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转录因子TRRAP是维系生命体正常活动的重要蛋白,目前对其功能作用还知之甚少,相关研究方兴未艾.2011年发现TRRAP一个多发点突变与肿瘤相关,该突变亟须在人群样品中进行检测,以增加对该分子与肿瘤发生关系的了解.本文设计了一个通过PCR扩增,然后酶切的检测方法,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生机理.

  • 标签: 转化 转录域相关蛋白 TRRAP 点突变
  • 简介:著名的生物学家经过不断实验,发明了一台能够改变任何生物本质的神奇机器,不料,这台机器却给他带来了麻烦……

  • 标签: 突变 生物学家 机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 标签: 中国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14484位点突变 家系分析 线粒体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以PCR-反向杂交法检测的效果。方法设计结核分歧杆菌rpoB基因引物,采用PCR-反向杂交法对40例结核杆菌临床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对照由DNA测序法检测的标准结核分歧杆菌(H37Rv)rpoB基因,确定rpoB基因的变异情况,对PCR-反向杂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作出评价。结果40株临床菌株中有11株利福平敏感株的基因序列与对照的H37Rv相同,剩下的29株耐药株中检测到变异基因27株,其特异性为100%,阳性率为93.1%。结论rpoB基因本身高度保守,但由于rpoB基因突变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本研究使用PCR-反向杂交法针对rpoB基因高突变区设计引物,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监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早期诊治结核病有极大帮助。

  • 标签: PCR-反向点杂交法 rpoB 基因 利福平 结核分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个高度怀疑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MODY7)家系进行信息收集及基因检测,寻找其基因突变,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病程20年、长期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无酮症倾向、有3代糖尿病家族史的28岁女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KLF11基因变异,遂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家庭成员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方法为:首先对先证者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寻找致病基因,然后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基因突变,并对其他家系成员使用Sanger测序技术筛查有无相同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检出2例成员存在KLF11基因杂合突变c.920C>T(编码区第920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P307L(第307号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为错义突变。这与其临床被诊断为糖尿病相符合。结论本研究的家系为KLF11基因c.920C>T(p.P307L)错义突变导致糖尿病家系,该突变可能是MODY7新突变

  • 标签: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 转录因子KLF11 错义突变
  • 简介: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多个阶段,从理论上说,致突变与致癌有相关性,癌变往往由突变起动。因此,致突变与致癌,抗突变与抗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许多资料表明某些天然药物或其所含的一些化学成份具有致突变、致癌与致畸作用,国内对中草药致癌的研究不多,近年却乐于对致突变及抗突变的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概述。一、具有致突变作用的中草药1.雷公藤本品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等多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雷公藤大于25mg/g时,致小鼠染色体畸变的毒性明显加大,而在20mg/g以下可能为用药的安全剂量。其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又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且相互之间呈平行关系。雷公藤内酯醇也可使小鼠微核出现率增加,且有一定的剂量关系,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作用也十分明显。雷公藤

  • 标签: 抗突变作用 小鼠骨髓细胞 雷公藤多甙 致突变物 雷公藤内酯醇 染色体畸变
  • 简介:突变是对应于渐变而言;二者是一对描述事物发展过程和途径的哲学范畴。突变不仅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往往导致事物过程、状态和结构的非连续性的变异和跃迁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从哲学高度研究突变已形成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即突变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被认为是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之后的横断科学“新三论”。

