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肽段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结合的亲和性及其结合点。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点的位置。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肽段与细胞的结合点位于细胞核内。结论肽段CSNRDARRC和膀胱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且可能结合点位于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的膀胱肿瘤活体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 标签: 膀胱癌 多肽 亲和性 结合位点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基因-260A/G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08例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ligasedetectionreaction,PCR-LDR)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260A/G点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总体来说CD14基因-260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284,OR=1.27,95%CI=0.82~1.94);饮酒(P=0.003)和肿瘤家族史(P〈0.00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分层分析中,年龄〈70岁的男性携带CD14-260G(AG+GG)等位基因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易感性(P=0.011,OR=2.93,95%CI=1.28~6.70)。结论CD14基因-260A/G点多态性在总体上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小于70岁男性中,携带有CD14-260G等位基因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却明显增高。

  • 标签: 前列腺癌 CD14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促使骨髓多能干细胞向红系干细胞转换的关键因素,体内90%以上的EPO由肾脏生成,肾功能损害尤其是肾间质病变可造成EPO的产生减少,这是慢性肾衰竭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补充外源性EPO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组基因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激素,其生物学活性、免疫特征与天然EPO完全相同,它的使用避免了输血带来的危险(如感染AIDS、病毒性肝炎以及过敏等),目前尚未发现它的相关抗体,因此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旨在探讨国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济脉欣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经济学的评价.

  • 标签: 济脉欣 治疗 肾性贫血 有效性 卫生经济 评价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中,2组患者先后运用无菌的0.9%NaCl溶液和饮用水通过间歇性导尿的方式对可控回肠贮尿囊进行灌注冲洗。在每日灌注冲洗后都会进行亚硝酸盐尿试纸测试,每月进行尿培养和患者自身感觉的检测并记录每项花费。

  • 标签: 回肠贮尿囊 灌注冲洗 无菌溶液 饮用水 可控 安全
  • 简介:阳痿是一种男性性功能障碍,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是常见的。阳痿是指在有性欲的状态下,阴茎不能勃起进行性交或阴茎虽能勃起,但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及时间以完成性交。阳痿是常见的令人苦恼的男性性机能障碍,精神压力超过生理影响,是影响家庭和睦或已婚夫妻离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阳痿 性功能障碍 男性 精神压力 血液病 内分泌疾病
  • 简介:尽管对于精液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但男性生育能力的调查研究仍有赖于标准化的精液参数分析。这一现状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育诊所中尤其常见,其它可选择的检测和更复杂高级的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这篇综述着重强调了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精液分析手册中描述的精液分析方面的重要调整。手册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出版物作为参考来确定常态值的临界值。除了上述的变化,初步评估及操作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之前的版本相同。此外,本文评估了男科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强调了对精子形态的评价。rygerberg医院自1995年开始启动了世界卫生组织精子形态学培训计划。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已经确保了绝大多数参与者已经具有了精子形态判断技能。本文进一步综合了当前的精子功能试验,如诱导顶体反应,精子一透明带结合试验,以及对精子质量的影响(DNA完整性),和精子功能检测与精子形态的关系。

  • 标签: 男性不育 质量保证 精液分析 精子 精子浓度 精子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19例输尿管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术前19例均行B超、IVU和CT检查,选择性结合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和活检。19例输尿管肿瘤中1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14例次,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息肉3例。结果术前诊断准确率94.7%(18/19),术后随访5个月~7年,平均3.2年,1例输尿管节段切除术后1年复发,1例腔内手术半年发生输尿管狭窄,膀胱肿瘤发生3例,随访≥5年7例,存活3例。结论B超、IVU和逆行性尿路造影可作为输尿管肿瘤的初步诊断,CT可以帮助诊断和临床分期,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输尿管肿瘤诊断正确率和确定病理类型。输尿管肿瘤手术预后取决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腔内手术仅适合于早期低级别肿瘤。

