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哺乳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对子代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及Smad,表达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对照组。受孕第7天起,以隔天灌胃方式分别给予低、中剂量及高剂量组2、10、20μg/mL1,25-(OH)2D3,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直到子代大鼠生后21d断乳为止。制备子代大鼠哮喘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蛋白水平检测TGF-β1Smad3表达变化。结果(1)各组仔鼠哮喘模型支气管炎症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炎症反应减轻,而高剂量组则加重。(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及pSmad3低、中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增高(P〈0.05)。(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TGF—β1Smad3mRNA表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两者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大鼠哮喘模型中,1,25-(OH)2D,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哮喘 维生素D TGF-Β1 SMAD3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板层蛋白肾小球疾病时质或量改变,探讨它们肾脏生理功能病理学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板蛋白α,α,β,β,γ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他们48例肾小球疾病病理肾人组织表达分布是否发生质或量改变。结果:LNα,α,βγmRNA伴系膜增生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加,增生系膜细胞主要细胞来源,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硬化病灶附近伴有LNαγ蛋白增多α,β蛋白异常表达,而LNβ相应节段系膜区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系膜增生肾小球疾病中,增生系膜细胞是肾小内板层蛋白积聚异常合成重要细胞来源,肾小球疾病中,板层蛋白合成出现量变化,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进展恶化物质基础。

  • 标签: 板层蛋白 肾脏 表达 儿童 MRNA
  • 简介: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表达,探讨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3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以肝细胞胞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MMP-2、TGF-β1蛋白组织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强。呈正相关(前者r=0.5063,P〈0.05;后者r=0.6179,P〈0.05)。MMP-2、TGF-β1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MP-2与TGF-β1表达高度相关性(r=0.9200,P〈0.01)。结论MMP-2、TGF-β1与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MMP-2、TGF-β1表达有望阻止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程。

  • 标签: 胆道闭锁 金属蛋白酶类/分析 转化生长因子β/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DKK—1(Dickkopf—1神经母细胞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小儿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切除新鲜组织标本,其中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38例,神经节细胞瘤12例。另选取本院病理科保存正常儿童肾上腺组织11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KK—138例神经母细胞瘤,12例神经节细胞瘤及1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蛋白表达。结果DKK—1蛋白位于细胞细胞浆。DKK—1正常肾上腺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神经母细胞组织中呈阴性表达。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中DKK—1表达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织中,不同组间DKK—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257,P<0.001)。结论DKK—1神经母细胞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作为特殊分子标记物,有望应用于神经母细胞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新生儿心导管术我国开展很少,该文总结了26例新生儿心导管术,探讨了特点及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中重要性。方法新生儿患者26例,年龄5~28d,体重2300-4500g。行右室造影24例,左心系统造影20例;肺静脉楔入造影6例;其中10例行房间隔球囊造口术。结果诊断紫绀型复杂心血管畸形20例,无紫绀型心血管畸形4例。2例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内临时起搏器安装。心导管术中非致死性有意义并发症占15.3%,无死亡者。结论心导管术依然是诊断新生儿复杂心血管畸形最为准确方法;介入性心导管新生儿心导管术中将保持重要地位。

  • 标签: 心导管术 心脏畸形 新生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外科医生在胎儿出生前后对先天性胎儿畸形进行干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章医院筛杳胎儿先天性畸形进行分析,对其中可治性疾病进行干预并经外科证实,根据需要安排合适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共26例,均经外科干预并证实,给予合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可治性胎儿畸形,儿外科给予积极干预及合理治疗是可行,可避免盲目终止妊娠,符合我国优生优育政策,对发展我国胎儿外科有帮助.

