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携带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乙肝病毒携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常规护理加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总体情感指数。结果实验组乙肝病毒携带生活满意度及总体情感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及总体情感指数。

  • 标签: 心理护理 乙肝病毒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中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携带HBV的孕妇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给予治疗组孕妇在妊娠28周时服用替比夫定,连续服用至患者分娩后1月后停止服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并对治疗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进行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期抗病毒宫内阻断的方式对携带HBV的孕妇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孕期 抗病毒宫内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的调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78例肿瘤患者,制定PICC护理门诊需求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肿瘤患者对PICC正面评价高于负面评价(P<0.05)。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文化程度、经济基础以及疾病的不同,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也有所不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不同,患者对PICC护理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PICC护理门诊,让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丰富的护理人员坐诊,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我潜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让PIC应用更加广泛。

  • 标签: 门诊需求 肿瘤 PICC护理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研究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于本院的98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研究展开采用平均分组方式,每组例数各为49例,分组采用计算机抽取方式,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延续护理后整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加优越,观察组患者经过延续护理后并发症改善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下降14.69%,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各项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满意率,降低患者出院后心理负担,可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延续护理 输尿管结石手术 携带双J管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148例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关护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全面护理,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由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关护 PICC置管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心理水平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心理门诊150例心理咨询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测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中学生群体躯体化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群体,非学生群体脱离现实和兴奋状态方面显著高于学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差(P<0.01),躯体化与患者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有明显相关性(P<0.01);焦虑与性别、教育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抑郁与年龄及教育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病态人格、兴奋状态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疑心与教育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脱离现实与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的心理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有关。

  • 标签: 心理门诊 PHI 心理水平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PICC门诊建设并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PICC门诊置管、维护的病人资料,通过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对比,在专科门诊建设、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加强,以及从并发症入手精细化管理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统一规范加强精细化管理培训,严格手消毒规范,增加无菌操作和洗手的依从性,从细节入手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脱出、漏液、堵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通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的规范护士行为,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的置管、维护工作,细化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环节落实,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需要。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PICC 门诊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诉失眠的门诊患者进行主客观评估后,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间主诉失眠的38例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检查,主观睡眠质量的评估是以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方式进行的,生命质量的评估是以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方式进行的。结果经研究得出,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是和焦虑、抑郁评分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与SAS及SDS的心理健康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结论在对主诉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着重对其主观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的治疗,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识别并及时处理。

  • 标签: 主诉失眠 主客观评估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辖区性病门诊就诊艾滋病性病相关高危行为与性病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4-7月,在青云谱区两个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皮肤性病门诊对15岁以上男性就诊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结果400例就诊平均年龄34.5岁,已婚占80.3%,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10例梅毒阳性,1例丙肝抗体阳性。30.1%的被调查近3个月内与小姐发生性行为,17.1%的人有1个或多个非婚临时性伴。25.8%的调查曾患过性病。结论性病发病趋于老龄化,性病门诊就诊中普遍存在着多性伴等危险行为,与小姐发生性行为或有一些临时性伴可能是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期间发生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PICC患者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旨在降低导管堵塞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统计得出,所有PICC患者中18例未发生堵管情况,其余1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且经过对症处理后成功解除。结论对PICC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继发导管的堵管率,应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PICC 相关因素 堵管 分析
  • 简介:摘要门诊为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得以医疗服务的第一站,其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对门诊护理工作实效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先进的护理模式来确保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在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术并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划分标准为护理方法的异同。在出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电话随访,而观察组患者则继续接受延续性的护理干预,经过分析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6.67%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为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携带PTCD管出院的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PTCD管 出院 延续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科应用PICC置管术行化疗的398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了化疗药液的顺利输注。结论应用PICC置管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利于化疗周期的完成。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39例,观察PICC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护理。结果PICC置管为患儿的成功救治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减少了液体外渗及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结论PICC在高危新生儿及早产儿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PICC作为一种重要输液途径,导管异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异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PICC技术成熟化,避免造成医疗事故。方法对患者所出现的PICC导管异位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异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方案。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多种,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导管的测量留置长度太短或太长、体位摆放以及患者自身的静脉畸形,都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该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导管测量留置的长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长或过短,将导管摆放至有利于药液输送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则应该根据其异位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

  • 标签: PICC导管 异位处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癌症患者PICC置管术应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置管——头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实验组患者给予新探究体位置管——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实验组患者为6.7%%;对照组患者的留置成功率为80.0%%,实验组患者的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实验组患者的为93.3%%;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PICC新探究体位置管的效果较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留置成功率,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1。

  • 标签: 癌症患者 PICC置管术应用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PICC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宣教模式)和观察组(优质护理理念模式),每组均分为30例,观察及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自理能力评分(89.4±4.8)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显著,(t=4.776,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护理满意度为29(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21(70.00)%,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PICC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