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面抗原阳性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0例,转化为肝癌的3例,转化为慢性肝炎4例,二对半为小三阳25例,二对半为大三阳为27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进行临床检验能够更准确的获得患者的病情结果,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乙肝发病率的降低。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马凡氏综合征又名蛛蛛指(趾)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骨骼、眼和心血管系统受累。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瘤。动脉瘤一旦形成,极易破裂出血,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就像人体携带着“猝死基因”令人防不胜防。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是降低猝死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马凡氏综合征 动脉血管瘤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HBV携带产妇乳汁中HBV情况,探讨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将被我院确诊的HBV携带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HBV-M和HBV-DNA的检测法检测其静脉血中的HBV-M与乳汁中的HBV-DNA情况。结果84例单阳与72例双阳产妇乳汁中检出的HBsAg(+)、HBeAg(+)、HBV-DNA(+)例数差异具显著性(P<0.05);乳汁阳性产妇的静脉血HBV-DNA均超出1×106copies/mL。结论给予HBV携带产妇行乳汁HBV-DNA检测并以此为参照,若其静脉血HBV-DNA超过1×106copies/mL则应谨慎母乳喂养,若小于1×106copies/mL母乳喂养较为安全。

  • 标签: HBV 母乳喂养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V携带的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症状显示的HBV携带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实验组;肝功能正常无病毒携带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对照组,以相同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多发生中度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半个月内。而对照组多发生轻度损伤,发生在治疗后一个月,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携带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抗结核中应保肝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予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常规护肝治疗,比较2组病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25.0%),出现时间晚(48.3±49.4)d,程度轻,恢复快(10.8±8.7)d。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

  • 标签: 恩替卡韦 肺结核 乙肝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药物性肝炎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索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对患者的肝功能的损害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100病例,将所选病例分成数目相等的大三阳组、小三阳组以及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使用抗痨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损害及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然后对各组所得肝损害结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分析乙肝病毒定量与抗痨前肝功能损害相关关系,为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抗痨及护肝、抗病毒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大三阳组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患者有25例(50%),小三阳组20例(40%),对照组患者只有4例出现了肝损害(8%),三组患者的肝损害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跟乙肝病毒复制率呈正相关,即病毒高复制的患者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越大,这可为临床保肝护肝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肺结核合并乙肝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足三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对照组予维肝福泰片治疗,疗程一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的T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埋线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埋线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T细胞亚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专科门诊维护在基层医院静脉治疗门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228例我院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PICC专科门诊维护,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病房维护,观察并对比护理对两组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的方式进行护理后,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体现出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PICC专科门诊维护应用于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 标签: PICC专科门诊 基层医院 静脉治疗护理门诊 应用效果 护理前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携带PICC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现状,探讨与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102位携带PICC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其中多个维度与后两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P<0.05)。结论健康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促进健康教育,帮助携带PICC患者提高健康行为水平。

  • 标签: PICC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PICC置管患者门诊维护中注重同伴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定期来院复查的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常规组35例与教育组35例,前组进行一般健康指导,后组重点对家属及照顾进行健康指导工作,观察其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常规组家属对导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教育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对PICC术后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家庭休养过程中,来院进行门诊维护时重点注意对照顾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大部分家属对导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 标签: PICC 同伴教育 门诊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护理门诊的建议及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PICC置管500例患者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均接受PICC护理门诊PICC置管护理,评价置管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平均PICC置管时间(175.58±15.69)d,按时复诊率92.00%(460),并发症发生率17.00%(85),总满意率为97.00%(485)。结论PICC护理门诊的建设,并落实规范化管理具有必要性,可获得理想PICC置管时间、按时赴诊率,可控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表现满意度较高,故认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护理门诊 规范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解决门诊患者PICC导管维护的问题。方法对PICC护理专科门诊诊室的设置和布局,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促进PICC技术专业化的发展。结果解决了门诊患者导管维护及宣教问题,PICC护理专科门诊合理的流程、规范的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为医院创造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论设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是延伸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 标签: PICC门诊 维护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门诊就诊出现挂号错误的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专人对某日我院内科门诊出现挂号错误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利用HIS系统来调取当日内科门诊的日志,利用Fisher's进行精确的检验。结果我院当日出诊内科门诊门诊量为1944例次,出现挂号错误的为44例次,挂号错误率2.3%;在内科门诊挂号中,错误率最高的为消化科,通过Fisher's进行精确检验,P=0.001;就诊2次以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3.3%,就诊2次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3%,首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1%,多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最高,通过Fisher's进行精确的检验,P=0.044。结论内科门诊的患者出现挂号错误原因较多,提高内科门诊的护士业务水平、对医院学科及分科的特点充分的掌握、加强宣传并有意识地进行主动服务等措施可以降低挂号错误率。

  • 标签: 内科门诊 挂号错误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消除了受术的不良情绪进而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多方的满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顺利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换药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科学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我院2011年5月1日-2013年4月1日期间共收治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换药患者148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9%,所有患者经过悉心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常用的输液方式,十分方便、安全,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换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常见并发症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