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瘘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 简介:前颅窝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硬脑膜动静脉瘘中一种特殊的亚型,较为少见,约占颅内DAVF的5%。该文是一篇关于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额叶血肿的手术治疗的病例报告总结。通过对4例伴有额叶血肿的前颅窝底动静脉瘘进行病例分析,主要从前颅窝底动静脉瘘伴额叶血肿的血管构筑形式、临床症状特点及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组病例均采用额下入路DAVF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同时清除额叶血肿,既顺利的解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也有效的封闭了瘘口。治疗方式准确到位,术后颅内恢复正常血流,获得长期良好预后。该文的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而且全部为开颅手术病例,没有介入栓塞病例,缺乏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的对照分析,随访时间也不够长,结论总结稍显牵强。建议积累病例,进行更加严密、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期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有更深入的总结。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额叶血肿 前颅窝底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误诊 预后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术后血肿复发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5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60岁以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60岁以上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或偏瘫等症状(P<0.05);复发原因导致血肿复发的因素主要有症状潜伏时间短、血肿高密度或混合密度、颅内积气明显、术后引流量在300mL以下。结论不同年龄段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对异常情况及时干预,以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征 复发原因
  • 简介:额叶癫痫(frontallobeepilepsy,FLE)具有发病原因多源性、发作形式多样性、临床诊治复杂性特点,其主要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声及偏转性强直发作,且常在夜间发作[1]。而FLE表现为暴力行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报道罕见[2]。现将我院2例表现为发作性暴力行为的FLE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夜间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2个月。发作表现为躁狂、摔东西、暴力倾向等.

  • 标签: 额叶癫痫 暴力行为 精神行为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NIHSS)、术后意识水平(GC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5%(1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7%(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血肿清除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外伤性 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40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CS评分、Barthel、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开颅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NIHS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微创血肿碎吸术 传统开颅手术 外伤性颅脑血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2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的作用及体会。方法均对2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过程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最后利用GOS完成评估预后。结果9例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期,经过临床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剩余17例患者则接受脑挫裂伤灶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此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结果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患者4例。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争取保守治疗机会;当患者病情加重时,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为病人争取最佳手术时机,获取生命机会。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额叶脑挫裂伤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外科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将5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平均分为29例实验组(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与29例参照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30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患者,并将患者进行均匀分组,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保守组通过保守治疗,手术组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至少随访半年以上之后发现,手术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有8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53.3%),3例患者发生中度残疾(20.0%),有2例患者发生重度残疾(13.3%),1例患者为植物状态(6.7%),1例患者发生死亡(6.7%),保守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之后,有3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20.0%),有7例患者发生中度残疾(46.7%),有3例患者发生重度残疾(20.0%),有1例患者为植物状态(6.7%),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6.7)。结论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中央型脑疝患者需要通过早期诊断对其手术指征进行严格掌握,才能开展开颅减压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效果的改善也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活动性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血肿清除时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术 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 颅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 简介:近几年,犬在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后,继发皮下血肿病例时有发生.部分血肿在进行相关处理或自行恢复一段时间后可痊愈.而另外一部分血肿因结缔组织增生发展为实质性肿块,需要进一步地手术治疗.虽然血肿不会对犬的生命产生威胁.

  • 标签: 注射给药 血肿 原因 结缔组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创伤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62名轻度或中度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在受伤早期均无需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伤后均行CT检查,且伤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并通过公式ABC/2计算血肿体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及受伤早期的血液检查结果,并与血肿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名患者血肿明显进展(体积增加>3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白细胞计数、血糖、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及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肿进展相关,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与血肿进展显著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处于低水平的脑外伤患者早期更易发生血肿进展。因此这些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同时,对于这些患者的手术可在出现病情变化前即可进行。

  • 标签: 颅脑创伤 血肿进展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额叶胶质瘤手术患者82例患者调研,划分组别,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额叶胶质瘤手术显微手术护理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数据和SDS评分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更为优质,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保证对患者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舒适护理 显微手术治疗 额叶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总结归纳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对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提供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进行引流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全部患者接受各项护理后,有3例出现了颅内积气情况,为患者注射颅痛定治疗,1例肺部感染,使用吸氧护理结合拍背促进咳痰,4例癫痫,使用安定和德巴金治疗,1例精神障碍,使用冬眠灵和非那根治疗,2例血肿复发,让患者头低位侧卧,促进脑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是15%,经过针对性的护理,这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硬膜下出血患者临床中接受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以及锻炼指导等护理内容后,其护理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并发症几率较低,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