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神经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指控制排尿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神经膀胱病因有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手术引起神经损伤等。

  • 标签: 神经性膀胱 非神经性神经性膀胱 尿道狭窄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实用。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之间异同点。结果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2例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均经后腹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除手术时间失血量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外,术后并发症、止痛剂用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临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准确定位诊断,充分扩容、降压改善全身情况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必要条件。在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较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前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超声心动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脏瓣膜钙化组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另根据心脏瓣膜钙化数量将患者分为无瓣膜钙化(A组)、单个瓣膜钙化(B组)双瓣膜钙化(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胎球蛋白A(Fetuin-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并评价上述指标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结果99例患者中合并瓣膜钙化40例(占40.4%),其中二尖瓣瓣膜钙化(mitralvalvecalcification,MVC)27例(占27.3%),主动脉瓣瓣膜钙化(aorticvalvecalcification,AVC)30例(占30.3%),二尖瓣瓣膜合并主动脉瓣瓣膜钙化(MVC合并AVC)17例(占17.2%)。比较合并瓣膜钙化组无瓣膜钙化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合并瓣膜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hs-CRP、IL-6更高,白蛋白、Fetuin-A水平更低。比较A组、B组C组发现,随着年龄、透析时间增高,血磷、钙磷乘积、1I.-6、hs-CRP水平增高,瓣膜钙化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血白蛋白、Fetuin-A水平增高,瓣膜钙化数量逐渐减少。以Fetuin-A为自变量行相关分析发现,与年龄(r=-0.246,P=0.014)、透析时间(r=-0.297,P=0.003)、iPTH(r=-0.256,P=0.011)、hs—CRP(r=-0.272,P=0.006)、IL-6(r=-0.492,P=0.000)、心脏瓣膜钙化(r=-0.6,P=0.001)呈负相关,而与血白蛋白(r=0.298,P=0.003)呈正相关。结论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较高,以�

  • 标签: 血液透析 炎症 钙化
  • 简介:目前,对于进展性表浅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例如,T1G3膀胱肿瘤虽然被分类为“表浅”肿瘤,但其生物学特性与肌层浸润肿瘤(T2及以上)相同。甚至即使予以密切监测及密集膀胱内治疗,仍有53%患者出现肌层浸润,三分之一患者最终死于此病。

  • 标签: 肿瘤疗效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浅表性 膀胱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治疗 早期
  • 简介:维持生物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正常活动基础,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物内环境体液也是在富含电解质海水基础上进化演变而来,保持其成分稳定依赖摄取排泄器官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就表现为通过细胞表面主动泵作用与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 标签: 肾小管 失盐性 治疗 诊断 生物体内 生命起源
  • 简介:过敏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主要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紫癜、关节炎、腹痛肾脏病变。1801年,由Heberden首先报道,SchonleinHenoch随后也陆续报道。目前对于过敏紫瘢定义为:以IgA沉积为主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肾脏关节。过敏紫癜累及肾脏导致肾脏病变称为紫癜肾炎(HSPN)。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肾脏病变 治疗 小血管炎 IGA沉积
  • 简介: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是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内源杀菌蛋白。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自行制备多克隆抗体,检测了BPI蛋白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及附睾组织中表达,以及在附睾精子头部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睾丸附睾均独立表达BPI基因。在附睾中,自起始段至尾部,BPI蛋白表达水平递减,并逐步特异性富集于亮细胞胞质中。在顶体反应前顶体基质内可见BPI蛋白,应起源于睾丸表达;顶体反应后,可见BPI蛋白分布于整个精子头部质膜表面,尤其是赤道板区域,可能有睾丸或附睾表达两种起源。我们研究结果提示,BPI蛋白可能参与顶体反应前后精子质膜结构调控,并参与后续精卵融合过程。

  • 标签: 顶体 抗菌蛋白 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 附睾 睾丸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内分泌治疗与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机制完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血液透析技术在各医院迅速发展,肾衰竭患者成活率不断提高。对透析患者而言,治疗目的已不再是延续生命,他们需要活得更有意义,并且拥有更好生活品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科通过探索将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模式应用到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在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健康教育工作 PBL模式 生存质量 社会医疗保障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临床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预后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系统性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炎。ANCA是其血清学标志,它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可将ANCA分为二种荧光类型:胞浆型(c-ANCA)环核型(p—ANCA),前者特异性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后者特异性靶抗原之一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 标签: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药物诱发 间接免疫荧光法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特异性靶抗原
  • 简介: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ductcarcinoma,CDC)肾管状囊癌(tubulocysticcarcinoma,TCC)均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类似,无特异性。与最常见肾透明细胞癌相比,肾CDC肾TCC影像学、病理特征及预后

  • 标签: 肾集合管 囊性癌 肾管 肾透明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髓质
  • 简介:钱桐荪教授是我国肾脏病学科创始人之一,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第1~3届常委,兼任该学会中西医结合组组长华东地区肾病协作组组长,曾任江苏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从事内科肾脏病工作有50年丰富经验,对肾小球疾病诊治具有独到之处.1959年率先在连续发表两篇关于肾小球肾炎论文.1992年代表中华内科学会,在中日医学大会上作"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近况"为题演讲.钱教授对疾病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与众不同.1995年荣获江苏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授予"中西医结合名专家"称号奖章.他对肾小球血尿诊治颇有成效,故将其介绍于后.

  • 标签: 钱桐荪 肾小球性血尿 思维方法 肾脏病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与肾骨营养不良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相关。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发生率骨矿质缺乏发生率分别约为30.0%20.0%,VDR不同基因型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身高无相关。结论MHD患者肾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可以作为肾骨营养不良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指南介绍,中危(Ta~1,G1~2)高危组(T1G3,CIS)尿路上皮癌患者,在初次TURBT术后4~6周再切除证实有残余肿瘤者最高可达80%。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初次TURBT残余肿瘤危险,

  • 标签: TURBT 残余肿瘤 再切除 预测参数 术后 危险性
  • 简介:患者,男,57岁。因“维持血液透析4年,面部皮疹6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发现高血压,未予重视治疗;6年前因夜尿增多、乏力在外院检查发现蛋白尿、血肌酐增高,拟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4期;4年前因乏力加重、恶心、纳差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6个月前面部渐出现皮疹并增多,伴瘙痒。10年前有“脑卒中”史,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史。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获得性穿透性皮肤病 皮疹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腹膜炎住院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转运增加及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 标签: 腹膜炎 超滤 溶质转运 肌肝 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内翻乳头瘤(IPB)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IPB临床资料.2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20例获得随访3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IPB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纤维肿瘤(SFT)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输尿管SFT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肿瘤,较独特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无精症(NOA)人群中多态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基因多态分型,分析HLA-A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相关。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易感基因型。

  • 标签: HLA-A 非梗阻性无精症 回族 基因多态性 PCR-S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