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痰管的巧用介绍如下。

  • 标签: 吸痰管 肛管插入深度 不保留灌肠 一次性灌肠器 重力作用 灌入量
  • 简介:脂瘦身是用物理的方法,吸掉身体一些部位多余的脂肪细胞。正确的脂瘦身术不但能改善形体(尤其是女性效果好),还能给人体带来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把脂塑形看作是最好的方法。我科2004年-2009年共收腹部脂求术者1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吸脂 瘦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痰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痰间隔时间、痰次数、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痰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痰间隔时间、痰次数、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痰管 360°痰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危重症患者误的可视化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旨在为ICU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管理及预防危重症患者误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ICU患者误的相关因素、评估及其干预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阐释和总结。结果阐述ICU误与吸入性肺炎、ICU误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关系,提出预防ICU患者误的相关措施,包括声门下引流技术与口腔卫生管理、体位管理策略、胃动力药物支持疗法、避免镇静及肌松药物使用过量。结论误相关查检表单的开发及应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通过核查表单的应用来规范ICU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误吸干预策略实施的依从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ICU误发生率,最终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 标签: 误吸 肺炎 肠内营养 镇静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痰法是⼀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痰管的选择、插管的深度、痰负压、痰⽅法的选择,利⽤机械吸引的⽅法,经⼝、⿐、或⽓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治疗⼿段。

  • 标签: 吸痰管 负压 ⽅法 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痰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气道内痰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痰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痰,浅层痰法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痰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气道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痰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道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痰,但两者在气道峰压、痰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浅层吸痰 深层吸痰 吸痰深度 人工气道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痰间隔时间的改善。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机械通气患者,共70名,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痰间隔时间)等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吸痰护理中 吸痰间隔时间 影响
  • 简介:喘息样支气管肺炎是婴儿多发的重症疾病。在临床上常因发生痰阻而造成有效通气障碍。如何掌握痰时机及痰方法,及时解除患儿痰阻,维持有效通气是护理的关键。1994年1月至1997年4月,我们共收治喘息样支气管肺炎134例,由于痰及时保障了有效通气,无1例因痰阻窒息或因痰方法不正确造成气管粘膜水肿而加重病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有效通气 痰阻 吸痰时机 吸痰方法 重症肺炎 婴儿
  • 简介:痰器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抢救仪器。痰是解除危重、昏迷及麻醉等患者呼吸道痰阻塞的操作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相关物品,如无菌钳、痰管、生理盐水等,如放置不当容易被污染。因此,我们设计了痰器旁附带托架及托架圈,托架上放3个塑料罐(图1),解决了相关物品存放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吸痰器 托架 设计 抢救仪器 生理盐水 痰阻塞
  • 简介:【摘要】对气道管理痰技术在重症患者护理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气道管理密闭式痰技术,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密闭式痰应用方式,密闭式痰应用效果,并对气道管理密闭式痰技术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在今后的护理管理中提供借鉴。

  • 标签: 密闭式吸痰技术 人工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痰术的84例ICU患者,护理统计,讨论护理效果。方法 自我院搜集患者库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痰术的ICU病患(取自2019.11月~2020.10月)并选出84例分组,对照组(42)接受常规痰护理,观察组(42)+优质护理。归纳并发症、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结果 护理效果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数值相对于对照组较低(4.76% vs 21.43%,P<0.05);护理效果还对比血气指标PaO2,观察组PaO2相对于对照组较高[(74.98±7.15)mmHg vs (60.72±5.10)mmHg,P<0.05]。结论 优质护理实施在ICU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痰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护理
  • 简介:摘要: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液体、固体食物或分泌物、血液等误入气管。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误的研究,并对其相关因素、干预措施等进行阐释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认识、管理误,并有效采取正确的护理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老年住院患者误的发生提供借鉴。

  • 标签: 老年人 误吸 预防
  • 简介: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清除气道分泌物.辅以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人工气道内痰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作用.经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和误物吸出,以保持气道的通畅。如果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低氧仇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

  • 标签: 人工气道患者 安全吸痰 护理现状 气体交换功能 肺通气功能 人工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气道是现阶段针对危重患者落实急救的有效措施,但是人工气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会降低会厌作用,所以患者的咳痰能力会降低和消失。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气道分泌物的主要措施就是痰。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痰前、痰措施以及痰后等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 临床护理
  • 作者: 邹寒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6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冲式口腔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冲式口腔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内容包括:单次操作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冲式口腔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口腔清洁合格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冲吸式;口腔护理;ICU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 力有一定影响,观察 ICU机械通气患者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 选取 60 例次于 2018年 10月至 20l9年 03月 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 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呼吸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咳嗽反射受抑制,咳痰能力丧失,因此气管内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死亡率为50%~69%。为了给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痰,防止各种并发症,广大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现将机械通气气管内痰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机械通气
  • 简介: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将导管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能改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但同时也破坏了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的作用。患者会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 标签: 人工气道 安全吸痰 气管切开处 气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 导管插入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力有一定影响,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选取60例次于2018年10月至20l9年03月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