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分析总结98例自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自发气胸的不同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认为:气胸患者无论有无气促,也不论肺压缩多少,均可予以氧疗。支气管哮喘并肺大泡患者,可行肺大泡切除加肺门迷走神经切断术。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闭式引流 肺大泡切除 氧疗
  • 简介:1病历介绍患者,男,78岁,于2002年11月1日2:00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2次,无呕血及放射性痛,也无发热及腹泻,自服胃药无效,于4:00急诊人解放军161中心医院.

  • 标签: 老年 自发性脾破裂 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气胸的疗效。方法86例自发气胸患者均采用经改良后的一次性硅胶胃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自发气胸患者86例88次置管引流均一次性成功,仅2例张力性气胸需改换大号流管,2例肺未复张转外科治疗,治愈率达97.7%。结论胃管改良成胸腔闭式引流管,用于治疗自发气胸,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容易、痛苦小等特点。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改良胃管 引流
  • 简介:患者女,78岁.因"腹痛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无发热,无尿黄.门诊查血淀粉酶890U/L,尿淀粉酶15165U/L,以"AP"收入院.3个月前曾因"AP"就诊于某医院.体检:T:36.5℃:,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左侧腹部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 标签: 并发胰腺炎 穿孔并发 老年人自发性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对大鼠无创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清醒无创心功能血流动力学计算机监测系统,对比研究Ipt对正常血压大鼠和脑卒中易感型自发高血压大鼠(SHRsp)心率、心脏收缩、舒张和泵血功能的影响。结果Ipt0.5mg/kg静注可降低SHRsp心率、室缩波、抑制心肌收缩力指数,延长左室射血期和心肌电机械收缩时间,降低心输出量,延长左室舒张期。Ipt相同剂量对正常血压大鼠心功能参数却无明显影响。结论Ipt可抑制SHRsp大鼠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延长左室舒张期时间,但不影响正常血压大鼠心脏功能,提示Ipt对心功能的影响与血压状态密切相关。

  • 标签: 盐酸埃他卡林 大鼠 心脏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血浆与组织醛固酮水平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肾足细胞损伤和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10只,10只同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每天给予干预组依普利酮悬浊液灌胃(50mg/kg,溶于2ml过滤水),未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同体积过滤水灌胃。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和肾组织醛固酮。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肾足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SHRs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干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未干预组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未干预组上皮足突节段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度增多,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未干预组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87,P〈0.01)。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52和r=-0.577,P〈0.01)。结论自发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的足细胞损伤与血浆和肾组织高醛固酮水平有关。依普利酮可以减轻足细胞损伤,改善CD2AP的表达。

  • 标签: 高血压 醛固酮 足细胞 CD2AP 依普利酮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对于老年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途径。方法实验采用17个月龄的SHR分别连续给予12周的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对照,选取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同时选用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2(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后注射丹参。测定血压、血流动力学、左心室质量指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心肌细胞的大小或心肌纤维化水平,左心室心肌COX-2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与老年WKY大鼠相比,老年SHR高血压对照组血压显著增高f收缩压:(171±12)vs(125-I-3)mmHg;舒张压:(115±9)VS(87±3)mmHg;平均动脉压:(139±10)vs(106±5)mmHg;P〈0.05],心功能恶化[LVEDP:(13.9±1.7)VS(7.6.4-1.3)mmHg;LVdP/dtmax:(2528±167)VS(3015±217)mmHg/s;-LVdP/dtmax:(1957±134)vs(2501±175)mmHg/s,P〈0.05],左室质量指数增加[(3.45±0.07)VS(2.23±0.06)mg/g,P〈0.051,心肌细胞增大[心肌细胞直径:(23.5±0.4)VS(14.3±0.4)仙ITI,P〈0.051,纤维化严重[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1.66±0.05)%vJ(0.64±0.05)%;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139±9)%w(68±7)%,P〈0.05],心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125.8±7.2)VS(47.6±3.8),P〈0.05]以及活性增强[(73.9±5.6)vs(56.7±4.4)kU/g,P〈0.05]。应用丹参的SHR组,收缩压无显著变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塞来昔布能够部分消除丹参的作用。结论丹参能显著逆转老年SHR的心肌纤维化水平,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途径。

  • 标签: 丹参 大鼠 近交SHR 心肌纤维化 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早发性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早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多年以来即已注意到某些白血病在“着火之前已冒烟多时”。还发现一些不明原因的贫血,对常规的补血治疗无反应,并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然而,直至法、美、英三国(FAB)协作组(表1)国际分类标准的推出,血液学家们才开始正式诊断此综合征,并认识到其较为常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肿瘤 恶性疾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子 血清 尿 肾衰竭
  • 简介:反应停是作用明确的治疗手段;无致畸作用的反应停类似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应用强度降低的预处理意味着目前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也是可用于老年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对RANKL—OPG系统在骨髓瘤骨病中作用的理解使治疗干预具有了新的靶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反应停 治疗手段 OPG 骨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 简介:发性的免疫缺陷疾病多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的遗传缺陷造成的。这导致了某些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增加,这些则成为免疫缺失的特异性标志。具体的分类见表1。其中的许多种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 标签: 免疫系统 抗体缺失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发性内分泌瘤病(MEN)的特点是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此病以往被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病”或“多腺性综合征”,现在命名为MEN。MEN有2种主要形式,1型(MEN1型,Wermer's综合征)和2型(MEN2型,Sipple’s综合征);两型各自有其特异的内分泌腺体肿瘤生成(表1)。ME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及其分泌产物有关。对每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与非MEN患者的相类似。

  • 标签: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MEN2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 内分泌腺体 肿瘤生成 综合征
  • 简介: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由可以累及整个胆管系统的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引起的胆汁淤滞性肝病变。进行性的病理过程造成肝内和肝外胆管闭塞,最终引起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10%~30%的患者在病程中可以出现胆管癌。

  • 标签: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手术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
  • 简介: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是一组由于醛固酮不恰当的高分泌,部分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自主性分泌而引起的疾病。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心血管损害、肾素抑制、钠潴留和钾排出增多。长期且严重的钾排出增多可导致低血钾的发生^[1]。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 醛固酮 肾上腺静脉取血
  • 简介: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而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甲旁亢患病率为1/4000.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可达1:4。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钙 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