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系膜动脉肠系膜动脉间的吻合血管,对维持结肠术后吻合口和残留结肠的血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吻合血管的研究正面临命名混乱、数据变异大、研究方法多样和信息记录不完整四大困境。边缘动脉的存在已被广泛证实,对血供代偿的意义也得到相关研究者的充分认可;反观Riolan弓,随着历史发展,其内涵不断改变,已无法准确指代特定结构。建议摒弃Riolan弓等引起较多争议的名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详细记录吻合动脉的细节,以提高不同研究结果间的可比性。研究吻合血管的意义在于帮助发现潜在的血管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术区内血管进行恰当的处理,为外科精细化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血管 边缘动脉 Riolan弓 侧支通路 高位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定量评估兔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66只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3只,每组分为11个时间节点,每时间节点3只。实验组开腹结扎前肠系膜动脉主干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结扎。使用3.0 T MR行IVIM检查,扫描结束后进行病理标本采集及制作。对影像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IVIM参数值(f值、D值、D*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将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当肠系膜缺血2 h左右时,实验组f值和D值低于假手术组(D值约<1.0×10-3 mm2/s,f值约<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此时缺血仅累及肠壁黏膜层。当肠系膜缺血达到4.5 h左右时,f值及D值进一步降低(D值约<1.0×10-3 mm2/s,0<f值<0.1),D*值降低,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病理结果显示肌层受累。当肠缺血时间达到5.5 h时,f值近似于0,D值升高(约>1.0×10-3 mm2/s),D*值较前大致相同,D值及D*值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缺血肠壁结构破坏严重甚至累及肠壁全层。结论IVIM定量参数中f值及D值能够反映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AMI的早期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为临床评价AMI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肠系膜缺血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新西兰兔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肠系膜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参与研究,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以肠系膜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之后对比例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以肠系膜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较为彻底地清扫淋巴结,且手术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康复速度快。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 简介:摘要该研究对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SMAE)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对肠系膜动脉血栓抽吸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再通时间为25~50(35±8)min,术中失血均小于150 ml,抽出栓子长度1~4 cm。7例经抽吸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合并动脉硬化狭窄,结合支架植入治疗后血管完全通畅,所有病例无动脉损伤、远端栓塞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肠坏死7例,部分小肠(长度约25 cm)坏死1例,经剖腹坏死肠切除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2次随访,均无肠缺血再次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SMAE患者,未发生肠坏死以前,采用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可高效快速清除血栓,恢复肠道血流,改善病情,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限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总结研究。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1例合并便血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CTA发现肠系膜动脉闭塞,接受了1 min停循环的孙氏手术,术后管理困难,最终治愈出院,随访2年,复查满意。合并肠系膜动脉闭塞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条件允许时,尽快开始手术,术中可以采用1 min停循环技术,术后管理难度极大,需要充足的耐心和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坏死的临床经验,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结果46例患者30 d总病死率为19.6%,其中肠切除肠造瘘组30 d病死率为12.1%,一期肠吻合组30 d病死率为38.5%。单因素分析显示反跳痛阳性(P=0.025)、平均动脉压(MAP)>105 mmHg(P=0.04)、心率<120次/min(P=0.04)以及Fullen肠管缺血分级(P=0.03)影响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坏死预后。结论反跳痛、MAP、心率、Fullen分级以及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预后。肠切除肠造瘘术预后优于肠切除吻合术。

  • 标签: 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5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保守组(n=24)和手术组(腔内支架组+开放手术组,n=11)。其中保守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腔内支架组(n=10)患者采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开放手术组(n=1)患者行肠系膜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形术+回肠切除术治疗。分析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YOO分型、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夹角、住院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随访结束时对两组间的肠系膜动脉的血管重塑率进行分析。此外,对肠系膜动脉腔内支架的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进行研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YOO分型中的IVS型显著多于保守组;而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保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手术组。腔内支架组患者均无肠坏死发生。随访24个月,手术组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血管重塑率高于保守组;腔内支架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为87.5%,二期通畅率为100%。1例保守组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了肠系膜动脉夹层动脉瘤,转行腔内治疗。结论临床上大部分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对于腹痛持续加重同时YOO分型为IVS型患者,如果不伴有腹膜炎的严重表现,建议尽早行腔内支架置入开通血运,同时,肠系膜动脉支架具有较理想的远期通畅率及血管重塑率。