  • 标签: 产前诊断 畸形 干预性研究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情况,探讨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22例患儿中,12例于急诊室早期复位成功,均为低能量创伤;入院治疗10例中,5例麻醉下行髋关节闭合复位获成功,5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急诊室早期复位入院复位治疗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8.587.8,>8岁与<8岁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6.699.1。急诊室早期复位<8岁病例治疗效果优于入院治疗年龄>8岁组。结论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要早,需尽早进行关节复位,必要时行切开复位治疗,低年龄、低能量损伤儿童具有更好治疗结果。

  • 标签: 髋关节 创伤和损伤 脱位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3(hBD-3表达,探讨hBD-3在呼吸道感染中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LPS(0.01,0.1,1,10μg/mL)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2h行RT-PCR法检测hBD-3mRNA表达,4h行Westernblot检测hBD-3蛋白表达。结果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微量hBD-3表达,LPS诱导细胞后,hBD-3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LPS诱导细胞后,随着LPS浓度增加hBD-3mRNA蛋白表达亦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剂量LPS可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D-3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推测hBD-3可能参与呼吸道对LPS最初防御反应。

  • 标签: β防御素-3 脂多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中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治患儿34例,经口服泼尼松足量治疗4周尿蛋白阴患者归入糖皮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组,尿蛋白阴患者归入糖皮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组。所有病例口服泼尼松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收集晨起中段尿,采取ELISA法检测尿液NGAL浓度,同时测得尿中肌酐(Cr)值,采用尿Cr排出量来校正单次尿NGAL水平,比较两组间尿NGAL与Cr比值表达差异。结果与SRNS组比较,SSNS组病例尿标本中NGAL/Cr比值泼尼松治疗3、4周时明显下降(P〈0.05);与SRNS组比较,SSNS组病例尿标本中β2-MG/Cr比值泼尼松治疗4周时才开始明显下降。SSNS与SRNS两组病例尿NGAL/Cr与尿蛋白/Cr比值呈正相关(r=0.510,P〈0.01)。ROC曲线下分析结果显示,用药3周后尿NGAL/Cr诊断截点为0.043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79.2%。结论SRNS患儿尿液中NGAL/Cr比值持续维持于高水平,而SSNS患儿尿液中NGAL/Cr比值泼尼松治疗后逐渐下降,且其下降时间早于β2-MG/Cr比值,提示动态监测尿液中NGAL/Cr比值,有助于早期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泼尼松治疗效应。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儿童
  • 简介:目的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病因目前不明,但其与髋关节松弛密切相关。研究通过比较DDH患儿与正常儿童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差异,以探索DDH患儿髋关节松弛原因。方法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近9对发育性髋脱位患者及正常儿童配对比较。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L1a1COL3a1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COL1a1DDH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COL3a1DDH组mRNA水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蛋白水平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DH患儿关节囊中Ⅰ型胶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较正常同性同龄儿降低,可能是导致DDH患儿髋关节松弛原因。DDH患儿髋关节松弛可能与Ⅲ型胶原含量无关。

  • 标签: 发育性髋脱位 关节松弛 关节囊 胶原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步严重损害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原因之。手术时患儿小肠长度允许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发生。

  • 标签: 肠闭锁/先天性 肌动蛋白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血载脂蛋白H(apoH)基因表达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对60例可能伴肾功能损害新生儿入院48h内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H基因表达、肌酐尿素氮与尿NAG酶活性、RBP及尿常规两次,两次间隔12~24h。结果60例新生儿中第1次尿NAG异常率83.3%,RBP异常率76.7%,apoH阳性率为73.3%;第2次尿NAG,RBP及apoH异常率分别为66.7%,76.7%,70.0%。以上3指标第1次及第2次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指标同血尿素氮肌酐异常率比较,除第2次尿NAG与血尿素氮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血尿素氮肌酐异常发生率。结论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尿RBP血apoH基因表达与NAG酶诊断价值相同。血apoH基因表达尿NAG及RBP较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管损害早期更敏感。

