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优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管理,本文提出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前期(PcPH)”的概念。PcPH是肝硬化病程进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以出现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为起点,以发生高危食管胃静脉曲张或任一失代偿事件(包括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为终点。定义PcPH有利于肝硬化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同质化管理,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危害的关注及其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肝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 标签: 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前期 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 高危静脉曲张 失代偿事件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进行外科治疗后的疗效分析,探讨外科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进行外科手术的7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实验组的36例患者进行分流术,对照组的38例患者进行断流术,术后的两年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观察,分析不同的手术方式和进行手术的时间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36例患者中,再出血的发生率6.71%,有2例;死亡率5.56%,有2例。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再出血的发生率6.23%,有2例;死亡率3.14%,有1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急诊手术的45例,择期手术的29例。其中急诊手术无死亡,择期手术死亡率10.34%,共3例。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的方式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无重要影响,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的时间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在病情确定后,应积极配合治疗,确定治疗方案,及时进行外科手术。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体位护理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80例病人,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经过研究将其划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病人实施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及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出血复发率。结果:对于组间病人运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研究组实施体位护理效果更好且住院天数、止血时间较短、出血复发率偏低,根据统计学原理,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体位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0例,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高,涉及因素很多,但及时确诊并进行抗凝治疗可以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1.37%,施以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施以奥曲肽、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作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已达到临床治疗的共识。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消化道出血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唯一根治手段,尤其对于合并肝功能衰竭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在肝移植时代,对于药物、内镜、介入等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除肝移植外)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既要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也要尽可能减少患者今后可能行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及风险。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门静脉血栓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胆石同期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PHT合并胆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积极的处理,纠正贫血,静滴Vitkl;术前1d输注浓缩血小板5个单位;选择最佳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注意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同期行胆囊单纯切除3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10例。经治疗后,4例患者切除胆囊时失血量大于1000ml,经给予积极处理后止血;术后并发腹水7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4例,2例患者死亡。结论PHT合并胆石同期手术患者应全面细致地行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胆石症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利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肝胆外科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这段期间内诊断治疗的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患者,将所有参与研究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并且记录比较两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效果,以此来分析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是同期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胆石症 同期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20例为研讨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及计算血流量Qspv/Qpv值。结果研讨组门静脉内径均值为1.32~1.63cm,脾静脉内径均值为0.87~1.21cm,Qspv/Qpv值为0.4~0.5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患者静脉及其分支的径线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是复杂、多样的,随着理念与技术的革新,其治疗模式已经从单一学科诊疗模式过渡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并不是即将消失的治疗方式,而是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并且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科医生应该在新的理念影响下,发展个体化、规范化、微创化的治疗方法,把握门静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掌握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手术方式,最大程度优化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方法。因此,重新审视外科治疗在门静脉高压诊疗中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疗
  • 简介:摘要:临床上,因为NCPH的血液阻力并非来源于肝窦,所以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并无法表达门静脉压水平,为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都造成了相当的麻烦。虽然对肝硬化的主要并发门脉高压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疾病的最新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涌现。因此该文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除肝硬化以外的窦性门静脉高压症状,并对其诊断标准与治疗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标签: 肝硬化以外 窦性门静脉高压症 诊断与治疗 探讨
  • 简介: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凶险的并发。随着各个临床学科对EVB诊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EVB的预防及治疗已进入了内科、外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的新模式。本文将在回顾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及分型的基础上,从EVB的一级预防、急性EVB治疗及二级预防三个方面,对EVB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EVB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方案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PHT)是由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肝纤维异常增生后,入肝血流阻力增加发展而来。该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引起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肝肺综合等并发。运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研究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寻找合适干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在总结归纳近年来肝硬化PHT及并发的常用动物模型基础上,对相关模型进行优劣评判,为相关研究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的278例肝硬化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PVST发生率为38.8%(108/278)。Logistic回归-ROC曲线模型显示,手术时间(AUC=0.651,95% CI:0.585~0.716)、术中输血浆量(AUC=0.615,95% CI:0.546~0.684)、术后脾静脉直径(AUC=0.665,95% CI:0.598~0.731)是影响脾切除术后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输红细胞量(AUC=0.583,95% CI:0.514~0.651)和术后第7天TT水平(AUC=0.634,95% CI:0.568~0.699)是独立保护因素,以上指标对术后PVST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联合以上指标预测效能更高(AUC=0.783,95% CI:0.727~0.839)。结论对于肝硬化PH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围手术期适量输注红细胞和减少血浆输注预防PVST。综合考虑术后脾静脉直径和第7天TT水平因素有助于提高术后PVST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最严重的并发之一,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肝内血管阻力增加和/或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近年来研究认为,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血管新生、肠-肝轴失衡等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也取得较大进展。现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逆转机制及其治疗现状作一论述。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肝窦内皮细胞 微血栓 血管新生 肠-肝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且分析其和肝功能、食管静脉曲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择选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8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肝硬化患者中,有66例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77.6%);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之间,均成正比例关系。结论伴随着肝功能分级水平、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的加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病情也将随之加剧。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肝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医辨证属于“毒损肝络、气虚络闭”证型患者30例,并以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治疗组在减轻症状、体征,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脏超声以及胃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具有明显的减轻症状、改善体征及保肝降酶、修复增生变性的肝纤维结缔组织、改善微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络病 益气解毒通络方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