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共性写作时期,调性音乐中,对于旋律的处理方法都是与和声的处理方法联系在一起的。从古典奏鸣曲式的诞生开始,调性结构布局就一直与之密切相关。主-属的两极调性关系从巴洛克后期到古典时期,所有的音乐结构体系都与之相关,以至于称为古典时期音乐写作的美学基石。进入二十世纪后,调性中心结构的瓦解以及曲式结构设计失去的传统理论的支持。现代音乐作曲家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来处理曲式结构的生成技术,或者以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曲式设计。本文以二十世纪作曲家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前奏曲”为例,分析现代作曲家对于奏鸣曲式结构的观念

  • 标签: 里盖蒂 奏鸣曲式 作曲技法 音色 调性
  • 简介:艺术反映生活是一个朴素而真知的道理。生活现象是每一个人熟悉而又亲历的具体行为过程,其中,往往伴随着随之而生成的思想和观念,当这一现象被定格在艺术的框架之中时,随之显现的便是由此而生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观念,这个定格过程便被视为艺术实践活动,由此生成的东西则又被视为艺术观念或思想。音乐美学观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既有的音乐美学观念却并不如此。它将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与音乐现象切分为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种现象,将审美的无功利性视作唯一目的。当我们把审美作为目的的时候,所遵循的可能只是逻辑规律,它有可能完全符合逻辑的推理,但遗感的是,它不符合事实。

  • 标签: 生活现象 音乐现象 音乐观念 音乐美学 目的性 逻辑
  • 简介:通过儿童的美术教育,我们希望孩子最终能形成以美术的语言与方法、形式与手段等来表达自我的艺术构想和思想情感,这种表达要求最大可能地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就美术来说,就是要在艺术观念与思想的指导下自由地“说”话,且”说”的话是美的图像与形式结构。针对孩子而言,富有观念与思想的”说话方式“并非每一种的“语式”都是可行的,而必须切合他们特定年龄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使其能充分接受、理解、生成并发散。因此,从教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必须努力地把观念的传授融入生动的内容、过程和教学形式中,使孩子自然融入,感性理解,活泼参与。

  • 标签: 儿童美术 课堂实录 因缘 艺术构想 教学形式 美术教育
  • 简介:作为20世纪最出名的亚裔作曲家之一,尹伊桑在音乐创作中将东方文化与西方音乐技法相结合,独创了“主要音技法”。本文就其创作与东方文化(包括道家思想、中国文学、书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全述,并辅以谱例分析,说明只有将东方思维与西方现代技法相融合,才是韩国乃至亚洲音乐走向世界的完美途径。

  • 标签: 尹伊桑 东方文化 主要音技法
  • 简介:三十多年来,视觉领域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去建立关于身体的叙事,并把这叙事浸泡在各种美学、艺术、精神与视觉的营养汤中,来为屡禁不止的肉身寻找呈现的合法性。遗憾的是,身体叙事的合法性表面看来越是正当,真实的肉身就越是消失在视觉艺术的狂欢与喧嚣中……

  • 标签: 当代摄影 身体叙事 观念摄影 汤中 观看方式 现代性
  • 简介:LOMO相机是上世纪俄罗斯生产的一种傻瓜相机,因为技术的问题,相机一开始就存在着致命的成相错误,比如镜头焦距总是达不到一般的技术指标,画面四周总有一圈圈的模糊,色彩还原也受到影响,致使照片形成一种奇特的偏色,颇像过期彩照的效果,等等。但也正因为这样的一些成相问题,反而促成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影像风格的产生,受到偏爱另类样式与趣味的众多年轻摄影家的喜好,更在年轻人一时成为风气,并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摄影潮流。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现象,我想恰恰就是图像本身的某种"天然"的"不完整性",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影纹。

  • 标签: 当代摄影 影像风格 观念摄影 镜头焦距 不完整性 成相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吕艺生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对当前舞蹈创作中存在的“千舞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分析。他认为舞蹈表演与舞蹈编导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仿”是舞蹈表演必备的基础,而“创造”则是编导思维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舞蹈作品 观念性 创造力 学术委员会 元素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研究电影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对其中各类文章分析梳理,找出隐含在其中的电影教育观念及其发展的一些线索。北京电影学院建校50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电影教育和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电影文化和教育教学传统,既有开放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电影教育 教育观念 变迁
  • 简介: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王次炤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研究和对传统音乐思想的研究始终是两条平行的理论线索。事实上,一种艺术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观念不可能没有联系;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考察中国传统...

