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仰卧位通气)和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不同时段氧合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4时期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T1、T2、T3时期氧合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改善其氧合指数,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配合医生对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抢救或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抢救护理配合尤其重要,需要注意是如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尽量避免微栓塞加重ARDS。

  • 标签: 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实施早期呼吸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进行研究,分组进行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类,对照组给予延迟呼吸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呼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PaO2、PaCO2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和PaO2、PaCO2较好,并发症较少,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对患者影响较大,而早期应用呼吸治疗则可以提高患者PaO2,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呼吸机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治疗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效果 。 方法:选取于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我院 ICU收治 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30例。对观察组 患者 采取早期呼吸治疗,对照组患者 采用ICU常规治疗。观察两组 患者 通气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情况 。 结果:观察组患者 PaO2/FiO2、 PaO2、 PaCO2分别为 94.95±5.39mmHg、 35.28±3.25mmHg、 337.27±9.28mmHg, 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 APACHE评分 更低,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P< 0.05。 结论:在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使用早期呼吸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情况及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沐舒坦静脉滴注和静脉持续泵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综合救治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20例)和观察组(B组21例;C组22例)。3组病人在相同综合救治基础上A组应用生理盐水200ml,B组应用沐舒坦60mg加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C组应用沐舒坦60mg加生理盐水200ml静脉持续泵人/24h连续7d。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中IL-6、IL-8浓度,动脉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变化。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组内及3组之间差异。结果C组治疗后,病人血液中IL-6,IL-8浓度,动脉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评分较治疗前、B组和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B组治疗后,病人血液中IL-6、IL-8浓度在7d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动脉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虽然动脉血气有明显改善(P〈0.05),但该组病人血清炎症介质浓度和肺损伤程度评分则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沐舒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急性肺损伤,有利于ARDS患者呼吸功能恢复;静脉持续泵人比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沐舒坦
  • 简介:摘要Mirizzi综合(MS)不仅包括胆管外在压迫所致临床症候群,还包括胆囊-胆管瘘及胆囊-肠瘘形成。MS病理过程复杂,患者就诊早期需处理急诊状态,后续治疗寻求手术根治原发病灶。虽然腹腔镜治疗MS越来越被胆道外科医生认可,但目前开腹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不能耐受手术高龄患者,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下引流可作为缓解MS胆道梗阻选择。本文就相关问题做了综述。

  • 标签: Mirizzi综合征 病理 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对国内外成人ICU后综合(PICS)评估工具内容、评分标准、信效度和特点等方面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评估工具,开展PICS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ICU后综合征 评估工具 功能障碍
  • 简介:背景:尽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是钝性创伤早期重要并发症,但是对其流行病学和发生危险因素研究仍很欠缺。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组受伤后住院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分析这种并发症患病率和人口统计学特点,同时也研究了损伤严重程度和类型对这种并发症发生影响。我们目标是通过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发病高危因素.研究出便于早期发现该途径:方法:我们对8年多来收住在同一所大学医院7192例创伤性损伤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除髋部骨折和72小时内出院病例外,所有创伤后需要住院,年龄在13岁以上,并且是医院属区居民病例都包括在本研究之内。对肌肉骨骼系统、胸部、腹部和头部创伤,包括单一或复合性创伤病例,进行创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患病率和人口统计学研究。根据创伤类型分析这种并发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发病最重要预测因素。结果:36例(0.5%)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年轻人患病率明显较高(p=0.002),其中83%继发于高能量创伤。单一胸部、头部、腹部或四肢创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患病率〈1%。两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较高(高达2.9%),三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更高(达1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股骨骨折、腹部和四肢联合损伤、以及入院时观察到生理功能受损均是后期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各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患病率随损伤严重程度和所涉及解剖区域损伤增加而上升。我们已经能够对这些损伤重要性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量化:我们还对此研究结果对便于早期发现这种并发�

  • 标签: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创伤后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百草枯(paraquat, PQ)自从在我国生产上市后,百草枯中毒已是我国最常见农药中毒之⼀,在有些医院急诊科已成为继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第⼆位、死亡绝对数第⼀位农药中毒类型。肺、肾是PQ中毒主要靶器官,患者早期多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死亡,其成人致死量极少,且尚无急特效解毒药物,对其救治仍处于探索中。本文主要对PQ中毒并发ARDS救治方案作一综述。

  • 标签: 百草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在冠心病中也是属于比较严重一种类型,患者在发病时常会有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可向肩部、上臂进行放射,并伴有呼吸困难、恶心等一系列现象发生,这也是引发冠心病出现死亡中原因一种,严重危害着人体生命健康。在临床上,通过体表心电图检测可诊断出患者病变位置,并能预估出疾病病变范围,在对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患者预后作出了指导性作用,现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心电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电图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肺部超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评估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腹部超声评分法)与对照组(氧合法),对比两组患者肺腹胀效果。结果:两组复张后,HR、CVP、MAP以及 PaO2/FiO2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部超声评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快速肺部评估和检测,帮助判断肺部疾病程度和类型,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是一种有效辅助诊断技术。

  • 标签: 肺部超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1周内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CO2分压、血氧分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ICU治疗致死率仍偏高,故治疗时,因ARDS两种类型在病理、生理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合理、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流量吸氧,治疗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PaO2、PaCO2、pH值、辅助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辅助通气总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优势明显,可作为患者呼吸支持重要选择。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后,治疗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急诊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LI/ARDS)为多种疾病所引起,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参与ALI/ARDS两个主要因素,对ALI/ARDS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核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核蛋白,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它在ALI/ARDS中作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对近年NF-κB与ALI/ARDS发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PCOS)是一种常见生殖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以排卵功能障碍、高雄激素、卵巢多囊样改变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不孕等,远期还可能并发糖尿病、代谢综合、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PCO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育龄期女性PCOS发病率为5.6%,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非药物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应用机械通气临床疗效,探究其科学合理相关策略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但是两者之间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无创通气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