  • 标签: 载脂蛋白H基因表达 视黄醇结合蛋白 NAG 肾功能损害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肠套叠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儿结肠组织离子通道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HERG1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阳性率、Kv3.4钾离子通道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0%(34/40)、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离子通道蛋白呈高表达特征,可能为先天性巨结肠重要发病机制之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组织 钾离子通道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以及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蛋白3(ORMDL3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作用,并观察布地奈德(BUD)对上述两种物质水平干预作用。方法BALB/c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BUD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激发试验建立哮喘小鼠模型,BUD组每次激发前30min应用生理盐水溶解BUD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OVA溶液。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IL-13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TAT6及ORMDL3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气道病理学改变较正常组BUD组明显,而BUD组气道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BUD组IL-13水平、STAT6及ORMDL3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IL-13水平、STAT6ORMDL3mRNA表达均高于BU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TAT6ORMDL3mRNA哮喘组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32)。结论STAT6ORMDL3可能参与了小鼠气道重塑过程,BUD可能通过下调STAT6ORMDL3mRNA表达,改善气道重塑。

  • 标签: 哮喘 STAT6 ORMDL3 气道重塑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调节及对肠组织损伤影响。方法24只10日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生理盐水1mL/kg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n=8,LPS5mg/kg腹腔注射);肠三叶因子组(ITF组,n=8,重组肠三叶因子0.1mL/只+LPS5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留取远端回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肠组织TLR2、4mRNA表达。结果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LPS组均可见间质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病变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TLR2mRNA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增高(P〈0.01);而TLR4mRNA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三叶因子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mRNA表达相关。

  • 标签: 肠三叶因子 TLR 肠组织 大鼠
  • 简介: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对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6-06/2011-06收治26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睾丸肿痛或触痛,其中双侧肿大5例,左侧肿大12例,右侧肿大9例,睾丸肿痛大多出现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8d左右;阴囊彩超检查显示病变侧睾丸或附睾及精索体积增大,内回声分布欠均匀,血流丰富,少数病例同时伴有少量鞘膜积液;给予综合治疗措施,疾病可顺利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睾丸炎临床发生率较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睾丸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于脐下缘做长约1cm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术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采用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Tim-3)特异短发夹RNA(shRNA)沉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3表达,探讨Tim-3对辅助性T细胞1(Th1Th17细胞分化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PBMCs,用Tim-3特异shRNA片段沉默哮喘小鼠PBMCs中高表达Tim-3基因。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Tim-3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ThlThl7比例;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PBMCs中Tim-3mRNA表达明显升高;使用特异Tim-3shRNA沉默哮喘小鼠PBMCs后,沉默组PBMCs中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1明显升高,IL-17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特异Tim-3shRNA有效地沉默了Tim-3表达,Tim-3表达改变影响了T细胞分化。

  • 标签: 哮喘 TIM-3 RNA沉默 T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Cajal间质细胞(IC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关系。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6年8月~2007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HD患儿,取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HD组,根据取材位置不同分为狭窄段(又分为短段型常见型)、移行段扩张段亚组。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组织GDNFmRNA水平和ICC、Cx43分布,以肠套叠患儿手术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期间HD组纳入42例,对照组纳入5例。①狭窄段亚组GDNFmRNA表达较扩张段亚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扩张段亚组对照组GDNF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亚组中短段型较常见型GDNFmRNA表达低(P<0.05)。②ICC在对照组扩张段亚组主要分布于黏膜下丛肌间丛,呈现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ICC狭窄段亚组结肠组织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扩张段亚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肌间丛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移行段亚组结肠组织内ICC分布较对照组...

  • 标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先天性巨结肠 RT-PCR CAJAL间质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NK细胞表面受体CD107a表达,为深入了解EBV-HLH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EBV-HLH、未接受过化学免疫治疗住院患儿为EBV-HLH组,选取年龄、性别与EBV-HLH组11匹配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穿孔素及CD107a表达。予IL-2刺激后再次测定CD107a表达情况。结果EBV-HLH组正常对照组各8例。①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NKp30、NKp46、NKG2D、DNAM-12B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56+NK细胞穿孔素表达CD8+T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IL-2刺激前CD107a、CD107a/K562、CD107a/2B4/P815、CD107a/NKG2D/P815CD107a/2B4/NKG2D/P815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EBV-HLH组IL-2刺激前后CD107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IL-2刺激前后CD107a、CD107a/K562CD107a/NKG2D/P815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HLH患儿NK细胞对IL-2反应出现异常,可能与EBV-HLH发生有关。

  • 标签: NK细胞 EB病毒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