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永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广元市中心血站王永大家都知道,输血是急救和手术治疗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是输血用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都是由爱心人士们捐献来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会定期去献一次血,不仅可以救人一命,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一定好处。但是献血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献的,不合格的血液即使捐献了,不仅不会救人,甚至会让需要救治的人出现生命危险。那么就有人会问,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是不是合格的血液?能不能献血?这一点,我们得先从了解乙肝病毒说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女,27岁,表型正常,妊娠3次,均于孕50天左右出现宫内发育停滞,胚胎死亡,3月内自然流产或行人工流产。细胞遗传学检查,G带核型为46,XX,t(3;4)(3pter→3q25∶∶4P15.2→4Pter;14qter→4P15.2∶∶3q25→3qter)其丈夫核型正常。例2例1之母,表型正常,曾妊娠4次,孕1于3个月自然流产,孕2~4,生育表型正常一男二女,例1为其长女。细胞遗传学检查,G带核型与例1完全相同。其丈夫核型正常。其子和次女拒绝染色体检查,但均生育正常子女。讨论异常核型携带在减数分裂中,由于联会异常,形成单体或三体的配

  • 标签: 携带者 异常核型 46 XX 自然流产 细胞遗传学检查
  • 作者: 刘劲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刘劲松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该背景下致使我国肝炎患者人数逐年攀升,乙肝也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经临床研究证明:孕妇乙肝携带率已高达10%,由此可见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怀孕期间必须对肝炎进行足够重视。经调查证明营养不足、妊娠反应、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均已成为肝炎复发的诱发因素,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用药不当现象,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疾病。乙肝是现阶段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的最主要病理性原因;据最新报道称约有98%的乙肝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及左眼睑外侧至左鼻翼旁部位阵发性针刺样剧烈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稍缓解,用药15d后四肢开始出现皮疹伴瘙痒,逐渐加重。临床医师排除疾病因素,临床药师积极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看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考虑皮疹与卡马西平有关,建议暂停该药,改用奥卡西平治疗,检测HLA-B^*1502等位基因,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患者皮疹好转,基因检测结果为HLA-B^*1502阳性。后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奥卡西平缓解疼痛,未再使用卡马西平,患者无皮疹发生。

  • 标签: HLA-B^*1502 三叉神经痛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验证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的疗效。方法80例携带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6个月,对照组40例未给任何治疗。结果治疗组某些对象各项乙肝血清标记分别有所转换,但除抗-HBc-IgM(阴转率40%)和HBV-DNA(阴转率3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外(P<0.025—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5)。与文献报告不尽相符(文献报告疗效优于本文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该“三联疗法”有一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易被接受。

  • 标签: 左旋咪唑 潘生丁 乙肝疫苗 HBV携带者
  •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复诊的门诊病人调查,了解病人未带病历的原因,以便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提高复诊病人带病历就诊的认识,达到建立连续而完整的健康资料。方法对在我院参加惠民义诊2000例复诊病人展开调查,有十位工作人员用统一格式问卷填写,并对三种不同文化程度各随机抽400份调查登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复诊对待应带病历的态度有显着差异,文化程度越低,认为带病历就诊必要性越小。结论医院要加强门诊病历保管的管理,将门诊病历的管理纳入重要的质量考核内容,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就诊病人保管门诊病历重要性的宣传,特别是对文化程度偏低的病人,以提高复诊病人带病历就诊的认识,从而使门诊患者再次就诊时,能够携带门诊病历,达到建立连续而完整的健康资料。

  • 标签: 复诊 门诊病历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ICC患者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ICC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探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对导管维护整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门诊PICC 导管维护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患儿化疗间歇期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出院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化疗间歇期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儿,通过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了解患儿P1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患儿发生穿刺点渗血3例,导管口感染8例,接触性皮炎6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结论化疗患儿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应做好健康宣教,出院期间还应定期电话随访,了解PICC置管部位及导管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回院给予相应处置。

  • 标签: 血液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治疗间歇期 小儿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心理状况,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组)和100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组和正常孕妇组的9个症状群评分进行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症状5个症状群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乙肝病毒 孕妇 心理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鄞州区医疗机构门诊利巴韦林注射剂育龄使用情况。方法从鄞州区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6896万余条门诊记录中提取2010年至2016年期间,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中18~44岁使用的处方数据,包含206511例患者的363882张处方,分析育龄人群利巴韦林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期间,鄞州区18~44岁的就诊总人数为3665082例,总处方数为20508923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使用人数占总人数1.77%,处方次数占总处方数5.71%。符合说明书要求的次剂量处方约占总处方数的85.59%,日剂量处方约占总处方的99.33%。妊娠诊断记录前后6个月有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的患者有617例。结论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存在不合理,医务人员应规范处方适应证和使用剂量,尤其在为育龄期妇女处方时应常规询问末次月经,同时提示患者避免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6个月内怀孕。

  • 标签: 利巴韦林 妊娠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 简介:PICC管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留置导管之一,本文对PICC管的日常护理、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健康宣教进行探讨。

  • 标签: PICC管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临床中的应用来比较不同患者更适合于哪一种导管,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选择PICC组、VPA组各30例,分别统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3.3%,总置管成功率为100%;VP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7%,总置管成功率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ICC组为20.0%,VPA组为3.3%(P〈0.05);两组因意外因素致拔管留置时间,PICC组为1年左右,VPA组为2年以上。结论从长远期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需要二年以上的长期静脉输液的推荐使用VPA,反之推荐使用PICC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比较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如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皮肤松驰.周围循环障碍以及多次反复静脉穿刺致静脉炎,特别是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时,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时困难较大,但静脉给药是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工作的一项主要的技术操作,工作量大,也是大多数老年患者不愿接受的一种给药方法.为了改进给药方法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2002年7月以来,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在临床使用,它可避免传统的插入途径置管,尤其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成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抢救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老年患者 临床应用 治疗 PICC 抢救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两相关性,为留置PICC导管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对307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73.37±21.05)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得分(150.95±15.29)分,总体处于较好水平。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健康状况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6(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别与日常导管观察、带管日常生活、维护依从性等维度呈正相关(P<0.05)。性别、照顾、居住地、置管次数、病种、家庭收入水平、维护地距家距离、文化程度均为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留置PICC导管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自我管理总分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其行为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能力
  • 作者: 李育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1-1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 简介: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规范门诊合理用药和门诊处方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已接受药学干预的500张门诊处方设为研究组;并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仅开展常规门诊管理流程的500张门诊处方设为常规组,分析两组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概率(12.00%)明显低于常规组(48.00%)(X2=154.2857;P=0.0000<0.05);结论:药学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升门诊处方的合理率,降低患者误用药物、错用药品的情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门诊处方;规范;合理用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