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痰处理当中,不同深度密闭式痰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外科ICU病房内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密闭式痰,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深度痰,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痰,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远少于对照组,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科ICU内接受机械通气与密闭式痰的患者而言,标准痰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科 机械通气 ICU 密闭式吸痰 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住院患者误率品管圈护理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12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2日,将住院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实施品管圈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90.15±1.24)分、护理模式评分(89.27±2.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81.27±1.16)分、护理模式评分(70.15±0.27)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误率8.93%低于对照组误率17.86%(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降低患者误率,促进康复。

  • 标签: 降低 住院患者 误吸率 品管圈 护理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饲管理流程对老年患者预防误护理管理中误率及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7.4日至2017.7.4收治的老年患者,将1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将实施常规鼻饲护理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鼻饲管理流程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误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预防误护理管理中采用鼻饲管理流程能够促使误率、鼻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误吸护理管理 鼻饲管理流程 误吸率 鼻饲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中产钳与胎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50例阴道助产产妇分组。产钳助产组采用产钳助产的方式,胎助产组采用胎的助产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指征;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助产组手术指征和产钳助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要有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和胎头位置不正,P>0.05;产钳助产组上钳以及牵引操作均一次成功。胎助产组一次成功有20例,2例二次成功,3例三次成功,一次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胎助产组产妇切口延长、阴道壁裂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P<0.05,但两组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胎助产组新生儿面部擦伤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而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中产钳与胎的临床各有优缺点,但建议在会阴保护良好和操作技术熟练的情况下首选产前助产,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若实施胎,需避免过长时间牵引和反复滑脱。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胎吸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提高准确性,探讨一些有效措施,保证以后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情况,主要是检验的正确性。结果尿液检验正确率为92.72%,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6.25%,痰液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5.00%,粪便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2.61%,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4.35%,由此可见,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最高,粪便组织最低。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工作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技术、标本采集、运输等过程均可影响细菌检验质量,因此,严格掌握样本采集规范,保证样本运输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样本操作章程进行样本保存,从此保证细菌检验的质量。

  • 标签: 细菌检验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误的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效果。方法选择ICU护理人员(40名),纳入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同期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ICU护理人员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误高危因素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分析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护理理论水平得分、患者误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培训之后的护理理论水平得分比培训前得分更高,P<0.05,差异显著;护理人员培训之后患者的误发生率比培训之前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ICU护理人员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误高危因素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能够降低患者误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误吸 集束化干预 护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对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诊断学》第5版实验诊断篇教材内容进行了使用,认为该教材能围绕为县、镇级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要求,体现了新教材的整体优化。为进一步完善该教材的建设,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供再版时参考。

  • 标签: 《诊断学》 新版教材 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 实用型人才 教材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外科上腹部手术时术中及术后情况,为上腹部手术选择更多的麻醉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n=30)和单纯全麻组(B组,n=30)。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手术开始时及拔管后HR、MAP、CVP;记录麻醉期间用药维持量、术毕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及躁动次数;并观察术后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术中所需的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的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术后躁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术中所需的静脉、吸入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药剂量 血流动力学 术后苏醒时间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的临床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的19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的25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吞咽障碍筛查和摄食护理,对两组肺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吞咽障碍检出率是24.87%,实验组检出率是35.91%,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胃管进食和经口进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实验组是0%和3.45%,对照组是31.25%和31.2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摄食护理可以发挥预防误和吸入性肺炎的效果,临床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误吸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最多。多发生于10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我区根据国家疫情网络直报对辖区手足口病患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2014—2016年1767例临床确诊病例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 标签: 贫血 贫血类型 血液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测在反映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病理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肾活检病理为评估金标准。在进行肾活检的同日清晨,取患者晨尿,并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以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非增殖性病变为主和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尿沉渣所见包括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各种管型,也分为3类沉渣谱Ⅰ类以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管型,伴蛋白尿;Ⅱ类呈少细胞、细颗粒或透明管型中镶嵌有核红细胞,伴大量尿蛋白;Ⅲ类少细胞、透明管型为主或其中嵌入几个有核红细胞,蛋白量少。比较不同病理改变的尿沉渣特点。结果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20例中18例(90%)为Ⅰ类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为主9例中7例为Ⅱ类尿沉渣谱;小管间质性病变为主3例中2例为Ⅲ类尿沉渣谱。结论尿沉渣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损伤的部位和严重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沉渣 肾脏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婴儿喘息性肺炎采取两种痰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升临床治疗的水平。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月龄以内的喘息性肺炎患儿60例纳为参研样本,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经口痰法,后者则采取气管痰法。经统计学分析并对比两种痰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痰后2h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痰副作用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气管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痰方法。

  • 标签: 小婴儿 喘息性肺炎 经气管吸痰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痰流程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将我院 ICU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痰流程,先吸气管插管内痰液,再口鼻腔内痰液;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痰流程,先吸口鼻腔内痰液,再吸气管插管内痰液。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日、痰次数、痰时指端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监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痰次数及痰时指端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改良式痰流程可缩短 重度有机磷中毒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 ICU监护时间,减少患者痰次数,预防 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 标签: 吸痰 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碎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NIHSS)、术后意识水平(GC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5%(1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7%(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碎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血肿清除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外伤性 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