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体)。所有42例(67个体)均行后路球囊扩张体成形术,其中46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体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体,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体,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体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经皮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体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体裂隙征(intravertebralcleft,IVC)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13例13个体病变,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体,将针尖置于体前1/3处,将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骨水泥)注射入病变体,单体注入骨水泥5-1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水泥外漏。施术后3天疼痛缓解12例,1例术后复查MR见同节体新发骨折,再次手术后疼痛缓解,止痛效果100%。结论PVP是治疗体裂隙征的一种止痛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裂隙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体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脱位疗效。方法39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经后路复位、减压,经伤和其上下体置钉固定,重建胸腰椎序列,恢复塌陷的体。通过术前术后摄X片,伤前缘高度的测量比值和Cobbs角,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随访期内固定有无失效、有无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本组通过手术后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病例骨折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术前比较术后2周伤体高度比值和Cobbs角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2月复位无丢失。结论经伤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损伤,能够有效的复位伤,纠正后突畸形,避免了术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胸腰椎椎体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体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体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体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体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寰枢侧块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创伤性寰枢不稳的患者施行经寰枢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侧块螺钉内固定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寰椎 枢椎 内固定 侧块螺钉 寰枢椎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强化术(经皮体后凸成形术、经皮体成形术)后再发体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接受经皮体后凸成形术、经皮体成形术后再发体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随访(12.52±3.46)个月,评价高龄、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性别、糖尿病、骨水泥量与再骨折相关性,并完成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对象相邻体骨折发生32例(55.17%),非相邻体骨折26例(44.83%);再骨折为术后3个月者19例(32.76%),为1年内再骨折者39例(67.24%);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P=0.015,HR=0.374,95%CI=0.179~0.842)、高龄(P=0.025,HR=1.048,95%CI=1.003~1.097)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强化术后再发体骨折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有关,高龄与与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属于再骨折独立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重视。

  • 标签: 椎体强化术 再发椎体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成形术在针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时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90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用数学方法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实验组采取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1.93±0.6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3.94±1.8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方面具有恢复快,不易复发的特点,较之其他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86例体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止痛效果好,术中及术后均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体成形术(PVP)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PVP组与PKP组,PVP组47例患者行PVP术,PKP组47例患者行PKP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VP组,术后伤高度增加多于PV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采用PVP及PKP术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PKP术的伤恢复高度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体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岁(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0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3例,余下的29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经旁肌人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旁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远期疗效无差异。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体成形术后手术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由于骨质疏松性的体压缩骨折的病人156例,实行经皮体成形术后,有10例病人再次发生骨折,分析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结果有10例病人出现实行经皮体成形术后再次骨折,其中有4例病人在经皮体成形术后3个月内出现骨折。病人在手术前出现体存在裂隙样的出现术后再次骨折的概率增加。病人的骨水泥是否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中是否出现椎间盘的渗漏没有增加病人出现手术后再次骨折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存在裂隙体是出现经皮体成形术后出现再次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通过临床回顾的方法,对单侧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前8.58±0.67,术后1.9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VP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经皮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通过经皮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患者通过经皮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20/30),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26±0.23)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02±1.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V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与跨伤万向钉置钉固定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经伤置钉固定和跨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体高度压缩率及伤Cobb,s角比较在术前和术后2周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结论经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与跨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相比,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跨伤、经伤)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用跨伤内固定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用经伤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用经伤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跨伤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经伤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跨伤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伤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跨伤椎内固定 经伤椎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30例38个体临床资料,讨论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术后未出现伤体高度下降以及体再骨折的情况,术后24h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视觉类比评分术后有明显下降,病中部、前缘在术后X线检查中,其高度变化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 后凸成形术 临床价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62例诊断为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在其术前和术后1天、1月、6月分别了解患者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并了解患者术后12月内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62例患者经皮体成形术均成功完成。术前VAS疼痛评分为8.2±2.3,术后VAS疼痛评分逐渐下降,疼痛逐渐缓解;术前ODI功能评分为78.2±7.3,术后ODI功能评分逐渐减小,日常功能活动逐渐改善;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体再发骨折,发生率为12.9%。结论经皮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VAS疼痛评分 ODI功能评分 再发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