  • 标签: 协同论 事物发展过程 横断科学 耗散结构论 突变理论 三论
  • 简介: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VDNA和AL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逆转录酶区M204位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比,后者不会造成HBsAg和HBVDNA水平的下降(P值分别为0.3020和0.5917),也不会引起ALT(P=0.8001)的升高。此外,在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方面,前者中单用拉米夫定的比例最高(41.38%),后者中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的比例最高(34.15%)。结论rtM204位单独突变与rtM204+rtA181T突变患者引起突变的核苷(酸)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两组病毒学指标的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P基因 变异
  • 作者: 李思源 刘婷婷 杨淑霞 马圣清 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34(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遗传病中心工作,南京 21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例以先天性头发扭曲和感音性听力丧失为主要表现的Björnstad综合征(扭曲发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BCS1L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BCS1L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对;取患者头发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患者BCS1L基因存在2处突变:①第4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无义突变,即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R144*),此为BCS1L基因突变导致Björnstad综合征新发现的致病突变,属国际首例;②第8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错义突变,即第306位密码子CGC→CAC,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p.R306H)。患者母亲仅在BCS1L基因第4号外显子发生c.430 C>T杂合突变(p.R144*),患者父亲仅在BCS1L基因第8号外显子发生c.917 G>A杂合突变(p.R306H)。扫描电镜显示,患者发干以不规则的间隔出现扁平、沟槽和沿长轴的扭曲。结论首次报道BCS1L基因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的编码终止为该基因突变导致Björnstad综合征的新发突变,BCS1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Björnstad综合征的诊断。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基因,线粒体 DNA突变分析 Björnstad综合征 BCS1L基因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利用核酸酶免疫试验中探针的熔解温度差异检测已知突变的方法.方法:目的靶基因经扩增后,5'末端标记洋地黄毒苷(digoxigenin,Dig)的等位基因探针与已结合在酶标板上的扩增产物杂交,其杂交的探针-DNA二聚体的碱基错配与未错配之间存在变性温度差异.选择适宜的熔解温度进行已知突变的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标记探针进行识别、放大和结果判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熔解温度为37℃时,扩增产物的加样量为5μl/孔和检测探针加入量为10pmol/孔时所测得A450值为0.800~0.923.等位基因检测探针的熔解温度为53℃,P1、P2与靶DNA结合率分别为86%和16%.当P1、P2按不同比例杂合时,其与结合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85).从8例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检测中证实1例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突变、3例野生型,其余4例可能是杂合型突变.结论:本法具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检测出标本中杂合突变所占的比例,间接反映出患者体内突变的类型和比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核酸酶 免疫试验 探针 熔解温度 检测 突变位点
  •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确诊为NEFH基因突变致腓骨肌萎缩症2cc型(CMT2cc)一个家系三代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受累症状和体征、高弓足、跟腱挛缩,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感觉、运动神经轴索损害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二代测序结果为NEFH基因c.1319G>A(p.Ser440Asn),该突变是既往未见报道的新突变。NEFH基因突变可致CMT2cc临床表型复杂,且易被误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同时受累,需通过电生理检测及基因分析明确诊断。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症2cc型 NEFH基因 锥体束征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合肥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K76T位突变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从非洲疟疾高流行区,务工回国输入性恶性疟病人血样11份,采用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特异引物,以滤纸血片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基因,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鉴定。结果收集到11例滤纸血样,成功扩增6例,其中2例被酶切,为Pfcrt等位基因野生型;4例未被酶切,为Pfcrt等位基因突变型。结论合肥市输入性恶性疟中Pfcrt等位基因发生突变,应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的药物抗性监测。

  • 标签: 输入性恶性疟 Pfcrt基因 多态性
  • 简介: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对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PEL)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并构建了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pPIC3.5K-lip-D92P.将该质粒在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表达.与野生型表达产物PEL-GS相比较,突变体表达产物PEL-D92P-GS最适作用温度为45℃,比野生型提高了5℃;其热稳定性与野生型相当;突变体在40℃下的表达量为109U/mL,约为野生型的29%.结果分析表明,Pro替代Asp92后,可能是由于Pro一级结构的特点,使酶结构更加稳定,在高温下更适于与底物结合.

  • 标签: 扩展青霉 碱性脂肪酶 最适作用温度 定点突变 重叠延伸PCR法 蛋白质工程
  • 简介:我们知道物理状态的变化总是从量的渐变到质的突变,即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一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将发生突变,其突变(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稍不留心容易出错.因此,对于物理习题中的突变问题在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仔细分析物体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与细节,在突变中寻求突破.下面就这类问题举例分析如下:

  • 标签: 突变 物理状态 运动状态 物理习题 举例分析 物理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在一些地方,经理人收购MBO成为产权变更的主要方式。有些国有企业为总经理一个人所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家族企业;有些国有企业为几个经理人所有,企业成为合伙企业。MBO这个几年前被极力推崇的公司治理模式何以在操作中走了形?

  • 标签: MBO 管理层收购 中国 上市公司 MSI 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