  • 标签: 输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输尿管镜
  • 简介:结石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疾病之一,易复发。结石的物理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常常由多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代谢方面在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代谢评估则是要求排除代谢紊乱。结石分析不仅确定结石成分,也为制定结石合理的防治措施和选择溶石疗法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它还有助于选择代谢评估范围。本文重新学习结石成分分析的意义,希望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更多还原

  • 标签: 尿路结石 诊断 治疗 结石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分析1例经B超和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行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前列腺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为20min,术中出血约30ml,术后留置尿管5d。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无排尿困难,膀胱未见残余尿,阴茎勃起与射精功能正常。结论B超、MRI是诊断前列腺囊肿的重要方法,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以进一步诊断,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前列腺囊肿 诊断 治疗 等离子汽化电切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防治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泌尿系统疾病应用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总结双J置管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蛄果双J管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其中以梗阻性疾病及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应用最多,同其他疾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膀胱刺激征、感染较多见,同其它并发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置管方法多样化使其适用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分析双J管常见并发症及导致原因可防止其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双J管临床有效率。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泌尿系统 并发症
  • 简介:对一个无精症病例来说,透彻的病史分析和详细周全的体检常常能得出一个明确的或推测性的诊断结果。系统、逻辑的思考过程对最后得出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性的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检查或遗传学分析,对于病因学研究(不管是遗传性的还是后天获得性的)通常是互补的或/和可以有额外的收获,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病因结论。有了这个信息才可以为病人制定一个治疗方案。所以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案远比盲目、随意的诊断更令人满意、更省钱。

  • 标签: 无精症 先天双侧输精管缺失 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 简介:腹膜透析(PD)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及其家属经过严格训练掌握相应的操作要领后,可以在家中自己治疗,这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医院工作压力、减少医疗费用等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尽管腹膜透析技术在不断进步,但PD患者死亡率仍较高,透析后患者两年存活率仅为77%,而且国外文献提示PD患者的营养不良、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均是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腹膜透析技术 透析患者 死亡原因分析 慢性肾衰竭患者 心血管疾病 肾病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因膀胱病变行膀胱镜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探讨膀胱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复习我院623例膀胱病变患者经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76例,占12.2%,均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恶性肿瘤291例,占46.7%,其中尿路上皮癌254例,腺癌17例,鳞癌6例,转移癌13例,横纹肌肉瘤1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症140例,上皮增生50例,分别占22.5%、8.0%;而腺性膀胱炎55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前列腺组织3例。结论尿路上皮性肿瘤仍是最常见的膀胱疾病,其次是膀胱炎性病变。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膀胱腺癌、鳞癌或转移癌等比较少见。膀胱镜活检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镜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 简介: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是不同临床学科的常见疾病,处理及时患者肾功能将很快恢复,否则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可逆,并最终进展到依赖血液净化治疗,甚至死亡。我们回顾本科收治50例AKI患者,着重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临床分析 血液净化治疗 肾功能不 常见疾病 临床学科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协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间的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1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找寻肾集合管癌的最佳诊疗方式。结果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0例,Ⅲ期7例,Ⅳ期2例;CDC于CT及MRI上多呈形态多变、边界不清的肿块影,于肾髓质处呈浸润性生长,瘤体较小时肾脏轮廓不变,但对于较大的CDC,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行免疫组化检查后,患者中常见标记物CK19、34βE12、vimentin、PAX-8、PAX-2、INI-1等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1名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于术后6~11月内死亡,失访1例,余患者截止最后随访时间2018年3月均存活;另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该患者术后第6个月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肾集合管癌时应积极手术确诊,术后积极随访,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及指导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脏集合管癌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joegrensyndrome,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干燥综合征主要发生于40—50岁女性。原发性SS患者常以单一症状起病,而继发性SS患者大部分以复合症状起病,症状缺乏特异性。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关节痛、皮疹、血象改变明显较原发性多见。肾脏损害也是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症状之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肾脏损害以小管间质为主,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以小球为主。IgG、抗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γ—球蛋白等指标的阳性检查结果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较为常见。结论原发性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均易漏、误诊。IgG、ANA、SSA、SSB、γ—球蛋白等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指标。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关节痛 皮疹 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