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对斜面低温保藏法、胶塞封口保藏法和石蜡油保藏法在180d里保藏50种野生大型真菌和16种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评价,期间每隔45d对菌丝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胶塞封口保藏法对大部分保藏菌株的保藏效果都比较好,只有脐顶小皮伞保藏效果比较差。斜面低温保藏法比较适合短期1~2个月保藏菌株。石蜡油保藏法对菌丝活力有较大影响,但适合长时间保藏菌株。

  • 标签: 菌种保藏 大型真菌 菌种活力
  • 简介:从土壤中筛选的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的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的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药剂 水稻 病害 药效
  • 简介:选用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阿维菌素1.8%乳油1500mL/hm2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1.3%、90.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用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或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于水稻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兑水6750L在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 标签: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 简介:为探讨TATPTD对苏云金杆菌鞘翅目特效基因CryA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在实现了融合基因TATPTD-Cry3A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基础上,以甘薯小象甲为生测对象测定了原核表达产物PTD-Cry3Aa与Cry3Aa的毒力。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Cry3A和PTD-Cry3Aa包涵体初提物均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有杀虫活性,且表现出一定毒力增效作用,对成虫的增效倍数为2.01倍,对幼虫的增效作用更加明显,达到3.19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甘薯小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ry3Aa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 甘薯小象甲
  • 简介:综述目前应用于水稻的主要转基因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育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育种策略,以期为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水稻 变异 育种策略
  • 简介:通过对番茄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其叶片中几种保护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PAL)活性即开始低于对照,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15d之后,活性又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一直持续到第30d,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多酚氧化(PPO)活性变化受线虫侵染的影响较小,在试验期间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在接种后第1d即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至第7d的时候恢复至对照水平并持续至第30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d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因此,POD活性可以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根结线虫的一项指标。

  • 标签: 番茄 根结线虫 叶片 保护酶活性
  • 简介:采用抑制法,选用五种块茎土豆、红薯、茨菇、芋头、莲藕提取植物酯,测定了总酯活力和比活力大小,结果显示土豆、茨菇、莲藕的酯活力分别高达8.4623、8.7437、7.4910,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探索其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最佳条件,对5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测定3种植物酯对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最低检测限(LOD)。3种植物酯对受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均有良好的敏感性,且最低检测限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因此,这几种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用

  • 标签: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酯酶活力
  • 简介:对引进加工番茄材料进行分离研究,摸索出分离材料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回交转育和自交分离优选单株相结合的方法,将分离材料的雄性不育基因和苗期连锁标记性状转育到优良自交系材料中,同时保持其他农艺性状不变。对转育组合少量制种,并安排区域适应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优选组合产量均高于对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加工番茄 雄性不育 回交转育
  • 简介:(四)植病流行的系统观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的特

  • 标签: 流行学 寄主植物 曲线斜率 接种量 接种体 协生作用
  • 简介:为明确制革下脚料解物对菠菜、番茄、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影响,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制革下脚料解物能显著降低菠菜、番茄、黄瓜上的几种病害的病指。在对制革下脚料的无害化循环利用的同时,可以降低蔬菜病害的发生,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 蔬菜 病害
  • 简介: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螟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本文是在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