  • 标签: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血管重塑 支架 通畅率 肠系膜上动脉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带挤压(UCM)后早产儿肠系膜动脉(SMA)血流参数变化及其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共88例,分别纳入UCM组45例及早结扎脐带(ECC)组43例,于第1次喂养前15 min(餐前)和喂养后60 min(餐后),采用GE 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SMA血流参数:如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时间平均流速(TAM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比较2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体质量、SMA血流参数变化、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UCM组和ECC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产前血红蛋白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MA各血流参数中,除RI外其余各参数均为UCM组高于ECC组,但仅餐前TAMV[(24.74±11.47) cm/s比(20.24±7.71) cm/s]、餐后TAMV[(42.11±15.74) cm/s比(28.31±9.99) cm/s]及TAMV的增加幅度[(13.89~20.86) cm/s比(5.31~10.82) cm/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PSV的升高及PI的下降与达足量喂养天数呈负相关(均P<0.05)。4.UCM组早产儿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11.75±7.36) d比(13.38±8.12) d]及喂养不耐受发病率[13.3%(6/45例)比20.9%(9/43例)]均低于E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CM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红蛋白,改善SMA血流,可能对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有益。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婴儿,早产 脐带挤压 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喂养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对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ISMAD)假腔的修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50例行腔内治疗的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裸支架植入组(29例)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夹层完全重塑率、支架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纯裸支架植入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夹层完全重塑率为分别为13.8%(4/29)、51.7%(15/29)、75.9%(22/29),低于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71.4%(15/21)、85.7%(18/21)、100%(2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17、6.27、4.06,P值分别为0.001、0.012、0.044),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夹层完全重塑率分别为82.8%(24/29)、100%(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126)。两组间支架通畅率及症状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治疗ISMAD疗效确切,单纯裸支架植入虽然短期内夹层完全重塑率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单纯裸支架植入治疗夹层完全重塑率逐渐升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营养治疗的护理。通过NRS2002对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该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AG得知患者为轻中度营养不良。通过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人体组成分析来制订适合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心理护理着重于心理干预应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营养治疗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道营养 护理 个案
  • 简介:摘要胰腺或邻近部位的肿瘤局部侵犯包绕肠系膜动脉时,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的根治性手术仍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然而,直接切除肠系膜动脉并原位重建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近年来,自体小肠移植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技术融合了器官离体保存技术和小肠移植技术,首先将肿瘤及受累器官整块游离、切除、移出体内,并于体外快速灌洗,低温保存后在工作台清除病灶,最后将正常小肠移植回体内进行血管吻合和消化道重建修复。这一技术突破了肿瘤包绕肠系膜动脉时不能切除的手术禁区,在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小肠结构的完整性和消化吸收功能,但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术后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项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自体小肠移植 动脉切除及重建
  • 作者: 王娟 高庆坤 王云帆 张卫光 顾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144 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精准诊治中心,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北京 100144,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精准诊治中心,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北京 1001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影像及腹腔镜外科器械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直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认识逐步加深,术前分期更加准确,TME手术平面更加精准,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改善了远期生存。同时,自主神经系统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排尿和性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正确认识直肠系膜及盆腔的解剖结构,是成功施行TME手术治疗的前提。