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Aim:Toidentifythegenesspecificallyexpressedinhumanadultandfetaltestesandspermatozoa.Methods:AhumantestiscDNAmicroarraywasestablished.ThenmRNAsofhumanadultandfetaltestisandspermatozoawerepurifiedandprobeswerepreparedbyareversetranscriptionreactionwithmRNAasthetemplate.Themicroarraywashybridizedwithprobesofadultandfetaltestesandspermatozoa.ThenucleicacidsequencesofdifferentiallyexpressedgenesweredeterminedandhomologiesweresearchedinthedatabasesofGenBank.Results:Anovelhumantestis-specificgene,PKH-T,wasidentifiedbyhybridizingadultandfetaltestisandspermatozoaprobeswithahumantestiscDNAmicroarray.ThecDNAofPKH-Twas1069bpinlength.ThecDNAsequenceofthisclonewasdepositedintheGenbank(AY303972)andPKH-TwasalsodeterminedasInterimGenSymbol(Unigene,HS.38041).PKH-TcontainedmostPKHconservedmotif.The239aminoacidsequencesdeducedfromthe719bpopenreadingframe(ORF)hadahomologywiththegenePKH(U89606).PKH-Twasspecificallyandstronglyexpressedinthetestis.ComparisonofthedifferentialexpressionsofPKHandPKH-Tintestesofdifferentdevelop-mentalstagesindicatedthatPKH-Twasexpressedintheadulttestisandspermatozoa,whilePKH,intheadult,fetalandagedtestes.PKH-ThadnoexpressioninthetestisofSertolicellonlyandpartiallyspermatogenicarrestpatients.Conclusion:PKH-Tisagenehighlyexpressedinadulthumantestisandspermatozoa.Itmayplayanimportantroleinspermatogenesisandcouldberelatedtomaleinfertility.

  • 标签: 长吡哆醛激酶 MRNA 酶表达 PKH-T 人类睾丸 不同变量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相关蛋白CAIX/MN/G250mRNA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手术前后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7例RCC患者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中CAIX/MN/G250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5例癌旁肾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对术前外周血CAIX/MN/G250mRNA阳性RCC患者术后随访4周,并对其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57例RCC患者,其CAIX/MN/G250mRNA阳性率在外周血中为59.6%(34/57),癌组织中为78.9%(45/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2%(32/42)和95.2%(40/42),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RCC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阳性率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34例外周血阳性患者CAIX/MN/G250mRNA水平术前2h、术后7、14、21和28d分别为0.54±0.13、0.56±0.15、0.34±0.13、0.29±0.18和0.22±0.11。RCC患者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在肾癌根治术后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使用RT—PCR技术检测CAIX/MN/G250mRNA对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外周血CAIX/MN/G250mRNA检测可作为肾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用于R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肾细胞 CAIX/MN/G250 MRNA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PCR法测Nephrin、Podocin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基底膜的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PSCA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mRNA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检验分析CAA前后PSCA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PSCAmRNA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PSCAmRNA阳性的细胞由CAA前的67.3%(0~89%)±9.4%下降到CAA后33.8%(0~92%)±7.7%(P〈0.001)。CAA前95.2%(40/42)的患者PSCAmRNA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mRNA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Gleason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0.05)。其余13例,CAA后PSCAmRNA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CAA可抑制PSCAmRNA的表达;去势治疗后PSCAmRNA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全雄激素阻断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NRP-1基因与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NRP-1RNA干扰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NRP-1在膀胱癌中的功能机制。方法构建NRP-1干扰载体,包装至慢病毒并感染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经典的MAPK信号通路及JNK信号通路在NRP-1干扰后蛋白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ARK信号通路中,NRP-1干扰后Ras的蛋白表达量及其下游的p-Raf表达量下降;ER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下游金属机制蛋白MMP-9的分泌下降;p-JNK、p-c-jun、CyclinB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Bax/Bcl2表达量比例上升,Caspase3表达量增多。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479条,上调599条,下调880条,癌症通路中相关基因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明显改变。结论NRP-1在膀胱癌细胞中可以通过MAPK通路,以及通过调控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基因的表达,调节包括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为以NRP-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NRP-1 膀胱尿路上皮癌 基因芯片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Ki-67蛋白和组织核增殖抗原(PCNA)mRNA的比值,探讨此比值在PCa诊断中的特异性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PCa和37例BPH前列腺组织Ki-67/PCNAmRNA的表达,比较其在PCa与BPH组织中定量的差异。结果BPH与PCa组织Ki-67/PC—NAmRNA的定量表达值分别为2.264±0.460与5.905±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Ki-67/PCNAmRNA为PCa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辅助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Ki-67/PCNA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人抑凋亡基因Livin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表达质粒载体。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设计并合成具有基因特异性的3组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到pmU6质粒载体,并经菌落PCR鉴定及测序鉴定,Livin的siRNA序列成功克隆到重组表达质粒载体中。结果经菌落PCR鉴定及测序鉴定证实,人Livin的siRNA序列成功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插入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LivinsiRNA质粒表达载体,为后续研究降低或沉默Livin基因表达后能否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奠定了基础。

