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并发IgA肾病临床及其病理特征展开探究分析。方法:主要针对患有原发性膜性肾病并发IgA肾病的三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三例患者有一例患者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症状,并且伴随着血尿,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同时呈现出轻到中度的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小细胞性新月体以及内皮细胞节段增生。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并发IgA肾病在临床中并不常见,患者患病后所表现出的症状与膜性肾病相似,但也有一些患者以IgA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膜性肾病 IgA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新月体是IgA肾病(IgAN)一种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其形成与IgA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新月体形成大于包曼氏囊周长的50%是影响IgAN患者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但是新月体病变受累肾小球数目<50%在判断IgAN预后方面始终有争议。本文就原发性IgA肾病病理分型中的新月体及其比例对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新月体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原发性IgAN的患者资料,并根据肾活检时基线肾功能(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A组[eGFR≥90 ml·min-1·(1.73 m2)-1]、B组[eGFR 61~89 ml·min-1·(1.73 m2)-1]和C组[eGFR≤60 ml·min-1·(1.73 m2)-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肾脏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74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325例(43.8%),女性417例(56.2%),肾活检时中位病程为6(1,24)个月,中位年龄为36岁(18~68岁),其中A组394例(53.1%)、B组203例(27.4%)和C组145例(19.5%)。随着基线肾功能水平降低,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及尿蛋白量、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而肉眼血尿发作史的比例和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明显降低(均P<0.05)。在病理资料比较中,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肾小动脉管壁增厚及玻璃样变、Lee氏分级Ⅳ和Ⅴ级的比例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而增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随着基线肾功能下降,肾脏累积生存率呈现下降趋势(Log-rank检验χ2=88.51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HR=2.399,95%CI 1.054~5.459,P=0.037)、高血压(HR=1.806,95%CI 1.071~3.048,P=0.027)、基线肾功能下降(以A组为参照,B组:HR=2.383,95%CI 1.053~5.392,P=0.037;C组:HR=6.878,95%CI 3.074~15.393,P<0.001)、病理表现为伴IgG沉积(HR=2.224,95%CI 1.384~3.574,P=0.001)、球性硬化(HR=2.075,95%CI 1.230~3.501,P=0.006)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IgAN患者基线肾功能水平可用于预测患者临床和肾脏病理损伤程度,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基线肾功能下降、伴IgG沉积、球性硬化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病理学,临床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IgA肾病的效果及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4例: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一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再比较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肾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米沙坦 原发性IgA肾病 肾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孙郁芝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机属本虚标实,即脾肾亏虚为本,常夹杂水湿、热毒、气滞、血瘀之标。故临证时孙老以调补脾肾为主,兼护脾胃、化瘀血、慎利水、防外感,临床取得满意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孙郁芝 学术思想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资料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内科治疗应用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相关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疗效观察
  • 作者: 谢凯锋 郑诺燕 余学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2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510275,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23 广东省人民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 粤港慢性肾病免疫与遗传研究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且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IgA1分子沉积在肾小球系膜是其区别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明显特征。近年来,IgAN在机制研究、基因组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发现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 deficient-IgA1,Gd-IgA1)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回顾了Gd-IgA1分子的产生机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及下游致病机制,同时讨论了目前Gd-IgA1在临床研究中所提示其与疾病病理及进展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读者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为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免疫球蛋白A 半乳糖 半乳糖缺陷型免疫球蛋白A1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中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评估IgAN的疾病进展及预后十分重要。目前IgAN预后相关因素包括常见临床指标、肾脏病理指标、无创性生物学标志物等。本文就近年有关IgA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蛋白尿 血尿酸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世界公认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并且是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该病虽为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但预后却不尽相同,因此准确地判断预后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关于IgAN的预后评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内外陆续提出了通过临床或临床病理等相关指标构建的数学评估模型,本文就IgAN预后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功能不全,慢性 预后 预测模型 终末期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取西医治疗与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分组对比。以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基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与不良反应指标实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损伤状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作用明显,可以快速修复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报道白细胞趋化因子2型淀粉样变性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介导的原发性膜性肾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减少疾病的误诊误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脏疾病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威胁生命。同时,高血压也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治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识别和处理高血压危急症,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伤。高血压危象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快速平稳降压,降压目标为最开始6~8 h降低不超过计划血压下降程度的25%,首选降压药物为静脉降压药,后续通常需联合降压治疗。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指南 高血压危象 恶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肾组织活检并确诊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4例,按肾脏病理结果分期不同分为Ⅰ期膜性肾病11例、Ⅱ期膜性肾病55例、Ⅲ期膜性肾病18例三组。采用描述性研究,普查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8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男51例,女33例,男∶女为1.55∶1,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男性均多于女性,且以Ⅱ期膜性肾病居多(占65.48%)。各期均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主要病理特点: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肾小球内以IgG、C3、IgM沉积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00%(84/84)、79.76%(67/84)、69.05%(58/84)],均为颗粒样沉积,沉积部位大部分沿毛细血管壁。光镜下肾小球硬化随着分期进展,比例逐渐增高,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7.27%(3/11)、40.00%(22/55)、44.44%(8/18)。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空泡及颗粒变性、蛋白管型及灶状扩张。各期均存在肾间质灶状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灶状水肿及泡沫细胞。小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玻璃样变。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均具有自身特点,临床诊断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膜性肾病,原发性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肾脏疾病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威胁生命。同时,高血压也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治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识别和处理高血压危急症,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伤。高血压危象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快速平稳降压,降压目标为最开始6~8 h降低不超过计划血压下降程度的25%,首选降压药物为静脉降压药,后续通常需联合降压治疗。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指南 高血压危象 恶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临床上,IgA肾病患者常出现咽痛或咽部不适症状,需引起重视。中医治疗IgA肾病多以咽部为切入点,常用药中有较多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药,如桔梗、蒲公英、牛蒡子等,具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可配合啄治法增强疗效。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IgA肾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为气虚、阴虚、气虚及阴,日久演变为阴阳两虚;标实为湿、热、瘀。其病位在肾,日久可及肺、脾、肝。治疗上以维护肾气为根本,治肾不拘于肾,用药灵活,临证时辨证应用止血、活血之剂;配合日常摄生保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总结邹老临证经验,并附医案进行分析。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邹燕勤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