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例患者初期怀疑吉兰-巴雷综合征。"心"形、"Y"形及"V"形高信号为其典型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结论延髓内侧梗死为临床少见的后循环缺血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MRI扩散加权成像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延髓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阿霉素对心脏毒性作用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87例恶性淋巴瘤阿霉素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疗前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阿霉素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表阿霉素及吡喃阿霉素组(P〈0.05)。结论心电图可作为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调节药物单次治疗剂量或中止治疗方案最简便的监测方法。

  • 标签: 淋巴瘤 阿霉素 化疗 心肌毒性 心电图
  • 简介:去年12月.美国埃莫里大学医学院的康复医学教授史蒂芬.沃夫(StevenWolf)公布了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肢体限制一诱导运动疗法(extremity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简称CIMT)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 标签: 肢体功能康复 运动疗法 患侧 医学教授 中风患者 医学院
  • 简介: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在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现有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以及分泌抗体等作用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近期的研究,对B淋巴细胞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B淋巴细胞 心血管疾病 抗体
  • 简介:患者男,36岁,维吾尔族。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白血病急性白细胞溶解。白细胞404×109,血钾7.9mmol/L,心电图示:P波低平,隐约可见,R-R间期规则,频率约为100次,……

  • 标签: 淋巴肉瘤 白血病 高血钾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脑支循环的代偿情况不同。因此,及早判断出脑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做出合理的评估并指导治疗。目前,常用的评估脑支循环的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但TCD、MRA和CTA对于脑支代偿的评价,主要局限在wmis环水平,对于颅内经软脑膜血管代偿情况的反映局限性很大。

  • 标签: 卒中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生物学标记 胆红素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预后相关,也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 淋巴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与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支循环良好者与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可见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与健比较,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1(Th1)和亚群2(Th2)频率的变化,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ACS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内细胞染色对32例ACS患者(ACS组)、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Th1、Th2分型,ELISA法检测血浆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ACS组患者Th1细胞较SAP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Th2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患者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2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S组患者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4低于检测水平;IFN-γ和IL-2水平与Th1的升高密切相关(P〈0.05)。结论Th1和Th2的失衡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2水平的升高,使系统炎性反应进一步恶化。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染色体 白细胞介素类 炎症
  • 简介:结病变是指窦房结和房室结同时存在着病变,表现为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窦综合征等。结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自发的某些心律失常也可揭示结病变,本文报告1例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的结病变如下。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双结病变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报告 栓塞治疗 弹簧圈
  • 简介:患儿男,8岁。2006年12月30日因“发作性头痛、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1个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前额部疼痛,每次持续约10min即自行缓解,反复发作10余次,同时伴记忆力减退,不能说出熟人名字和做简单的算术题。患儿发病前4d有低热,体温为37—37.5℃。于当地儿童医院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头部MRA诊断为动脉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阿昔洛韦、甘露醇、生脉、地塞米松”治疗5d。患儿记忆力较前好转,能说出熟人名字,前额部不适较前缓解,但仍不能计算简单算术题。发病第14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时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腰椎穿刺及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综合治疗 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内动脉闭塞 单光子发射 首都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将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80例中,采用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 标签: 双源CT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心电图上的束支(分支)传导阻滞颇为常见,其病因不易即刻判明。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住院的1749例患者中发现束支阻滞7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双束支阻滞 传导阻滞 心室内 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病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75,P=0.007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综合干预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 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