  • 标签: LIVIN 表达载体 小干扰RNA
  • 简介:基因遗传病(singlegenedisorders/monogenicdisorders)简称单基因病,是指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所以又称为孟德尔遗传病(mendeliangeneticdiseases)。单基因病的研究进展加深了对致病突变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并有效促进了诊断工具的发展,

  • 标签: 单基因病 泌尿生殖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调控机制 基因突变 GENE
  • 简介: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学会2006年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56000名新发膀胱癌病例,位居男性癌症发病率中第四位、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九位。膀胱癌90%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s,TCC),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但该手术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70%,其中有25%的复发患者会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进一步侵及膀胱肌层。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P53基因治疗 腺病毒介导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美国癌症学会 癌症发病率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探讨Tim-3甲基化在肾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20例肾癌组织和3例癌旁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癌组织中有11例(55%)检测到了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没有检测到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Tim-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DNA甲基化 MSP TIM-3
  • 简介:目的研究PScArs2294008多态性是否与膀胱癌易感性相关。方法抽取235例膀胱癌患者和200例非膀胱癌患者的血样,进行基因型测定,确定患者血样中PSCArs2294008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rs2294008的基因型CC、CT和TT在膀胱癌患者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2.1%、47.7%、10.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2.0%、40.0%、8.0%;合并的CT/TT和CC基因型对比,合并基因型使膀胱癌风险显著增加(CT/TT:OR=1.37,95%CI1.08-1.74)。结论PSCA中rs2294008的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风险相关。

  • 标签: 膀胱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 简介: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thekid-neyandurinarytract,CAKUT),在先天性器官发育畸形中发病率最高,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患儿。随着产前超声检查普及,发病率在逐步上升[1]。CAKUT占引起儿童终末期肾脏衰竭病因的50%[2]。此外,CAKUT可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影响。虽然,近年科研水平极大提高,但我们对该类疾病仍然知之甚少。从长远来看,解开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早期基因筛查,进行早期治疗,提高婴儿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相关致病基因 产前超声检查 生活质量 早期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的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对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对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组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的6个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芯片 枢纽基因
  • 简介:目的筛选和鉴定新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其仵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学信息筛选,RT—PCR验证,确定前列腺癌相关新基因PCAG1。然后提取14例配对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总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应用RTPCR检测标本中PCAG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AG1在3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配对邻近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确定PCAG1蛋白亚细胞定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PCAG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PC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只在少数几种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多数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呈现明显的前列腺癌特异高表达的特性;免疫荧光确定PCAG1蛋自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结论PC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CAG1独特的转录调控模式预示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 PCAG1
  • 简介:目的分析ELL基因在人类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提取总RNA,应用qRT—PCR检测ELL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分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ELL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升高,ELL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ELL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ELL基因 前列腺癌 qRT—PCR
  • 简介:目的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胞质动力蛋白轻链1(Tctex-1)基因表达,探讨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Tctex-1基因的Tctex-1-siRNA转染至人肾癌786-O细胞中。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Tctex-1-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下调Tctex-1基因可以降低人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游Wnt、VDAC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Tctex-1 肾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