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近年以来,其反封建文化启蒙的任务,特别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研究者流传着近代文化变革三阶段的论点。所谓“三阶段”,即指中国跨入近代社会以后,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冲突,中国的旧文化节节败退,发生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文化的物质层面发生了变革,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文化的制度层面发生了变革,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又发生了变革。这三个阶段递次演进,由浅入深,构成了中国近代首尾相贯,连绵不断的文化变革进程。五四新文化运动触及了社会最深处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因此,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深刻、最猛烈的撞击。这一撞击是如何发生的?它的背景和结果究竟如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文化选择?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 文化选择 五四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同舟共济》杂志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冯东书先生的《改革以前为什么总是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一文,坦率地说,这篇文章的基本立论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说没能把为什么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冯先生商榷,希望冯先生不要认为我是在和他“过不去”。

  • 标签: 五四知识分子 毛泽东 五四时期 工农群众 五四运动 李大钊
  • 简介:以往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著一般认为,五四运动前中国已出现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正是他们发起领导了五四运动。李坚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三期撰文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准

  • 标签: 共产主义思想 辽宁大学 国外留学 九二
  • 简介:知识分子在延安经历了从自由言说到整风改造两大阶段,其间在党的政治整合下完成了在思想意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扣阶级归属上的群体转型。这一转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政党、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上的政治选择趋向。

  • 标签: 延安 知识分子 政治整合 群体转型
  • 简介: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网络调研、个别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就业状况、社会参与几个方面的群体特征,对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当代青年 知识分子 群体特征
  • 简介:准确把握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是进一步研究该群体的前提和基础。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到过延安,以救国的革命理想为指导,并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其基本特征是:来源面广,背景复杂;知识层次高,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初步实现了与工农结合以及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变:实现了延安各界知识分子的团结。

  • 标签: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 延安大学 鲁艺 抗大
  • 简介:世界的历史,由人来书写,改变历史的力量,也在每个人的身上。青年,在中文里开始应用广泛,应从五四爱国运动算起。而青年的历史作用,在我国古代以至于五四运动前,是一直被略微忽视的。原因很多,既有封建体制'三纲五常'的约束,又有青年人和成年人间巨大的代沟所致。于是青年一直作为成年人的复制品,默默地在中国晚清历史

  • 标签: 永远精神
  • 简介:<正>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岁月匆匆,七十年流逝。那个时代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还在闪耀,凝聚升华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仍为人们所继承。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本文试对“五四”精神及其继承发扬作一简略论述,以作纪念。

  • 标签: 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 李大钊 思想
  • 简介:天津在五四运动中虽不是全国斗争的重心,但它以自己独有的特点,对全国运动起了重大推动和影响作用。五四运动在天津产生了周恩来、马骏、于方舟、郭隆真、邓颖超等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青年先进分子。他们在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和争论中,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天津播下革命火种。

  • 标签: 五四运动 天津 周恩来与觉悟社
  • 简介: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青春的主基调,高扬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开启了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社会担当精神。研究五四运动,不仅要挖掘五四精神的精髓,而且还要把握五四精神的特征。五四精神具有开创性、求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内在特征。这些特征对此后几十年的青年运动有着车辙般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现代中国的三次革命中,历代青年继承了五四精神的精髓,勇于担当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必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进取;必须以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当代青年发展的精神力量。

  • 标签: 五四运动 精神特征 青年发展 精神力量
  • 简介:近20年来,多数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向来强调其“新”的一面,至于它和传统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之外,其余便很少涉及。其实,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接受上。如果没有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历史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 简介:群体围攻事件,这里特指由公安民警执法活动这一刺激因素作用于某一群体而产生的破坏性聚群行为或聚偏行为,其群体思维对围攻事件的发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通过控制、利用群体思维来应对与防范群体围攻事件.主要措施有:加强服务、引导与信息工作,控制观望、围攻群体的形成;利用群体思维,促使观望群体向有利方面转化;合理配置力量,消除围攻情境;做好善后事宜,防止新一轮群体围攻再度发生.

  • 标签: 群体围攻事件 群体思维 民警 防范
  • 简介:内部政治效能感是政治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并吸引了学界大量的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在分析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时多从态度倾向和个体属性特征层面进行探究,较少从个体知识素养这一角度切入,而且传统对于城市居民知识素养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误。本文基于1994年和2014年的中国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调查数据并借助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采用新的测量指标探究居民知识素养对其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政治效能感与知识素养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居民的知识素养越高,其内部政治效能感越强,且青年群体知识素养对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同样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知识素养对于居民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有显著增强,青年群体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 标签: 政治效能感 内部政治效能感 知识素养 青年群体
  • 简介:五四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都期望通过建立社团,来达到更新自我和社会的目的,但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社团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来。本文即以恽代英在五四时期的社团组织实践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力图勾画出一条从以"良心"为组织支撑,到以"主义"为组织支撑的线索,从而揭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组织意识的觉醒是其社团实践困境的自然结果,并为解释20世纪20年代初知识分子纷纷转向"主义"的现象提供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 标签: 五四时期 恽代英 组织困境 良心 主义
  • 简介: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尔后的局面,深刻表明近代中国已经失去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富强的历史机遇。经过痛苦的探索,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 标签: 李大钊 民主与科学 五四爱国传统
  • 简介:1784年9月,康德在回答德国《柏林月刊》“何为启蒙”的问题时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思想启蒙就要启发和激励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把人从恐惧、迷信和盲从的混沌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人的个体意识,使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自我负责、真正自由的个人。“勇于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认识”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 标签: 科学精神 遗产 五四 继承 《柏林月刊》 混沌状态
  • 简介:五四运动距今已整整八十年了。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使之具有更新的内容,达到更高的境界,是时代对我们这一代青年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肩负的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

  • 标签: 五四精神 时代内涵 五四运动 邓小平理论 五四时期 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