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对35例确诊的肺癌,并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后1—3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变化。结果肿瘤减小,咳嗽、胸痛、咯血、胸水等症状缓解。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动脉 介入治疗 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期抗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1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72例)和干预组(7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介入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血肿发生率、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和血肿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围期发生的各种不适症状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围术期抗栓 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期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介入综合治疗的价值和影响。方法对2021年4月一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综合治疗的80例围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80患者均接受介入综合治疗。对实施治疗后患者的患肢消肿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PMT或者CDT治疗后1到2天内患肢肿胀情况开始减轻,胀痛感逐渐降低;治疗后3~5天肿胀消退较为明显。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的健肢、患肢大、小腿周径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较小(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出血发生率为13.75%(11/80),PTS症状发生率为8.75%(7/80),未发生重症PTS。经过治疗,不良症状均得到缓解。

  • 标签: 围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和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比较两组围期情况、影像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损伤指标、并发症。结果介入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7 d,介入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入射角均低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7 d,介入组MCA血流速度、颅内压水平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MMSE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24 h,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蛋白)均较术前增高,但介入组增高幅度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6/34)与介入组(2.94%,1/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可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血流和颅内压,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开颅夹闭术
  • 简介: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中采用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82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两组,41例给予开颅夹闭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1例给予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率对比中,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轻度缺陷高于对照组,而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治疗效果对比,在脑动脉瘤破裂中给予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其疗效更加显著,致残率更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开颅夹闭术 血管栓塞介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护理问题,在患者整个手术期加强全程无缝隙护理,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某院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全程无缝隙护理,研究了解患者身体的并发症引发情况以及护理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身体出现定向力问题、出血、感染和痉挛的合计为1例占比2.50%,对照组合计为19例占比22.50%,差异显著。而且观察组患者持满意态度的有97.50%。对照组为75.00%,差异显著(p

  • 标签: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围术期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与分析介入或药物联合清宫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46例患者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各23例患者。研究组接受本院介入联合清宫治疗;对比组接受本院药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经观察与分析,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组患者在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比组,经统计学调查,差异较为显著;经本院治疗的46例患者有3例发生大出血,均为对比组患者,给予本院相应处理后均有好转。结论经介入联合清宫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佳,且介入联合清宫治疗安全性较为可靠,临床可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介入 药物 清宫术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妊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每组9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预后情况。结果开颅夹闭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血管内介入栓塞组,而住院费用低于血管内介入栓塞组(P<0.05)。治疗1周后,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总有效率(96.84%,92/95)高于开颅夹闭手术组(81.05%,77/95),P<0.05。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2%,9/95)低于开颅夹闭手术组(24.21%,23/95),P<0.05。术后随访1年,开颅夹闭手术组预后良好率(71.58%,68/95)低于血管内介入栓塞组(89.47%,85/9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其远期预后效果较好。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手术 预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围期护理,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结论加强围期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急诊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5月施行的258例行封堵的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260例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102例,室间隔缺损(VSD)8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7例,肺动脉瓣狭窄(PS)2例,其中封堵器脱落1例,经外科手术后出院,4例因缺口大封堵未成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溶血2例,肢皮下血肿1例,经术后积极对症处理,患儿痊愈出院。其余252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论经皮介入封堵对一些常见先心病可达到根治效果1,护士在术前、中、术后密切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封堵术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有关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参考文献,分析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结果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而血管内介入栓塞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众多学者认为,此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较开颅夹闭优越。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而定,根据以往的传统开颅夹闭组织损伤大,手术难度大。因此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难度低、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的血管内介入栓塞越来越受临床医生所青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血流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黛力新对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期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18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采用心电图、 HAMA量表和 SF- 36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30 d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30 d 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 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SF- 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1) 。结论 黛力新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期的焦虑症状,提高心电图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黛力新 冠心病 介入手术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手术病例资料做回顾性的分析,并对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方法以及效果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进行导管室配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再配合导管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