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北京肿瘤医院和美国伟伦公司在科研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国内首家“绿色汞医院”签字暨捐赠仪式,美国伟伦公司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汞血压计和汞体温计,这标志着北京肿瘤医院已率先成为“绿色医院”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目前,这批医疗器械已经应用于临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 标签: 北京肿瘤医院 捐赠仪式 医务工作者 绿色医院 医疗器械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瘤操作技术是实施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双视气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探讨双视气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应用双视气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208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传统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1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早期肠梗阻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直肠癌复发率。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52.0mmvs.129.6mm)、术中出血量更少(81.0mlvs.146.5ml)、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早(59.5hvs.83.6h)、住院时间更短(11.天3vs.15.6天)、切口感染率更低(0.96%vs.5.06%)、早期肠梗阻发生率少(0.48%vs.4.4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肠癌复发率、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手术视野好、切口短、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双视免气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安陆德荷一号矫形器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陆德荷一号矫形器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陆德荷一号矫形器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h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及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及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及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h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最终疗效不如A、B组。B组

  • 标签: 骨关节炎 矫正装置 临床方案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宫颈癌并于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患者104例,随机平均分为甲醛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前组给予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局部治疗,后者给予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甲醛组共治愈患者24例(46.2%),显效21例(40.4%),好转4例(7.7%),无效3例(5.7%),总有效率94.3%,未发现直肠溃疡和穿孔;对照组共治愈患者18例(34.6%),显效17例(32.7%),好转6例(11.5%),无效11例(21.2%),总有效率78.8%,甲醛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84,P〈0.01)。结论: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稀释液是治疗宫颈癌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4%甲醛溶液 宫颈癌 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总结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结果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成功完成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和二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2.5±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6±6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6~41枚,平均(23.6±6.2)枚.所有大体标本术后病理均显示上、下切缘阴性,肿瘤浸润深度T1~T3,术后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4例.3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局部复发,腹腔及远处转移,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肿瘤种植.结论不接触原则、整块切除、切口保护、安全切缘、血管处理、锐性分离、操作由远及近等瘤技术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 标签: 无瘤技术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随访
  • 简介: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TIMP-1的作用机制是否包括其降低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方法:对TIMP-1表达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TIMP-1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到MCF-7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TIMP-1蛋白的表达;在血清培养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质粒转染克隆与TIMP-1稳定表达克隆凋亡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的克隆相比,TIMP-1转染克隆中TIMP-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照克隆细胞相对凋亡率为(7.18±1.12)%,TIMP-1表达克隆T10和T13相对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39)%和(1.07±0.9)%(P〈0.05)。结论:TIMP-1过表达降低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

  • 标签: TIMP-1 无血清培养 MCF-7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评价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 简介: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8.4-10.9cm、9.6-12.7cm、11.1-14.3cm、12.4-15.7cm、13.6-15.9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cm、12.7-16.3cm、13.4-17.6cm、14.9-18.4cm、15.1-18.5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1-2)至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4-5)和L5-S1节段则分别为2°-4°�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晚期肿瘤患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存在骨转移。虽然多数骨转移患者的治愈希望已非常渺茫,但是不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方面的差异却有天壤之别。

  • 标签: 骨转移癌 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 骨转移患者 疾病认识
  • 简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脑肿瘤细胞中某些基因的高甲基可以用来标记肿瘤预后,甲基后的沉默产物可作为化疗反应的生物标记分子,而对DNA甲基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总之,在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DNA甲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肿瘤甲基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脑肿瘤 DNA甲基化抑制剂 表观遗传学 肿瘤预后 高甲基化 肿瘤细胞
  • 简介: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中居第6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胆囊癌因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1]。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被视为胆囊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合理地施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消化道肿瘤 胆囊底 根治性手术 残胃癌 胆道系统
  • 简介: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发病率随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变化较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每年每10万人口中鼻咽癌发病率小于1例,不过,中国南方沿海某些地区每年每10万人口罹患鼻咽癌可高达25~50例,发病率最高的是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约为3:1。

  • 标签: 鼻咽肿瘤 整合治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 简介:早些日子.受邀参加了中国医院协会在上海举办的”2007院长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很应时.为了”优化医疗执业环节.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问题导向作逆向推理.可以说当下医息关系不怎么和谐.执业环境比较恶化。会上披露了一些伤医毁院的恶性医患纠纷案件.让人闻之色惊.因为许多案件的起因不是技术过失.也不是道德缺失.而是病家的过度期许和偏激逻辑。来自病人的义愤是如此表述的:

  • 标签: 医疗执业 和谐医患关系 院长论坛 中国医院 执业环境 医息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transo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结论p73基因甲基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P73基因 甲基化 去甲基化 MSP RT-PCR
  • 简介:癌症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GLOBOCAN2012[1]预计,2015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达339万例,死亡病例达246万例,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攀升,到2030年预计将分别将达到501万例和386万例。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与日俱增,2012年我国新发病例约25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恶性肿瘤病例 卡培他滨 错配修复蛋白 早期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肝癌患者个体诊治的经验。结果53例中手术切除35例,其中肿瘤位置较深而术中无法扪及18例,15例联合B超定位,3例术中体内标志联合CT/MRI定位。2例手术切除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微创治疗18例,其中射频消融术(RFA)13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例。手术切除组和微创治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71.3%;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3%、24.5%、37.1%和17.4%、31.8%、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乙肝病史,同时结合多种检查及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术中B超和体内标志联合CT/MRI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小肝癌的治疗应制定个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小肝癌 肝切除 射频消融 诊断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胃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PD-L1、PD-1和hMSH2、hMLH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各临床病例特征均无相关(P>0.05)。hMSH2、hMLH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PD-L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相关(均P<0.05),PD-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均无相关,PD-L1表达与PD-1无相关(P>0.05)。结论依据错配修复缺陷基因及PD-L1表达水平选择性阻断PD-L1/PD-1免疫检查点有望成为胃癌个体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胃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免疫治疗
  • 简介:抑癌基因PTEN在肿瘤中的缺失、突变是导致该基因在肿瘤中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由于甲基导致的尸孢Ⅳ基因沉默,同样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TEN基因甲基在肿瘤中的表达,将会对研究肿瘤的致癌机制、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基因治疗奠定一定基础。

  • 标签: PTEN 甲基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