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翻译家孙法理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他写道:"是我的老学长,一起工作的时间很多,却从没有听见他发过一句牢骚。我曾经对学生说他是个圣人,学生也有同感。"去世后,我在灵堂他的遗像两边挂上对联:"毕生奉献,蚕至丝尽方作罢;一世淡泊,人到无求品自高。"今年3月20日是90诞辰,重庆诗歌界在西南大学举行座谈会,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发来信件,西南大学张卫国校长到会致辞,几乎所有知名诗人全部到齐,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声名远播。许多中国读者都是通过

  • 标签: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研究所 武汉大学 重庆市 西南
  • 简介:(1922-1996),原名德鸿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歌翻译家、诗人和学者。的文学翻译活动主要体现在诗歌领域,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翻译历程中共计翻译出版了9部文学作品(其中有3部与他人合译)。先生认为翻译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构成部分,"从‘五四’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外国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从数量上说,越来越多,外国诗歌已经成了我国人民精神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从

  • 标签: 翻译史 黑人诗歌 翻译活动 文学翻译 翻译出版 文学作品
  • 简介:1999年12月下旬,在直辖后的重庆市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翻译家、西师外语学院孙法理教授与我聊到已故的先生时,不无感概地说道:“就是一个圣人。”而今先生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他在文学和文学翻译上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我至今铭记在心;他亲切而温文尔雅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1979年暑假结束时,我揣着我的译稿《屠格涅夫的青年时代》,到四川外语学院拜访曾留学法国的萧子风教授(萧三胞弟)和曾留学德国的黄贤俊教授,请教译稿中屠格涅夫旅法和旅德期间所涉及的一些人和事。请教结束时,黄老师为我给先生写了一封信,请他继续帮助我解决译稿中剩下的少数问题特别是注释问题。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第一次代表大会 文学翻译 屠格涅夫 留学法国 青年时代
  • 简介:几乎每次重读其诗,想见先生为人,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聂绀弩脱口而出的伍禾论:"伍禾是个诗人。不,伍禾是首人诗。"在我看来,再没有更恰当、更准确的表达了:是个诗人。不,是首人诗。是的,是首人诗。我们既不是要谈论一个叫的人所写的诗,也不是要谈论一个叫的写诗的人。我们要思考的,是一种叫做"人诗"的特殊存在。只有这个词语,才能让我们思考:,以及像这样

  • 标签: 现代格律诗 现实生活 诗歌 音乐性 注意力 生活世界
  • 简介:先生的生活完全是围绕诗歌展开的。他读诗、写诗、译诗、选诗、编诗、评诗、教诗,七个方面相互关联,彼此辉映。他的一生,堪称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安居"!虽然,相对翻译和创作,先生的诗评文章不算多,而且主要论及"现代格律诗",但他的诗学视野却绝非仅此一隅,而是十分宽广的。有关他在格律诗研究方面的建树,已经获得几乎一致的肯定性评价,我们就不

  • 标签: 中国现代格律诗 诗歌比较 诗学 译诗 中国新诗 翻译
  • 简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文学翻译活动始于抗战时期,但学界对他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的研究极为稀少。先生一直坚持现代格律诗创作和研究,这使他十分重视诗歌翻译活动中的译诗形式,认为理想的翻译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结合;同时,先生站在儿童文学翻译的立场上重视文学翻译的教育和鼓舞功用。但时代语境和对外交流的障碍等因素也给的翻译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不过这不能掩盖其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翻译思想的光芒。

  • 标签: 邹绛 翻译思想 诗歌翻译 儿童文学翻译
  • 简介:1922年出生于乐山的,和1923年出生于武胜的我,都是四川人,相差只一岁;由于诗歌的爱好与进步的追求,我和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离开家乡来到重庆,一住半个多世纪,共同经历了二三十年相似的时代坎坷风雨,老年又幸逢改革开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重庆的诗歌繁荣同心协力。转眼之间八九十年过去,回眸不乏辛苦,也有喜悦甜蜜。我投奔重庆更早,抗战开始的1937年我转入北碚兼善中学时才14岁。艾芜的《漂

