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简介:又怎好说中国思维只是,(西方模糊思维)同东方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却不谋而合,中国的语言好就好在模糊

  • 标签: 文论话语 模糊质疑 话语模糊
  • 简介:徐扬尚教授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首任秘书长现任理事,中国大陆新时期较早关注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中国比较文学源流》于1998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徐教授进入比较文学学界的扛鼎之作。事实上,徐教授早期《〈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后来的《明清小说经典重读》及最近的《中西文化话语比较》等书无不体现着一个比较文学学者所应有的开阔学术视野和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

  • 标签: 中国大陆 话语 意象 评介 谱系 刷新
  • 简介:文章在分析、评述关于中国文论话语“失语症”产生原因的三种基本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引入系统思维可以对“失语症”的产生原因获得更真切更本质的认识;中国文论话语要摆脱“失语症”,重新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就应该在思维观念上进行一次彻底性的大转变,即引入系统思维。现在人类正处于从工业一机械文明向信息一生态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以世界文明系统的转型与交替时期为契机,力促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从而打破世界文论话语体系的既有结构,使中国文论话语作为一种富有活力与精神创生力的话语系统参与到世界文论话语系统中来,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 标签: 中国文论 “失语症” 文论话语 古典文论 交替 言说方式
  • 简介: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口号的中坚力量之一曹顺庆先生为对象,讨论其“重建”学术理想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一是文化多元主义;二是建构主义;三是话语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代学者身后殷切的学术关怀和深厚的文化理想。

  • 标签: 曹顺庆 重建 中国文论 话语
  • 简介:2018年1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共阐释与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以及《创作与评论》《求索》《学习与探索》等刊物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话语体系 当代文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阐释
  • 简介:"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相反相成的概念,互证对方的合理性."世界文学"不仅是对"民族文学"的否定,而且是对自身的否定,只要与"民族文学"相对立,就被抽取具体内容而被普遍化、抽象化;倘具体化,就会转化为最高级的"民族文学",这隐含了对其他民族文学的遮蔽.从"世界文学"命题切入,可以揭示西方文论的遮蔽性.中国文论成为世界性文论的路径不仅是吸收、拿来,更是推出、拿去.

  • 标签: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遮蔽 交流
  • 简介:<正>术语者,从事某种职业,特别是特殊职业的行业用词也。虽然没有杨子荣上威虎山所说的“江湖黑话”那般神奇,也没有战争年代与同一战壕的战友联络的“门令”那样有一“语”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力,但是随着社会行业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又独自分为圈内圈外,行业术语的重要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特殊领域越发凸显出来,如中国搞经济的,如果不知道“市场经济”,搞政治的,如果不知道“三个代

  • 标签: "话语" 朱光潜 文论界 新潮术语 文学论文 "学术规范"
  • 简介:伴随着后现代性解构模式的张力建构而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从"文学理论"到"理论"的话语变迁。"理论"的建构以对"常识"的质疑为前提。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系统的喜好、选择得以呈现的常识性观念,只能在具体的历史理解中获得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理论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自反性,我们应对理论自身的有限性和有效性展开更为开放的反思与更为理性的批判。

  • 标签: 文学理论 理论 常识 自反性
  • 简介:<正>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随着诗歌内涵发生情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6
  • 简介:中国20世纪认识论文论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用,具有包括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命题、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和创作方法、价值取向等要素在内的相互关联的自足的知识体系。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引发的"文化范式"的转型、科学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的学理支撑以及苏俄文论的深刻影响。它对文学的认识功能的强调与突出,拓宽与深化了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客观价值存在的体认,同时又存在着知识增长弱化、接受视野狭隘单一、轻忽文学审美特性、学科性思考欠缺等历史局限。

  • 标签: 认识论文论 知识体系 话语资源 意义与局限
  • 简介: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 标签: 指瑕批评 古代文论 文学批评 有效性
  • 简介:<正>先秦时代,诗歌刚刚从它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则依然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的文学观念还处于朦胧或萌芽状态。然而,孔子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开始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了。可以肯定地说,在先秦诸子中,谁也没有象孔子那样最早地重视文学,谁也没有他那样先觉而丰富的文学思想。

  • 标签: 孔子文学思想 “文” 子夏 文论 子游 《论语》
  • 简介: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及“转型”问题。语言既是“器”又是“道”,既是工具,同时又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思想性,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思想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代文论的深层基础,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从根本上是由现代汉语决定的,现代汉语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现代文论就不可能“转型”。中国现代文论既与现代语境相适应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相适应,“重建”一种既脱离现代汉语语境又脱离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文论话语,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这不是文化理想的问题,而是文化实际的问题,它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基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论 话语复古主义 世纪末转型 话语重建
  • 作者: 李丹青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杨至芳同志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其艺术造诣,我没有水平评说。我曾与她在松滋京剧团工作过八年,她任团长,我任党支部书记。这里我只是从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视角来看一个艺术家平凡的人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所谓"乔伊斯文论",即乔伊斯的文学理论,它散见于乔伊斯的评论文章、日记、笔记、书信、谈话及作品中,有散存性外观、"意图式写作"、感悟式语言、体系性内质四个特点。乔伊斯的"意图式写作"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原则和诗学观念对其创作、特别是中后期实验小说写作的渗透,还有一些框架结构、写作意图对文本的掌控作用。在理论上,乔伊斯没有走概念化、模式化道路,他既没有一味地沿用他人的理论,也没有严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其批评语言是感悟式的,充满了天才艺术家的灵悟发现,不过,他的评论文章虽然有自己的逻辑层次,观点也很分明,但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却缺乏充分的学理上的论析、展开,只是点到为止,有些术语缺乏界定,这些都导致了我们理解上的困难,必须联系其文论和创作进行辨析、判断。尽管乔伊斯文论在结构形式、写作策略以及语言表述上有这样一些特点,但内容上却形成了美学思想和诗学思想两大体系。乔伊斯的美学思想是其诗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二者存在着对应关系,乔伊斯前后期美学思想和诗学思想的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其创作转向。本文认为,乔伊斯文论写作形式多样,内容系统、丰富、前沿,奠定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并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应该以专章专节形式写进西方文论和批评史著作。

  • 标签: 乔伊斯文论 散存性外观 “意图式写作” 感悟式语言 体系性内质
  • 简介: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初步研究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的结点,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史上古代民族交错、融合的重要区域,亦是其迁徙移动及水陆通衢的大十字路口,在历史上拥有不曾间断的城市文明。据不完全统计,黑河地区现有古代城址18处,其中以爱辉区西沟古城(老羌城)、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黑河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 黑龙江上游 十字路口 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