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先天巨结肠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先天巨结肠患儿根治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方法收集19例我院再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表现、根治术的手术方式、术后治疗等资料,并总结分析其再手术原因。结果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术后反复便秘,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穿孔,肠粘连肠梗阻,输尿管损伤,术后肠套叠。结论术后反复便秘、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是导致先天巨结肠患儿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术前结肠造影、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是判断巨结肠病变肠管范围的重要依据,病变肠管切除不足是导致便秘复发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耳前瘘管患儿感染期换药护理。方法对感染期先天耳前瘘管患儿脓肿切开、冲洗、引流、换药、。结果感染期先天耳前瘘管患儿伤口顺利愈合。结论对感染期先天耳前管患儿进行有效的切开、冲洗、引流、换药,可以明显缩短换药时间,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先天性耳前瘘管 脓肿 切开 换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活动,对诊断对象存在的先天血管环问题加以判断,充分提升该问题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临床医学资源的方法来完成整个研究活动,对25例存在先天血管环问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对其具体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25例诊断对象中,仅有1例漏诊情况,剩余24例均被有效检出,同时23例研究对象属于完全性血管环,具体20例是右位主动脉弓,只有3例为双主动脉弓,3例对象的问题是不完全性血管环情况。在完成证实活动之后,有1例为不完全血管环引产,剩余1例为双主动脉弓。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活动,可以帮助精准地对产妇的情况进行诊断,尤其是本文研究的这种先天血管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完成分型处理工作,结合使用多普勒技术可以帮助控制漏诊问题。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环 产前诊断 超声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耳前瘘管复发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例术后复发先天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天耳前瘘管复发的手术处理方法。结果15例愈合,愈合率93.75%。结论治疗先天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有效途径为手术,而彻底切除残余瘘管及上皮组织是防止再复发的重要方式。

  • 标签:
  • 简介:1先天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定义与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循环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减少,新生儿ANC<2.5×109·L-1,~12月龄婴儿ANC<2.0×109·L-1,>1岁的儿童或成人ANC<1.5×109·L-1[1,2]。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1.5×109·L-1,并且持续时间>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ANC<0.5×109·L-1,并且持续时间>3个月,伴有高感染风险或潜在恶变倾向,可诊断为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造成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包括: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外周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多(如感染或脾隔离)和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多由自身免疫引起),其中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或释放减少的患者更易发生反复感染[3]。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重型先天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N)、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CN是由先天基因缺陷引起的以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循环ANC减少,可呈持续性、间歇性或周期性。根据ANC减少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ANC分别为<0.5×109·L-1、~1.0×109·L-1和~1.5×109·L-1)。除血液系统外,还可累及其他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胰腺、皮肤和肌肉等。与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比,除ANC偏低以外,SCN具有早发的反复感染、骨髓粒细胞成熟障碍等特征[1]。

  • 标签: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先天性 遗传异质性疾病 外周血循环 粒细胞生成 细胞绝对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心脏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669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诊断,对27例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病例做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证实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重要性。结果产前超声筛查异常病例27例,经过临床证实25例,超声诊断率92.5%,假阳性2例,假阳性率0.74%,漏诊2例。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前检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儿童先天脑积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神经系统畸形疾病,普遍定义为从出生后12月前诊断的脑室内脑脊液异常蓄积伴脑室扩张。相关数据报道称儿童先天脑积水的死亡率颇高,可达到87%。为了儿童先天脑积水患者的生命安全,便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从现状来看,针对儿童先天脑积水患儿,通常会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本课题重点对手术治疗儿童先天脑积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先天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建议。

  • 标签: 手术治疗 儿童先天性脑积水 脑室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先天心脏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从2011年至2017年在我院行先天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收集其中6例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患儿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有肠管血供不佳、吻合口张力过大、盆腔感染、吻合口缝合不佳等。结论一旦确诊吻合口瘘,需要立即处理,经禁食、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无好转,则应及时再次手术治疗,一般需暂时行肠造瘘术。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 吻合口瘘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心脏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分析先天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后果以及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等。结果通过护理患者的症状减轻,有良好的迹象,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痊愈15例(占50.00%),有效8例(占26.67%),部分有效6例(占20.00%),无效1例(占3.33%),护理有效率为96.67%。结论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先天梨状窝瘘的诊治逐步向微创方向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对于先天梨状窝瘘的相关诊疗的进展及特点,为研究先天梨状窝瘘提供科学的治疗参考。

  • 标签: 先天性梨状窝瘘 内镜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口腔科收治的先天缺牙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口腔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总治疗有效率、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改善幅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修复有助于提高正畸治疗先天缺牙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心脏病患者共19例,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予以特殊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特殊护理
  • 简介:先天巨结肠是引起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发病率高达(1∶5000)~(1∶2000),成人巨结肠发病较少,占先天巨结肠发病率的4%~5%[1]。不典型成人巨结肠先保守治疗,但半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往往并发顽固性便秘、肠梗阻、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往往需要手术干预治疗。我科收治1例先天巨结肠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保守治疗 腹腔镜辅助 顽固性便秘 小儿便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先天小儿唇腭裂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先天小儿唇腭裂患儿中选择56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则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组依据为信封法。结果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理想(P<0.05)。结论在先天小儿唇腭裂手术围术期为患儿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天性小儿唇腭裂 围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技术在先天缺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先天缺牙的患者94例,对94例患者采取口腔修复技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94例患者中,治愈67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5%;治疗之前,语言功能为(5.78±0.93)分,咀嚼功能为(4.92±0.75)分;治疗以后,语言功能为(8.14±1.05)分,咀嚼功能为(8.41±1.02)分;临床治疗以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高于治疗之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缺牙采取口腔修复技术治疗,可以使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口腔修复技术 先天性缺牙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