  • 标签: 美善合一 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器乐 音乐实践 审美准则 中国音乐
  • 简介:“高雅文化:普通观念回顾展(1969-1994)(HauteCulture:GeneralIdea,ARetrospective1969-1994)”是加拿大艺术团体“普遍观念”(GeneraIdea)的首次回顾展,

  • 标签: 高雅文化 美术馆 巴黎市 现代 IDEA 艺术团体
  • 简介:真正的艺术作品超越并且抗拒我们的智性.它能被感知、体会……却从不能被了解,更难以让人用言词表达其实质与价值.歌德艺术建立于知识之上,其学术的一面构成了它的历史.弗雷德里希·冯·施莱格尔请允许我停留在这卑微的层面上,即让我感觉和感受历史,而不是根据它的首要法则去理解历史.雅各布·布克哈特我们只选择与事先预构的理论相关的事实,尽管一般而言,这样做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只选择这样的事实来证实、重复我们的理论,那就不对了;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去找出那些或许能证伪这一理论的事实.卡尔·波普尔爵士

  • 标签: 之间哈斯克尔 历史艺术史 哈斯克尔艺术史
  • 简介:音乐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承袭下来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里耳濡目染形成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观念决定了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而音乐教育又有意识地影响着音乐观念的形成。当音乐的价值观建立在审美功能基础上时,音乐教育则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这一观念不一定体现在所有的民族社会文化中,这点可从笔者前些年在非洲生活并考察音乐教育的经历中得到体证。

  • 标签: 音乐教育 音乐观念 文化语境 非洲 人本性 原本性
  • 简介:“重构中国电影史”的呼声应当是伴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型而出现的一种迫切的现实诉求.这一诉求在实践中以近20年来醒目的电影史专题研究初步获得可喜的成果.它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摆脱中国电影史传统写作中的“革命史观”的意识形态桎梏,而趋向于一种新型的“整体史观”的建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新进展为中国电影史教学带来了新的视野,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只有在科学的史学观念指导下,电影史的研究和电影史的教学均不断稳步、扎实、有序地深入、拓展和革新,中国电影史的全面构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 标签: 电影史学 观念转型 重构中国电影史
  • 简介:奎章合的建立,是元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讨论奎章阁,就必须讨论到程钜夫和赵孟頫这两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特殊性在于他们虽不是奎章阁的成员,且在奎章阁建成之前两人业已先後去世,却对奎章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程钜夫影响到奎章阁的形成,赵孟頫则深刻影响到奎章阁成员的书画审美观念

  • 标签: 程钜夫 赵孟頫 奎章阁
  • 简介: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家约瑟夫·克尔曼的著作《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JosephKerman,ContemplatingMusic:ChallengestoMusicology.Cambridge,MassHarverdUniversityPress,1985)以一种极为宏大的夹叙夹议的综述性方式,对“二战”以来英美音乐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述,反思并批判了偏重实证主义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应该将历史文本的考证与美学阐释和批评结合起来,以批评作为音乐学研究方法的价值观念

  • 标签: 音乐学研究 批评 沉思 方法论 导向 音乐学家
  • 简介: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与重要遗产之一,也是古希腊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在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悲剧中,音乐占有重要的成分与地位,悲剧作家本人也是作曲家。这种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融合的艺术观念对后世西方歌剧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文章结合希腊古典时期(尤其是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的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想家有关悲剧的理论,对三位悲剧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中音乐的使用状况及其功能进行初步述评,并试图对悲剧中的音乐实践与古典时代晚期音乐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 标签: 古希腊悲剧 古典时期 音乐 音乐观念
  • 简介:刘震云的《新兵连》是当代军旅文学世俗化、平民化转向的标志性作品。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建构与当代军旅文学史叙述中,这部作品并末获得应有的重视。这一方面源于刘震云后来的《一地鸡毛》等作品更具影响,更多吸引了地方学者的注意;另一方面则因为军旅文学研究者偏重于对这部作品的定性研究,在具体分析上未曾着力。事实上,《新兵连》不但是“农家军歌”的开先河之作,完成了真正的视点下沉,而且因对“人的异化”问题的关注,具有了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军旅题材作品的广阔视域、普世价值和普泛意义。

  • 标签: 《新兵连》 军旅文学史 人的异化 英雄叙事 观念嬗变
  • 简介:文章通过“前言”,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状况”;二、“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1.属性,2.观念(包括音乐、音乐历史、音乐史学与音乐史学史),3.范畴和范式,以及“结语”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历史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史学观念更重要,没有特定的史学观念,所发现和整理的文献依然是素材,而历史研究的重点永远是书写。有什么样的书写范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呈现和理解。因此,音乐史学史研究和探讨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于历史中的音乐的理解,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思考的历史梳理,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

  • 标签: 音乐 音乐史学 音乐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