因此,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直肠系膜的基本概念及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影像、外科及病理多学科角度,对临床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 标签: 直肠系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且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组采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2年复发率与转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肠道开放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4/48)低于对照组(29.17%,14/48),P<0.05,但随访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期间保留左结肠动脉,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保留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ISMAD)患者CT血管成像(CTA)Riolan弓的显示率、管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76例临床资料及腹部CTA资料完整的ISMAD患者作为ISMAD组,其中男69例、女7例,年龄39~78(55.0±8.6)岁;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同一医院150例腹部CTA无异常发现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1例、女59例,年龄20~83(54.2±13.2)岁。基于CTA影像评估并比较2组观察对象完整Riolan弓的显示率及其管径的大小;按Yun分型标准将ISMAD组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比较Riolan弓显示率与管径在不同Yun分型间的差异。结果ISMAD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585);ISMAD组男性占90.8%(69/76),高于对照组的60.7%(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P<0.001)。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的显示率分别为84.21%(64/76)和31.33%(47/150),其中男性分别为85.51%(59/69)和34.07%(31/91)、女性分别为5/7和27.12%(16/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管径分别为(2.61±0.58)mm和(2.14±0.35)mm,ISMAD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01)。ISMAD组不同Yun分型患者Riolan弓显示率及管径分别为:Ⅰ型75%(18/24)和(2.35±0.44)mm,Ⅱa型76.92%(20/26)和(2.40±0.33)mm,Ⅱb型19/19和(2.86±0.65)mm,Ⅲ型7/7和(3.20±0.66)mm。不同Yun分型间总体比较,Riolan弓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6,P<0.001);Ⅱb型和Ⅲ型的管径分别高于Ⅰ型和Ⅱ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SMAD患者的CTA Riolan弓显示率明显高于非ISMAD对照者,且管径增粗明显,间接验证了Riolan弓在ISMAD中的代偿作用;Riolan弓管径的大小可用于评估ISMAD管腔狭窄的程度。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Riolan弓 影像学分型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胃窗超声造影在小儿肠系膜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儿童,其中检查结果为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患儿20例作为试验组,检查结果无异常的正常儿童20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各项指标和准确性。结果:对患病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超声造影指标进行比较,相比参照组,试验组儿童SMA-AA和DD指标更低,D前/D夹和十二指肠反流发生率更高,p<0.05;对胃窗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胃窗超声造影在小儿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结果准确,能够及早发现病症并接受治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窗超声造影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行肠系膜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130例60岁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肠系膜动脉结扎的位置分为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其中高位结扎组65例,低位结扎组6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低位结扎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高位结扎组[(197.54±13.35) min比(171.08±13.48) min,t=-8.615,P<0.05];低位结扎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高位结扎组[(51.32±7.79) h比(66.83±7.93) h,t=3.156,P<0.05];低位结扎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高位结扎组[(8.12±1.78) d比(9.92±2.49) d,t=4.725,P<0.05];低位结扎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高位结扎组[3.07%(2/65)比9.23%(6/65),χ2=6.385,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行肠系膜动脉低位结扎在根治性清扫的基础上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的优势。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下动脉 高位结扎 低位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对监测和评估兔小肠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肠壁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行外科手术结扎第2~5支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以及相应肠管两端供血血管,随后分别于6个时间点(1 h、2 h、3 h、4 h、5 h、6 h)进行MR T2-mapping成像,每个时间点3只。扫描完成后分别对3只兔施行安乐死,取出肠系膜动脉弧形血管网第3分支所供应的肠管病理标本,评估小肠肠壁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特征变化。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开腹不做结扎处理。各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定量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时间点T2值的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高斯拟合模型对T2值与缺血时间点进行拟合,显示小肠缺血肠壁的演变规律,并用病理组织学进行相关验证。T2值与缺血时间点间的拟合方程为f(x)=145×exp{-[(x-3.475)/4.297]2},拟合系数R2=0.79。结果实验组6个时间点的T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T23h与T21h、T22h、T25h、T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进展,T2值先升高后降低,前3 h病理表现以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影像上缺血近3 h时的T23h值达到峰值(151.50±2.90)ms;缺血4 h时肠壁损伤到达肌层,此时出血面积大大增加,T24h值降为(142.50±4.30)ms,此后T2值持续降低。结论MRI T2-mapping定量成像有助于定量评估AMI小肠肠壁损伤,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T2-mapping 定量技术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肠系膜缺血 新西兰兔模型 小肠肠壁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导致人们健康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在健康意识日益深入的情势下,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人体生理状况成为迫切需求。血压、脉搏和体温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生理指标,在临床上通常作为检查疾病与判断医疗成效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人体 健康监测 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