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显著缓解18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0例。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黄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0例,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医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舒适度、增强遵医依从,保障远期生存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小儿原发性肾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紧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频复发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医生大多采取加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其副反应较大。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率,同时在降低血胆固醇、减少尿蛋白漏出有一定效果,且没有明显副反应;能改善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尿蛋白转阴率。

  • 标签: 儿童肾病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 复方丹参滴丸 激素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PRD)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PR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73.3%),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效果理想,可明显缓解患者尿蛋白和血清,可推广

  • 标签: 中医内科 原发性肾病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促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快速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西医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接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病情复发率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患者来说,进行中医内科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还能在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治疗 西医治疗 对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以及研究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9.3%,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3.3%,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激素治疗之间的关系,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检测患者激素当中的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含量,另外还对患者体内的血清肌酐含量进行检测,另外还以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的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含量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且经过治疗之后,激素敏感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患者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那些激素敏感患者来说,进行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痊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 激素疗效 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桑枝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桑枝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比较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等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第4周和第8周时,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副作用更少,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结论桑枝颗粒能有效提高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桑枝颗粒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情况和临床指标。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40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将血清钙(Ca)、磷(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尿钙/尿肌酐(UCa/Cr)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CTx)进行测定,采取酶联免疫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进行测定,采取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骨密度(BMD)进行测定。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骨代谢多种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钙素〔(15.97±4.89)mg/L〕、血钙〔(2.55±0.899)mmol/L〕都有着明显的降低,骨密度〔(1.02±0.46)g/cm2〕、25-羟维生素D3〔(43.96±8.56)mmol/L〕、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566.13±303.40)ng/L〕和尿钙/尿肌酐(0.51±0.38)都有着明显的升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92.18±21.34)μg/Lvs.(241.87±18.73)μg/L〕有着明显的降低。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有骨代谢不正常的问题,骨的吸收和形成达不到平衡。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骨钙素、骨密度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相关,提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不正常的改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可能变为新的能够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的指标。

  • 标签: 骨代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肾炎康复片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疗效。方法实验组服用强的松加肾炎康复片,对照组服用强的松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结果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2.5%和62.5%,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确实比单用激素疗效好,特别是减少尿蛋白作用最明显,并且能够减轻激素的副作用,用药过程中肝肾功能无恶化,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肾炎康复片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强的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时使用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7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0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激素冲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环孢素A,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冲击治疗 环孢素A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对治疗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少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对照组(17例)患者给予控制血压(选用非ARB、ACEI类药物降压)、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坎地沙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pro)、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无明显差异。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地控制IgA肾病患者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坎地沙坦 IgA肾病 蛋白尿
  • 简介:原发性皮肤曲霉病(PrimaryCutaneousAspergillosis,PCA)是皮肤曲霉病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致病真菌为黄曲霉。PCA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如果能了解PCA发病的危险人群,认识危险因素,将该病纳入可疑皮损的鉴别诊断范围,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其进一步向播散性曲霉病发展,降低该病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将对PCA的流行病学、特定人群PC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别介绍。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3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其中单纯型肾病组患儿32例,肾炎型肾病组患儿31例,选择同期健康小儿3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样本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变化结合观察,有利于提高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脂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