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以肺水堆积致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高,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当前也无特效治疗药。肺泡内水肿液主要由钠水转运系统主动转运而重吸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基底侧钠泵即Na+-K+-ATP酶介导Na+转运是肺水清除主要动力。Na+-K+-ATP酶调节通过多种途径,受诸多调节因素影响,其中长期调节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即在转录水平使Na+-K+-ATP酶合成增多,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Na+-K+-ATP酶还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和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而影响其丰度及酶活性,其中Na+-K+-ATP酶α1亚基起关键作用,在钠水转运中最重要。本文针对肺水清除中Na+-K+-ATP酶相关通路长期调节机制以及针对这种机制探索ARDS新疗法可能性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治疗提供新药物作用靶点。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Na+-K+-ATP酶 肺水清除 长期调节 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肺复张(RM)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科学、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基本机械通气模式。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调整合适PEEP水平(即尽可能在吸入氧浓度(FiO2)<0.06时就能达到氧合最小PEEP水平),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以RM结合治疗。并观察患者在采用RM治疗前后变化以及RM不良反应;PaO2、氧合指数等氧合情况(PaO2/FiO2);气压伤发生情况;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CO2)与pH与对照组相同项目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SaO2与pa(O2)与对照组相同项目比较,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EP与RM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呼气末正压 RM PEEP R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机机械通气治疗成人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ICU收治86例成人重症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有机械通气指时并于6 h内行机械通气者作为正常组(45例),超过6 h接受机械通气者作为延误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正常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延误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延误组(P<0.05)。正常组有效率高于延误组(P<0.05);正常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延误组(P<0.05);正常组肺出血、气胸、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误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重症ARDS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呼吸状况;但患者出现机械通气指后应尽早治疗,根据不同身体素质调整方案,可取得更佳疗效。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 成人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某医院收治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8例患者,病因为肺内源性。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病因为肺外源性。两组患者均给予ICU临床治疗。比较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死亡率相比,P>0.05。结论: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相比,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病情更为严重,需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予以合理有效机械通气,以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中一种,发展严重也会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甚至影响到新生儿生命安全,是新生儿病症中较为严重一种。目前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另外一种是采取机械设备进行通气治疗。但是由于新生儿身体较弱,如果采取机械设备进行通气极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患儿生命安全。无创通气研究和应用,正好避免了这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治疗研究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加热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ARDS)是由休克、严重创伤、胸部手术、肺重度感染、中毒性气体吸入等多种原因引起一种呼吸衰竭等,病症导致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严重、不易缓解低氧血症和呼吸频率增加、呼吸窘迫,患者多采用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行机械通气治疗时科学合理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9例ARDS患者在综合治疗同时,及时应用呼吸机通气,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闭陷了小气道和肺泡开放,并运用相应基础和专科护理知识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有效率100%,无自发性气胸发生,无痰痂形成阻塞气道。结论机械通气为ARDS抢救争取了时间,关键在于掌握机械通气最佳时机,呼吸观察尤其重要,细致、周到护理是治疗成功重要保证。控制通气治疗为基础综合性抢救治疗措施。而呼吸治疗期间整体护理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机治疗 成人呼吸窘迫 综合征 临床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高病死率危重症,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与应用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选择尚存在争议。文章对ARDS治疗中保留自主呼吸与使用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利弊、潜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或使用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认识,为临床决策提供建议。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神经肌肉接头 阻滞剂 自主呼吸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机械通气目标是保证足够氧合和最小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无创机械通气应慎用于ARDS。小潮气量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死亡率,以驱动压为导向设置潮气量更合理。建议根据静态压力一容积曲线采用低位转折点法来确定理想呼气末正压(PEEP),不支持常规使用高水平PEEP。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可用于拯救重症ARDS。机械通气中保持ARDS患者自主呼吸很重要,可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等辅助通气模式。不推荐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或支气管扩张剂、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应用呼吸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呼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呼吸治疗后,应用呼吸治疗心率和血压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PaO2、PaCO2情况和治疗之前相比,较为明显提升,SBP和治疗前相比,有较为明显降低,SaO2和治疗前相比,有较为明显增高,患者死亡率得到了很大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有效应用呼吸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具有临床实施必要性。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呼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47例患者经急诊呼吸治疗,痊愈率为85.11%。结论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给予急诊呼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3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护理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3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痊愈16例,痊愈率47.06%,好转15例,好转率44.12%,死亡3例,总有效率91.28%。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应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