  • 标签: 重庆市 改革开放 诗歌翻译 出版社 译诗 发展变化
  • 简介:4月17日,中国新诗研究所召开“纪念先生90诞辰座谈会”。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来信祝贺,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致欢迎辞。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重庆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明凯、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矿、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严兵等出席座谈会。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熊辉介绍生平;在国外的弟子寄来信件。诗人梁上泉、傅天琳、李钢、穆仁、蒲华清、王川平、李元胜、冉冉、万龙生、何志、胡万俊、陈利民、谭朝春、雨馨、张渝、吴云彬、王俊,诗评家陈本益、蒋登科、向天渊、梁笑梅、张传敏、张立新、童龙超、余祖正、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座谈会 诞辰 纪念 市委常委 西南大学
  • 简介:还记得,打从她诞生起,我就与她结缘,10年、20年两度大庆我都曾参与,不经意间,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已经25周年了,许多往事不能不兜上心头.不由得感慨系之。

  • 标签: 文学评论 文学欣赏 文学创作 诗歌
  • 简介:,这位即将迎来自己103岁生日的老人,一直在人们的视野里保持着很高的关注率,不仅因为她是已故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还因为她本身也是作家、翻译家。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至如今,岁月的风尘仍难掩她的风华。

  • 标签: 杨绛 阅读 著名学者 钱钟书 翻译家
  • 简介:时下,人们对浅彩瓷器的收藏呈现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之势。浅彩瓷画集文人艺术为一体,为瓷、画、诗、书法、印五种国粹艺术的集合。浅彩瓷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市场价值。在浅彩瓷画中,或多或少能见到古代先贤绘画的影子。浅彩瓷画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重要流派的技法,还将同时代的重要画派在瓷器上发扬光大。

  • 标签: 流派 浅绛彩瓷画 中国绘画史 文人艺术 美学价值 价值体现
  • 简介:那两片红唇是你用鲜花染就,从此这世上便不再有口红。1苏菲常常想,如果人的记忆可以停滞在自己最想停滞的时期,那该有多好。她希望自己的记忆永远停在上小学时。那一年,她6岁,肥嘟嘟的脸蛋把五官都挤小了,整张脸像个圆的

  • 标签: 月季花瓣 口红 记忆 红唇 停滞 父母
  • 简介:●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yè)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 标签: 语录 杨绛 打招呼
  • 简介:过去的一年,九旬学人杨先生又有新作问世,这就是记录她远去的一家三口欢乐与眼泪的《我们仨》。众所周知,杨是“文化昆仑”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堪称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他身边的女人应当是什么样子?是小鸟依人的弱女子,在水一方的佳人,还是刚毅独立的女强人?杨先生却似乎让人无法简单归类。

  • 标签: 杨绛 钱钟书 《我们仨》 昆仑 独立 欢乐
  • 简介:第一次读到杨的《老王》不是在语文书上,而是因为微博上的一句话:每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隔了多年,我才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 标签: 杨绛 生活 《老王》
  • 简介:一种凝眸,时空流转难相阻。柳丝垂处,人隔飞花雨。小燕孤旋,亦为相思苦?休回首,更谁知汝,有梦无心搂。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今年已经103岁了。现如今人们提起杨,总要提起她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的丈夫"来称呼钱钟书的。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名声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国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杨的生命之乐源于读书。她与钱钟书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一同埋头于图书馆。两人比赛读书的数量,至年底统计时,钱钟书读的尽是大部头。

  • 标签: 杨绛 弄真成假 外国文学研究 一炮走红 《围城》 钱瑗
  • 简介: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 标签: 苦乐 精神享受 知者 杨绛 不等于 大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