中治疗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定期随访病人的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临床生化指标、服药副反应。52例病例中坚持治疗且存活的病例49例,1例病例因副反应大而停药,2例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47例坚持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提高;37例病例病毒载量未检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方式对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以延续性护理方式对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组间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依从性方面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配合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丙肝 抗病毒 依从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乙肝肝硬化患者102例随机分组。单一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乙肝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LA等肝纤维化指标差异;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结果联合组患者乙肝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比单一组高,P<0.05;治疗前LA等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LA等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比单一组好,P<0.05;联合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单一组,HBV-DNA比单一组低,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降低HBV-DNA,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艾滋病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在临床中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个月后的细胞检查检测时发现,对病毒起抑制作用的占92.32%,且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虽然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是经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结论AIDS患者在进行国家关怀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二要增强对患者不适反应的认识与心理预防预,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抗病毒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于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丙肝肝硬化的患者94例,其中有21例的患者处于失代偿期,73例的患者处于代偿期。对于失代偿期的患者,主要是运用600到800mg/d的利巴韦林联合使用135mg/周的派罗欣给予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的患者则主要是给予600到1000mg/d的利巴韦林联合使用135到180ug/周的派罗欣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整个治疗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合理调整剂量,分别在治疗了12、24周之后进行观察,并且分别的比较这两组患者肝功能、HCVRNA等相关指标,并且仔细观察其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21例失代偿期的患者和73例代偿期患者经过了12周的治疗之后,其TBIL、ALT、AST、HCVRNA等相关的指标水平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与治疗之前的差异相比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经过了24周治疗之后明显的改善,与治疗之前差异相比变化较大,有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型肝硬化的患者实施小剂量的利巴韦林并联合使用派罗欣进行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去抑制其病毒复制,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改善肝功能,进而进一步的去缓解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之上做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丙肝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临床疗效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早期应用达菲治疗流感样症状重症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2014年元月到2月隔离治疗的9例流感样症状重症患者,均使用达菲75mg,每日两次口服,疗程7d。结果除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不良反应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结论达菲作为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流感样症状重症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流感样症状重症患者 达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Ara-AMP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旋光法测定。结果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0.15%,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旋光法 单磷酸阿糖腺苷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护理的方法。方法对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结果21例艾滋病儿童,20例儿童好转出院,一例拒绝治疗。结论监护人及患儿的依从性教育是儿童抗病毒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消毒隔离,可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儿童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口服,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较好。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乙肝后肝硬化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2015年之前收治的AIDS患者226例,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22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艾滋病患者血液、性接触途径感染率1.33%、98.67%;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CD4+淋巴细胞计数增加(P<0.05),病毒学有效控制率随之提高(P<0.05);18例患者死亡,存活患者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有利于重建免疫功能,提高病毒学有效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