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术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腔镜下淋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数量等临床手术指标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淋巴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明显,治疗满意度较高,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 清扫术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的认识,通过复习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症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肠系膜 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年颈部淋巴肿大伴发热问题的研究,对疾病的分布以及临床特点进行明确。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青年颈部淋巴肿大并且伴有发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其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17.5%,经淋巴活检确诊为淋巴核42.5%,淋巴瘤12.5%,慢性淋巴炎27.5%。结论诱发青年颈部淋巴肿大伴发热疾病的因素相当复杂,通常情况下在诊断中,因为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具有相似性,因此误诊的几率比较大,在实际的诊断中,需要通过对淋巴通过超声探测以及活检,实现对疾病的确诊,这样就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误诊以及延误治疗情况的出现。

  • 标签: 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小儿推拿治疗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为期,选择80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不仅能够疏通血脉,而且在推拿穴位时还能够舒经通络。由于按揉、搓捏所产生的热效应会随着血液运行到达脏腑,因此也具有了祛寒止痛的作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儿推拿可以有效提升肠系膜淋巴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推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取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对于小儿腹腔淋巴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腹腔淋巴肿大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彩超诊断。结果本组患儿经彩超检查后,确定了两种原发病,其中肠炎54例,占比61.3%,肠系膜淋巴炎34例,占比38.6%。另外,在淋巴肿大分型中,狭长型、向心性宽阔型以及偏心性宽阔型三种类型的占比分比为54.5%、31.8%、13.6%。结论小儿腹腔淋巴肿大采取彩超检查,能够明确患儿腹腔内淋巴情况,了解具体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另外彩超检查的成像较为清晰,能够清楚了解患儿腹腔内的淋巴分布结构和状态。除此之外,彩超检查还具有无痛、无创伤的特点,非常适合小儿。

  • 标签: 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 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颈淋巴核术后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颈淋巴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员11例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感染;2例出现切口红肿,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换药、延长住院日后明显好转。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发热。结论护理在艾滋病合并颈淋巴核术后患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颈淋巴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转移接受外放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淋巴转移的患者,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对肿大淋巴区局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4O~55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淋巴完全缓解率为33%,部分缓解为48%,总有效率达81%。有淋巴压迫症状的38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有效率100%。中位生存期为305d,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20%.放疗未出现明显不能耐受的消化系统毒性反应。结论食管癌腹腔淋巴转移对放疗较敏感,用常规分割50Gy的剂量就可达到姑息治疗效果,减轻痛苦并延长生存期。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腹腔淋巴结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部淋巴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颈部淋巴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性的高频彩超检查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形态特征。结果检查结果发现,所有患者检查出89个病变淋巴,即反应性淋巴18个、12个结核性淋巴、26个转移性淋巴、33个淋巴瘤;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奖病变淋巴血管模式分为淋巴门型、边沿型、中心型以及混合型。其中92.1%反应性淋巴与79.2%淋巴瘤显示为淋巴门血流,淋巴瘤中有75.5%显示为淋巴边沿血流;转移性淋巴中有61.3%为中心血流,59.3%为扮演血流,同时还有1个反应性与2个结核性显示没有血供。结论在判断淋巴的时候,淋巴中心与边沿显示血流分布恶性病变的主要特点,但不可将其作为排除结核性淋巴的方法;淋巴们血流显示分布情况可作为判断良性病变的根据,但是不可排除淋巴瘤。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淋巴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肿大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79例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肿大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肿大肠系膜淋巴均为多发,以脐周、右下腹多见,占91.3%(72/79)。治疗1~2周后43例复查彩超,有28例症状缓解,或无症状,占65.11%(28/43),淋巴明显缩小或消失;15例症状减轻,占34.8%(15/43),但淋巴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小儿肿大肠系膜淋巴,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 超声 多普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宫颈癌淋巴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病理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100.00%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诊断中宫颈腺癌患者有15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有24例,宫颈鳞癌患者有18例。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放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128例,依据手术、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每两组患者均包含64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参考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5.31%,参考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71.88%;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与开放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颈部淋巴核患者共80例,采取高频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结构以及血供情况进行记录,再与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有76例患者诊断为颈部淋巴核,后经过病理检查有74例确诊为颈部淋巴核,高频超声确诊率为92.5%。结论利用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核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加客观、确切的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操作简单,无疼痛,并且对患者不会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颈部淋巴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猫抓病浅表淋巴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治愈猫抓病性淋巴炎的超声诊断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淋巴126枚,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直径小于1.0cm,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晰,血流信号丰富,外周分布;②直径约1~3cm,椭圆形肿块,包膜毛糙,皮质增厚并髓质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血流信号随着髓质变化而变化,中间或中央分布;③直径大于3.0cm,较大暗区,边缘模糊,广泛性水肿,中央分布。结论超声是诊断浅表淋巴炎最主要、简单及易行影像检查方法,能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明确淋巴肿大程度、数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猫抓病 浅表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中医诊断对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采用中药治疗方法。结果患儿临床特点表现有腹部阵痛且痛点并不固定,面色潮红以及鼻根发青等临床特点,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治愈或者好转,其治疗有效率为87%,且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肠系膜淋巴炎是一种因腹膜后肠系膜淋巴肿大引起的以间断性脐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病症,好发于3~9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罗世杰主任医师治理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有着多年临床经验,对本病诊治从调和肠胃气机出发,运用辛开苦降之法以调节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泄兼施,注重护养小儿正气,标本兼顾,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此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儿接受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78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康复。结论临床医师应给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患者予以足够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夏枯草膏在淋巴结核肿块热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3月60例颈淋巴结核,均为结节型,根据病史、穿刺病理等明确诊断,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将自制夏枯草膏在淋巴结核肿块上进行热敷。结果治疗组淋巴结核较对照组疗效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热敷直接作用于肿块部位改善局部血流,易于抗痨药物的吸收,促使炎症消散最终达到了治愈。结论使用夏枯草膏给淋巴肿块患者进行热敷,在治疗和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能在较短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存性和信任度取得了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可院外自行外敷操作方便,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 标签: 淋巴结核 自制夏枯草膏 热敷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多为寒邪内阻、胃肠结热、气滞血瘀所致,临证根据不同病因病机来治疗,或强调散寒消结为主,或清热散结为主,或以理气消瘀为主,并举验案说明。

  • 标签: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寒邪内阻 胃肠结热 气滞血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腋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定量病理技术实施诊断,并跟访至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定量病理技术对应的诊断符合率为99.0%(99/100)。癌细胞无复发转移与癌细胞复发转移患者在细胞相关参数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阴性乳腺癌诊断以及预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定量病理技术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以颈部淋巴肿大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反应性淋巴,50例为恶性淋巴,50例为淋巴结核,其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淋巴的RI值、Vmax值均明显低于恶性淋巴,其L/S值高于恶性淋巴,差异显著(P<0.05)。结核性淋巴与反应性淋巴的RI、Vmax、L/S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淋巴淋巴门型血流分型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淋巴以及反应性淋巴,其混合血流型发生率明显低于反应性淋巴以及恶性淋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颈部淋巴结结核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