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穴埋线结合背部走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 BMI 、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 BMI 、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穴埋线结合背部走罐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改善体质量、 BMI 、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穴埋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走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主要药物采用阑尾消炎丸,而研究组运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分析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穿孔、化脓性门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VAS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硝唑注射液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单纯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肛瘘患者,共计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切开挂线)与观察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49例/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89.80%,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观察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后,观察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肛瘘患者治疗中,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更理想,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切开挂线 单纯肛瘘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应用微创小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1年5月的医院需要进行单纯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用常规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概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纯性阑尾炎手术 微创小切口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单纯神经外科治疗与合并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患者病历全部都来自于某医院的脑外科中,总计数量有128例患者,这些患者所患有的病情是基本相同的,为了能够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在实验前采用双盲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外科治疗合并高压氧的方式,实验者数量是66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使用神经外科治疗方式,人数为62例,按照医嘱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单纯神经外科治疗与合并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分析,合并高压氧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治疗 高压氧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CR(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和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0月-2021年12月行阴道细菌检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CR检验检验以及细菌培养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对病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98.00%,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取17例2019.01-2019.12接受常规带教的急诊新护士、实习生作为对照组,17例2020.01-2020.12接受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带教的急诊新护士、实习生作为观察组,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急救能力、实操与理论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应急能力(86.35±7.29)分,气管插管(89.64±6.45)分,心肺复苏(84.55±7.82)分,思维能力(294.63±37.95)分,高于常规组,同时,常规组实操与理论成绩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临床带教中合理应用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有助于提升新护士实践操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可有效培养其急救能力和思维能力,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价值分析 急诊新护士培训 情景模拟法 案例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单纯手术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后加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单纯肝细胞癌切除术治疗;37例患者为观察组,行肝癌细胞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1)近期效果:观察组缓解率为94.59%,对照组缓解率为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年、3年生存率67.57%、56.76%均高于对照组的35.14%、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细胞肝癌 单纯手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主动就诊的7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分组,对照组(38例,小梁切除术),观察组(40例,单纯白内障手术),分析手术预后、平均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阶段SF-36分值明显更高(t=7.304,P<0.001;t=8.921,P<0.001);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9.33±2.69)mmHg,对照组为(16.01±2.54)mmHg,观察组眼压明显更稳定(t=5.59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21.05%,观察组发生率低(Χ2=4.879,P=0.027)。结论:单纯白内障手术方案治疗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纯白内障手术 手术预后 平均眼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60例髌骨横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 60例髌骨横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 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患者膝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随访 1年到 1年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 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 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 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 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26人,优良率为 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14人,优良率为 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1年到 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 13.47±5.83)分、 Lysholm评分为( 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 119±21)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 髌骨横形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乳胶和化学发光(CLIA)两种不同方法学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的异同,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为临床选择一种经济、快速、准确、合适的检测HBV的方法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对2019-2020年来我部疗养的特勤疗养员1 049例,分别应用乳胶和化学发光(CLI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两种方法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胶具有简便、快速、独立包装的优点,结果也较准确,在初步筛选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还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化学发光(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具有更为灵敏、特异、方便、准确的特点。临床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学。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乳胶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压顶减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将其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压顶减术治疗。医护人员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几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单纯性肝囊肿 治疗效果 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调强适放射治疗及常规放射治疗的效果。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有3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放射治疗、实验组实施调强适放射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对比。结果:对宫颈癌患者实施调强适放射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两组数据相较,有显著对比意义,(P<0.05)。结论:实施调强适放射治疗后,有效提升了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化学发光与乳胶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到我院接受口腔治疗并检查乙肝五项患者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对患者所拥有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涉及到的患者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一组为共计120例使用乳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对照组,另外一组为共计12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比较。结果:最终所测得的各个指标的检出情况概率更高的一个组别均为观察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于乙肝患者所开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工作之中,高检出率、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更强的敏感度以及操作方式更加简便等均是电化学发光检测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点,同时针对于表现出低水平的HBsAg的患者的检出率也相对更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患者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培养、镜检检验念珠菌感染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念珠菌感染阴道炎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培养、镜检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对两种检验方式的应用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培养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示阳性率为 83 %,镜检为 92 %,镜检显著高于培养( P < 0.05 ),本组患者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占比达 89 %。结论:在 念珠菌感染阴道炎患者的 阴道分泌物检验中,镜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念珠菌感染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培养法 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排痰与拍背排痰在改善先心患儿术后肺不张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不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接受拍背排痰,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机器拍背,比较两组患儿的不同拍背方式改善术后肺不张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肺不张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P<0.05);观察组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机器排痰可改善先心术后患儿肺不张效果,增加排痰量,改善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拍背排痰 机械排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与单纯吸入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 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加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气腹效果,术中心率变化及复苏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率值无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建立气腹后五分钟、建立气腹后十五分钟、气腹清除后十五分钟心率值以及复苏耗时差异显著,且为试验组较低,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稳定患儿术中心率,明显缩短患儿术后麻醉复苏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 ]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