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翼状胬肉术中采取干预措施术后眼表修复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通过82例(88只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干预组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采取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全程覆盖角膜、20%乙醇棉签辅助角膜上皮残存胬肉组织清除、手术区域结膜组织整复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自觉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干预组眼表组织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中采用干预措施,加强眼表组织保护,有利于早期眼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不适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预 眼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结膜瓣泪膜稳定性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稳定性,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微信等方式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延伸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护患关系影响。方法将1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第一周开始电话回访,以后分别于两周、一月、三月、六月、一年回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一年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人数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遵医行为人数及满意度调查,明显好于对照组,再入院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掌握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延伸护理服务 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指导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1,25(OH)2D3高糖诱导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BRECs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高糖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和50nM,1,25(OH)2D3。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PI/Hoechst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比于正常糖组,高糖组中VEFG水平和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而在高糖处理组中表达水平远远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细胞凋亡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经过1,25(OH)2D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BRECs中VEGF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

  • 标签: 维生素D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题名,是论文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主要特定内容最恰当、最简明词语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最恰当词语反映论文特定内容,把论文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作用。

  • 标签: 论文题名 科技期刊 逻辑组合 首字母缩写字 科学技术期刊 副题名
  • 简介:目的观察上调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上颌窦黏膜创伤修复影响。方法以慢病毒(LV)为表达载体,上调IL-10表达(LV-IL-10)。实验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LV-IL-10治疗组和LV-GFP注射组(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制作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模型。在创伤前3d,各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LV-IL-10和LV-GFP。于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取再生上颌窦内侧壁黏膜,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染色法观察创伤后第10天再生黏膜形态特征。结果在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再生上颌窦黏膜中,LV-IL-10治疗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较轻,且IL-6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6、IL-8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但3组间再生上颌窦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创伤修复动物模型中,上调IL-10表达可以抑制再生黏膜中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再生黏膜组织重塑。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创伤修复 白细胞介素10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青少年低度数近视及视疲劳症状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于2015年6月至9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眼科门诊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用药情况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托吡卡胺组,施图伦组,每组40例80眼,分别比较三组用药前与用药后一月裸眼视力与屈光状态,根据视疲劳问卷调查表评估用药前后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1)裸眼视力:施图伦组及托吡卡胺组较治疗前裸眼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视度数:施图伦组较治疗前矫正度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卡胺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3)视疲劳症状:施图伦组视疲劳症状改善37例,总改善率达92.5%。对照组及托吡卡胺组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图伦滴眼液能显著改善近视患者视疲劳症状,对于低度数近视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 近视 视疲劳
  • 简介:验光目的在于获得清晰视力,舒适阅读跟持久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久视力。双眼平衡方法包括,棱镜分离法,交替遮盖法,偏振分离法,以及偏振红绿法等。

  • 标签: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法 偏振分离法 偏振红绿法 双眼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手术治疗虹膜缺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所诊治虹膜缺损患者24例,24例患者均行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手术,针对性该手术不同类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虹膜缺损范围和程度选择并放置合适型号带虹膜隔张力环,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张力环、人工晶状体偏位、移位,晶状体囊袋损伤及瞳孔阻滞等现象。结论囊袋内植入带人工虹膜张力环治疗部分或完全虹膜缺损,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开辟了该类疾病治疗新思路,手术期间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带虹膜隔张力环 虹膜缺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文字语言,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文献重要内容短文。本刊每篇论著需附简短英文摘要,包括4个要素,即“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不宜超过25个实词。写作要求如下。

  • 标签: 英文摘要 写作 文字语言 英文语法 文献
  • 简介:当你在工作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在工作中受伤。这不仅仅是说让自己不在一时收到伤害,更是要注意不要让这种身体损伤伴随你以后生活。工作中造成身体劳损会使你在以后得工作中能力下降,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在用同等收入来维持你家庭支出。因此你应当尽量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工伤,时刻注意保护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万万不可在安全方面耍滑头,

  • 标签: 自我保护 工作环境 安全第一 万不可 家庭支出 激光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中应用。方法2015年7月-12月,我院危重症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19.8‰降低至实施后6.5‰。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状况,既保证了病人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小组干预 外出不归 安全管理
  • 简介: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 简介: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并观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表达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STZ(55mg/kg)。末次注射后7d检测血糖浓度。糖尿病诱导成功小鼠和正常小鼠继续饲养3~5mo。实验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病理组织观察,并利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血管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检测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结果:视网膜组织病理观察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数目明显比同月龄正常小鼠多。同时,与同月龄正常小鼠相比,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表明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在5月龄时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期间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斜视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斜视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斜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儿童屈光状态变化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先天性白内障临床中并不少见,是造成儿童视力障碍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术后视力矫正,屈光误差矫正及预测,术后弱视治疗,以及其发病高危因素和可能致病基因等,一直是眼科界关注焦点内容。本文从临床研究及基因研究两方面综述先天性白内障研究进展。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临床 基因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下睑内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内带睑板缝合矫正内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矫正。结果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下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下睑内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下睑内翻倒睫 皮内带睑板缝合 美容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泪小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28例化脓性泪小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泪小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泪小管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第3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但不合并泪小管阻塞。第4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及泪小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同时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性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泪小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组泪小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泪小管阻塞。结论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泪小管切开和/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 标签: 化脓性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酶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酶B基因敲除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酶B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机制及颗粒酶B可能对其影响途径,为研究颗粒酶B抑制剂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作用,为临床探索新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