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胸部CT平扫,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两组患者栓子数检出率、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有31例确诊肺动脉栓塞,栓子检出数是219处,其中肺动脉干0处、肺叶动脉70处,亚段肺动脉17处、两侧肺动脉主干16处,肺段动脉116处;对照组中有26例确诊肺动脉栓塞,栓子检出数是103处,其中肺动脉干0处、肺叶动脉37处,亚段肺动脉9处、两侧肺动脉主干9处,肺段动脉48处;两组检查结果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8.79%,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肺动脉去神经治疗(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PADN)可阻断局部肺动脉交感神经,降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室心肌肥厚、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室功能。前期基础实验已确定肺动脉交感神经在肺动脉内膜位置,并证实PADN对PAH动物模型安全有效,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PADN已开展成人临床应用研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正初步探索PADN在儿童PAH中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去神经 自主神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内径、WHO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共接受50次BPA治疗,12例治疗次数≥2次,其mPAP由术前的(50.4±9.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39.9±1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P<0.001);BNP由术前的(513.5±357.3)pg/ml下降至(106.3±1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6);TAPSE由术前的(16.2±2.8)mm增加至(1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02,);右心室基底内径由(45.9±6.9)mm减小至(41.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01,);6WMD由术前的(371.1±86.8)m增加至(467.7±76.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P<0.001);WHO心功能分级由(2.4±0.7)级改善为(1.2±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21)。3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损伤,其中2例表现为咯血,行动脉栓塞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BPA能改善CTEP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CTEPH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病 高血压,肺性 血管成形术,气囊 治疗结果
  • 简介:临床上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有着很高的病死率,其目前主要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全球每年确诊的病例数约数百万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发生部位可以单一也可以是多个部位,临床上误诊及漏诊率极高。

  • 标签: 肺栓塞 心室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 抗凝药 肌钙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是急性肺栓塞的一种罕见并发症,临床上有或无症状。由于血管腔内纤维素成分沉积可以导致肺动脉近端血管阻塞,合并继发肺动脉远端微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进行性的右心衰竭。本文就欧洲呼吸病学会关于“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围绕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诊断、流行病学、内外科治疗等方面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儿肠扭转及肺栓塞均为新生儿期急危重症,二者同时发生极少见。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胎龄33周、宫内发现肠扭转、术后合并肺动脉栓塞的病例,以加强临床认识。

  • 标签: 肠扭转 肺栓塞 床旁超声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具有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64排CT血管成像检测,针对收集到的CT图像采取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比并评价诊断结果。结果对于1级动脉栓塞,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以及VR(容积重现)三种处理方式的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对于2至3级动脉栓塞,MPR检出率相比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明显升高(P<0.05);对于4至5级动脉栓塞,MPR检出率稍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联合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与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充分促进疾病检出率的提高,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CT血管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栓塞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该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不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再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手段,通过观察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30.0%),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栓塞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的图像显示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重建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像,其技术的优势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6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和64排螺旋CT扫描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V/Q显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偏心性部分充盈、附壁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栓塞处肺窗显示局部纹理稀疏、肺叶和胸膜下区肺梗死灶、胸腔积液、中央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扩张。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形态、范围、分期和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断来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血栓 栓塞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肺动脉栓塞病人,分为观察组46人,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46人,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尿激酶联合华法林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46例中治疗后无效仅有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6例中治疗后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动脉栓塞 华法林
  • 简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h,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内导管血栓捣碎与局部溶栓术是将造影导管直接送至肺动脉血栓处,先将血栓捣碎后注射溶栓药物达到溶解血栓、改善肺动脉循环的目的[1].此介入治疗损伤小、疗效好、简便易行.但术后的护理观察是保证PE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3年1~4月收治PE患者2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导管血栓捣碎 局部溶栓术 联合治疗 肺动脉栓塞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选取86例APE患者,其中严重APE有35例,记为A组,非严重APE有51例,记为B组,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肺动脉造影的心血管参数。结果A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右室壁厚、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左心室(RV/LV)短轴最大径比、上腔静脉直径、室间隔左突占比显著大于B组(P<0.05),左室短轴最大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APE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栓塞 影像学 CT肺血管造影 回顾性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对照组为50例本院健康体检人群。所有对象均行CT扫描和D-二聚体浓度定量检测。以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计算AUC面积,并据此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和阴阳性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栓塞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7ug/ml作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临界值,此时的AUC面积为0.882。结论D-二聚体检测诊断肺动脉栓塞理想临界值为0.57ug/ml;以此为临界值诊断肺栓塞时的准确性达到88.2%。因此我们认为,D-二聚体检测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较理想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肺动脉栓塞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23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栓塞发生于主肺动脉者36例,左右肺动脉者72例,左右中间段动脉者43例,肺叶动脉者51例,肺段动脉28例;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或者闭塞。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栓子的部位、大小、数量及类型,而且能够显示出栓塞部位管腔的狭窄程度,还具有扫描速度快、无创伤性、检查方便、迅速、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清晰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病人临床资料,并且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轴位图像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其特征。结果26例患者均能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范围,并且其中20例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截断征、双轨征,6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较高,并且对患者无创伤性,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可靠的影响学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